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看到有人提議取消全民英語學習,有人提議把英語做選修課,不禁發散思維,覺得自己從小到大好多學過的東西都忘光光了,那麼一直到高中和大學都讓我痛苦不堪的數學、高等數學和物理,甚至現在輔導小學生做作業越來越力不從心的小學數學、語文閱讀理解,我們真的有必要學得這麼面面具到,這麼深入嗎?就真的沒有因材施教,早些選擇自己喜歡和擅長的方向學習的辦法了嗎?
5
回覆列表
  • 1 # 樂芝全腦教養

    你的思考很有見解啊!

    首先還得看學年段,小學?初中?高中?

    我對小學段的建議是語數外是必修,增加動手類科目作為選修,因為小學段是培養孩子學科興趣的關鍵期,動手類的科目可以激發孩子探索自然的興趣。

    初中段我覺得應該重視歷史和法制教育,我覺得做個好公民比什麼都重要!

  • 2 # 智慧教師

    實際上到大學時期,你是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你如此的頭疼和不願意深入學習的原因還在於你的興趣。興趣如果和你的專業是兩個方向,那麼越走越遠,也只能是南轅北轍,可能是淺嘗輒止,或者半途而廢。

    要選修課,一是興趣,二是實用。比如說選擇藝術課,是自己的興趣所在,藝術薰陶也提高個人的品位和修養,對自己的專業學習也是一種補充和開拓。

    實用呢?作為一名大學生,不讓你學卡耐基的溝通交流能力,但是你至少得懂得人交往的基本規則和禮儀吧?關於經濟學,雖然每個人不一定感興趣,但是錢呢,是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的,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如果選修的話,我認為經濟學一定要學的。

    從小學到高中,只是一個從基礎到綜合的過程,是基礎知識、綜合利用構建的過程。而這一段時間,雖然學得很痛苦。但是奠定了整個人生的基石。

    越長大就越明白自己的選擇是什麼。越早做打算,浪費的時間就越少。最可怕的就是當你努力的爬到梯子的頂端,才發現梯子架錯了方向。

    如果你從事教育方向,當今社會的教育理念,個人的教育素質,還有最基本的教學能力,專業知識構成,都是最基本的教育要素。

    曾有一位企業家說過,我們在學校裡面的知識,以後能夠被利用,可能還不到25%,而畢業後仍然從事著自己專業的,百分之六七十,有三成的大學生畢業以後從事另一行。所以有你感興趣的,沒準修的就是你未來的前途。但是學校裡的學習和集中訓練,卻鍛造了一個人才的過程。

    經過的都是風景,留下的才是精華。被開發的才是寶藏,被利用的才有價值。與其在感嘆知識的無用,不如躬身耕耘,紮紮實實的做好學者。

  • 3 # 山房散人

    課程的設定的命題應該分類而定的,還要切合時代的需求,不同的年齡階段設定應該不同,相同的年齡在不同的時代下的設定也有所不同,這一命題,確實不可一概二弄。

    無論幼兒園 小學還是中學大學,母語和數學應該是必修課,但知識的側重點要隨著時代的需求而變化。

    幼兒園注重母語與算數的同時,還要必修動手能力和好習慣的培養。

    小學階段學習母語和數學的同時,用必修科學與社會。

    中學階段必修母語與數學的同時,加強科學與社會的研修,還要必修法制與自然。

    大學應該必修專業課程以外還要必修法制與人文。

  • 4 # 笑魚liwaca

    數學語文必修,剩下都可以選修,主科文理各一科,對大家都公平,這個社會允許沒有理科思維的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卻不允許沒有語言天賦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

    也不公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產籃球鞋哪款比較實用,300左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