作為一個紀錄片領域摸打滾爬幾年的影視從業者,《了不起的匠人》在我心中是目前紀錄片領域的佼佼者,它創新了微紀實這樣一種形式,並把它推為主流,或者也是大勢所趨吧,畢竟現在都是短影片的天下。
《了不起的匠人》定位為亞洲首部治癒系匠心微紀錄片;
第一季,將鏡頭對準了亞洲地區的20位匠人,誠實地記錄並展現不為人知的手藝人生和精妙器物的製作過程。20位匠人來自亞洲的各個地方,不唯傳統的“非遺”標準,不以年齡資歷為限,獨以精湛的工藝和樸素的匠心為“門限”,最全面地展示了各地的優質匠人。值得一提的是,鏡頭還如實再現了匠人當地的人文地貌、風土人情,打磨出了一部輝煌的視覺“風光大片”。
第二季,從人選到器物都更加註重傳統元素,旨在展現最東方的手工藝、審美和處世哲學,呼喚網友的國民身份認知和自豪感。出現在紀錄片中的既有90多歲的黎族製陶阿婆,也有80後漢服匠人,還有超越日本的漆器大師,復原明代宣德爐的能工巧匠,涵蓋了亞洲各地區的傳統技藝,此外,節目還將透過對器物深層次文化內涵的探索,展現東方獨有的文化韻味,成為一曲東方風雅的頌歌。
《了不起的匠人第三季》繼第二季之後,再度使命歸來。第一季專注手作技藝,在隔絕所有西方帶來的機械發展之後,在快社會里強調獨屬於東方人的慢節奏;第二季注重東方美學,用喚醒東方美的方式來強調東方自信;本季以“師徒”為題,將鏡頭對準12對亞洲頂尖手工藝人的至臻作品與獨特的手工傳承關係,在他們的師徒江湖裡,記錄師父教授的為人處世哲學以及他們的故事與傳奇。
可以說,從2016年6月21日正式上線,到第三季的2018年09月05日第三季完結,每一集內容從選題到打磨,到攝影、成片都可圈可點。
《了不起的匠人》在大多優質的紀錄片裡,算不上最精良的,但是其畫面的藝術美感和展現形式,已經算很上乘了,看得出這是一幫優秀的團隊在用心做事。
從第一季一直延續了三季,導演水平自不必說,攝影立功不少,當然編導團隊功不可沒;其實任何一個內容,都重在創新,傳統的文化也好,傳統的美學也好,都需要現代的思維加以修飾,才具有流行性,傳播性!
其實,關注“知了!青年”好久了,從《了不起的匠人》到《了不起的村落》,還有《三日為期》等等,大多集都會拜讀一番,從欄目策劃到文案都特別高階,還有物料的製作等等,看到這個團隊在用心的做著這些有意義的事情,羨慕至極。當然,目前傳統文化類“紀錄片”確實佔影片市場比例較低,這也是無法改變的現實,畢竟大眾的審美、興趣還是偏向於娛樂化,這些傳統文化類紀錄片,還只能是小眾。
這樣看《了不起的匠人》的堅持,就顯得特別情懷了,或者大家都在嘗試,誰也說不準國潮熱何時席捲而來。
另外,看到那些詆譭《了不起的匠人》紀錄片的,我在想他是不是看錯了?
作為一個紀錄片領域摸打滾爬幾年的影視從業者,《了不起的匠人》在我心中是目前紀錄片領域的佼佼者,它創新了微紀實這樣一種形式,並把它推為主流,或者也是大勢所趨吧,畢竟現在都是短影片的天下。
【從定位到內容選題】《了不起的匠人》定位為亞洲首部治癒系匠心微紀錄片;
第一季,將鏡頭對準了亞洲地區的20位匠人,誠實地記錄並展現不為人知的手藝人生和精妙器物的製作過程。20位匠人來自亞洲的各個地方,不唯傳統的“非遺”標準,不以年齡資歷為限,獨以精湛的工藝和樸素的匠心為“門限”,最全面地展示了各地的優質匠人。值得一提的是,鏡頭還如實再現了匠人當地的人文地貌、風土人情,打磨出了一部輝煌的視覺“風光大片”。
第二季,從人選到器物都更加註重傳統元素,旨在展現最東方的手工藝、審美和處世哲學,呼喚網友的國民身份認知和自豪感。出現在紀錄片中的既有90多歲的黎族製陶阿婆,也有80後漢服匠人,還有超越日本的漆器大師,復原明代宣德爐的能工巧匠,涵蓋了亞洲各地區的傳統技藝,此外,節目還將透過對器物深層次文化內涵的探索,展現東方獨有的文化韻味,成為一曲東方風雅的頌歌。
《了不起的匠人第三季》繼第二季之後,再度使命歸來。第一季專注手作技藝,在隔絕所有西方帶來的機械發展之後,在快社會里強調獨屬於東方人的慢節奏;第二季注重東方美學,用喚醒東方美的方式來強調東方自信;本季以“師徒”為題,將鏡頭對準12對亞洲頂尖手工藝人的至臻作品與獨特的手工傳承關係,在他們的師徒江湖裡,記錄師父教授的為人處世哲學以及他們的故事與傳奇。
可以說,從2016年6月21日正式上線,到第三季的2018年09月05日第三季完結,每一集內容從選題到打磨,到攝影、成片都可圈可點。
【從畫面到美的展示】《了不起的匠人》在大多優質的紀錄片裡,算不上最精良的,但是其畫面的藝術美感和展現形式,已經算很上乘了,看得出這是一幫優秀的團隊在用心做事。
從第一季一直延續了三季,導演水平自不必說,攝影立功不少,當然編導團隊功不可沒;其實任何一個內容,都重在創新,傳統的文化也好,傳統的美學也好,都需要現代的思維加以修飾,才具有流行性,傳播性!
【從堅持到文化輸出】其實,關注“知了!青年”好久了,從《了不起的匠人》到《了不起的村落》,還有《三日為期》等等,大多集都會拜讀一番,從欄目策劃到文案都特別高階,還有物料的製作等等,看到這個團隊在用心的做著這些有意義的事情,羨慕至極。當然,目前傳統文化類“紀錄片”確實佔影片市場比例較低,這也是無法改變的現實,畢竟大眾的審美、興趣還是偏向於娛樂化,這些傳統文化類紀錄片,還只能是小眾。
這樣看《了不起的匠人》的堅持,就顯得特別情懷了,或者大家都在嘗試,誰也說不準國潮熱何時席捲而來。
另外,看到那些詆譭《了不起的匠人》紀錄片的,我在想他是不是看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