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寶媽寶爸管家
-
2 # 媽媽小百科
謝謝邀請。一歲半多的寶寶其實不用太擔心腿型問題。通常O型或X型腿指的是髖、膝、踝,三個關節間的關係。胎兒期胎兒是捲曲在媽媽子宮內,雙腿環抱屈曲,小腿彎曲是必然結果。出生後,特別是學會行走後很快變直。家長一定要觀察髖、膝、踝關節間的關係,不必擔心小腿的彎曲度。
孩子是不是“羅圈腿”,家長是可以初步判斷的。
讓寶寶仰臥,然後用雙手輕輕拉直寶寶雙腿,向中間靠攏。正常情況下寶寶的兩腿靠攏時,雙側膝關節和踝關節之間是併攏的,如果有間隙,就應引起重視,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以便儘早發現寶寶下肢發育的問題。如果按上面的方法,雙側膝關節和踝關節之間的間隙超過10釐米,很可能就是羅圈腿了,家長應馬上帶孩子就診,在治療原發病的同時,進行骨科矯正治療。
另外,聽說童之健童鞋的專賣店裡,有兒童腳型檢測的專業儀器,家長不放心的話可以帶孩子去檢測一下。
怎麼判斷寶寶的腿型是否不正常呢?
首先告訴各位爸爸媽媽一點,並不是非常“筆直”的雙腿才算是直的,寶寶就算彎著腿也不一定是O型腿,而且沒有誰的腿是絕對“筆直”,無論如何總是有點彎曲的,這才算正常。
其次,寶寶的腿型也是慢慢發育的,有它自己的生長軌跡,是先O型腿,然後X型腿,再來才是相對直的腿,這樣才是正常的生長軌跡。
這是因為寶寶內外側膝部發育不同步,所以在不同發育階段,呈現的自然生理現象。新生兒時期,寶寶都有點O型腿,與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一直處於捲曲狀態有關。
出生後一段時間,寶寶O型腿的現象會逐漸得到改善。但到了2、3歲後,又會呈現出膝關節向外翻,雙腿向內側彎曲的姿勢,稱為X型腿。這種狀態會持續到7、8歲之後甚至更久。
經過這幾個階段,逐漸形成比較直的腿型。
整個變化過程都是正常的,不是缺鈣,不是“骨頭軟”,不是紙尿褲勒的……而是寶寶膝部發育過程中的階段性現象。
家長不需要採取任何所謂的“糾正”措施,寶寶O型腿、X型腿會隨著他行走、跑跳越來越靈活而自然消失,腿型變直。
不過大家要知道,其實我們的腿都不會是絕對筆直的,成年人也是這樣,多多少少都會有些彎曲,所以不要誤以為寶寶的腿必須“絕對筆直”才正常哈。
當然,如果安靜狀態下放鬆雙腿,膝關節併攏時,兩側踝關節之間的距離超過6cm;踝關節併攏時,兩側膝關節之間的距離超過6cm,則需要帶寶寶諮詢醫生,確認是否存在X型腿或O型腿的問題。
但若是疾病所致,則另當別論。所以,如果家長髮現以下情況,則需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1.發現孩子只有一側腿出現異常情況
2.雙腿彎曲非常嚴重,站直時,兩膝蓋間距>6cm,或者兩腳踝間距>8cm
3.寶寶的O型腿在2歲後不單沒有改善,反而越來越嚴重
4.小朋友的X型腿在7歲以後仍然很明顯
5.發現你家孩子明顯比同齡人身材要矮小
6.孩子自訴有疼痛不適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