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舒心醬

    斯斯與帆就是《樂隊的夏天》版本的顏如晶寶貝吧?

    上臺前一樣的羞澀緊張不善交流,上臺後一樣的技驚四座、開口就俘獲全場。

    曲風、故事性雙重反差效應

    首先,“審美疲勞”刺激和物以稀為貴的反差效應。

    兩個小姑娘和全場“躁起來”的氛圍彷彿有次元壁、風格很不同。受眾在反覆聽同一類作品之後勢必審美疲勞、造成門檻提升,這樣的語境下突然換了反差巨大的童謠,效果的新鮮和反差感都很有加持作用。

    如果換成專門唱民謠的節目,這首歌的獨特效果很可能打折扣。

    其次,斯斯與帆手握重器、心懷利器而不自知,表現不知所措如同路人。

    《樂隊的夏天》很細膩捕捉了她們音樂裡的專業、音樂外的不專業,兩個極端越對比越有效果,且完成了人物故事性完整鏈條的構建。

    上臺之後也一度非常緊張,斯斯手抖。

    排練時工作人員問你習慣單耳還是雙耳的,她說我沒戴過耳返,種種表現都很“不專業”。

    但,一旦音樂響起來之後,她們就如同換了個人。

    一開口面孔樂隊的主唱就起了雞皮疙瘩,口口聲聲說自己天生五音不全的nili馬東東,紅了眼眶。

    吳青峰一臉姨父笑,星星眼好喜歡。

    張亞東說能量太大了、瞬間被打動。

    一眾態度“憤怒”的搖滾大叔,全都被乖乖俘獲。

    而唱完以後的訪談,兩位又回到了“好緊張不知道說什麼”狀態,帆帆介紹斯斯“她是一個非常有才華”停了幾秒、想了半天才接上“的人”,明顯擺錯了的重音真是可可愛愛。

    所有細節在一起,黏合出了完整的小電影人物傳記一般的故事:宅女孩,一個學錯專業、一個有音樂天賦卻不敢上臺表演。有故事會讓人更有貼近感、更易於接受。

    方言、民謠的龐大能量場

    第二期裡的兩組黑馬都唱方言,九連真人有銳利憤怒的“莫欺少年窮”的表達意識、更符合所謂樂隊傳統,斯斯與帆的兩個小姑娘則完全沒有這種對抗性,畏畏縮縮登臺、安安靜靜唱歌。

    特定的語言所指、能指,在我的認知結構中和特定的記憶場景掛鉤,那個時刻彷彿被她們啟動陳年往事,回到幼年外公家的時光。

    首先,樸素歌詞與共情場景。

    《馬馬嘟嘟騎》歌詞非常簡單,小孩子要吃雞要吃鵝、不然就寶寶生氣了、要走、哼!外公外婆哄小孩“外公帶我騎摩托”很開心。

    非常樸素的場景,但共情力量很強大,長輩的慈愛、小孩子的嬌憨、家常溫暖與歲月靜好,聲聲在耳歷歷在目。

    帆帆的音色非常純真,被形容為“宇宙洪荒之前最純真的力量”,雖然過了孩童年紀、但依舊保有童真感。很多時候孩童對於世界的簡單解讀、恰恰能夠一擊即中、觸及本質。

    其次,童真敘述與滄桑凝視。

    雖然畫面中出現老人家身影的時間很短,但歌裡唱的姥姥姥爺“拿我沒有辦法”,近乎營造了老人家同樣在場、慈眉善目凝視的溫暖效果。

    音色的明媚清甜與吉他的緩慢悠長又交織了慰藉又動人的質感,實體的少年與歌裡的老人、一老一少共同構成了穿越時間、穿越世事滄桑的力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銀河系中心是超大質量黑洞在旋轉還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和一個超大質量白洞互相摩擦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