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雙極
-
2 # 老實本地人
這麼簡單的問題,下次別讓邀我回答了,哥們,你就跟你父母說,那邊醫院檢查現在歷史以來首次有1折活動,或者檢查有送免費旅行,或者那邊檢查買一送二等等,當然你加個期限會更好,只要有優惠,你父母不單隻會去,還要你馬上去
-
3 # 心理專家劉愛民
孩子有了心理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自我調整仍不見起色,就需要及時聯絡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來專業解決。只有治癒了心理問題,孩子才可能以更健康、更好的狀態投入工作、學習和生活。但是因為父母不瞭解孩子的詳細病情、忽視孩子的心理成長髮展、對心理問題有偏見,以及孩子對父母的懼怕等等的原因,導致孩子在要求爸媽帶自己去看心理醫生這件事情會遇到困難,這裡介紹一些解決方法供參考:
一種方法是如實告訴家長,自己目前的狀態不好,影響到了自己的工作、學習、生活(需要舉例),自我調整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想去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來確定自己到底怎麼了。
另一種方法是收集一些跟自己的症狀相關的心理學資訊,包括心理疾病名稱、症狀表現、診斷標準、心理諮詢案例等等,給父母看,讓他們瞭解自己的心理問題和狀況需要透過專業的心理諮詢來解決。
再一種辦法是告訴父母自己因為失眠導致工作和學習效率下降、生活沒意思,想透過專業心理諮詢來改善睡眠。
還可以的辦法是跟父母講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是心理諮詢師,想到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去參觀體驗一下,並要求爸媽同去給拿拿意見把把關。
還有一種方法是自己先去專業心理諮詢機構找心理諮詢師諮詢,然後把這方面的困難告訴諮詢師,由諮詢師來給父母做工作。
-
4 # 花花牛心理
感到有迫切需要心理醫生的幫助,體會到一種焦慮的心情,而你可能還是一個未成年人,沒有父母的陪伴和認可,是沒法去看心理醫生的,所以會有這個困惑,我猜得對嗎?
其實社會上很多人還是舊觀念,認為腦子有病才去找心理醫生,其實這是誤區。
人們口中的心理醫生,其實是三類人,醫院的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和社會上的心理諮詢師。前兩類是針對精神病人的,包括重性精神疾病和神經症,代表著是疾病。而第三類的心理諮詢師,是針對有心理困惑的普通人的,並不針對病人。實際上在國外,每個社會精英都需要兩類人支援他,一類是律師,一類就是心理諮詢師。
沒有這些常識,喜歡用否認問題的方式來對待問題的人,會不願意接觸心理諮詢師,這是需要做心理普及的。我有一位精神分裂症康復的來訪者,她就是在中學發病前反覆向父母求助去看心理醫生被拒絕後,精神分裂症發作的,導致了一輩子的遺憾。
現在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比例很高,有統計20%的大學生有明顯心理問題,中小學生出現嚴重心理問題甚至自殺的例子也時有耳聞,實際上這些悲劇大都是可以透過及時做心理諮詢來化解的,未做及時干預,一旦杯具出現家長悔之晚矣。
因此建議可以對父母多進行一些科普,也可以把此文轉給父母看,求得他們的重視。及時干預,避免更嚴重的情況發生。
回覆列表
心理健康也很重要,嚴重的甚至關係到生命。如果發現有問題,應該和家人好好溝通,去看心理醫生。如果一時得不到理解,就慢慢找時機解釋,家人都還是希望親人心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