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iweiwei
-
2 # 魏青衣
嚴師出高徒,一直是傳統文化以及儒家民間手藝傳承中,最信奉的一句話。在以前無論學堂還是科班,學生不好好學習,都是要打的,比如在學堂讀書,不好好讀書要挨戒尺。在科班學戲,不好好練功要體罰的。
為什麼在舊社會,傳功的師傅們總是喜歡體罰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體罰可以最大程度上減少學生的懶惰心理很多學生天性貪玩,怎麼講道理,怎麼引導都不聽,唯一怕的就是體罰。那麼這個時候,老師該不該體罰學生呢?在舊社會,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父是有資格管教徒弟的。
徒弟不好好學習,不好好練功,作為師父,不管是從負責的角度,還是從管教的角度,都是可以對徒弟進行體罰的。
二、舊社會手藝就是吃飯的傢伙,不好好對待必須要懲罰就按照戲曲來說吧,在舊社會,劇團不像現在這樣,大部分都是政府花錢養著的。那時候劇團都是民營的,教不出好徒弟,成不了大牌。劇團和個人都有損失。
所以如果不好好練功,就相當於不好好對待自己的人生,以及師父和劇團的發展,這時候當然要懲罰。其實對於劇團來說,不過是沒培養好一個徒弟,但是對於自己來說,那就是毀掉了自己未來混飯吃的手藝。
三、經歷了幾百年的傳統教學一直如此在戲曲界,從唐玄宗開始的梨園,就有了科班制度。科班就是劇團建立,專門培養藝人的地方。在古代進科班學戲,是要簽訂十年賣身契的,在科班學戲7年,為科班對接的劇團效力3年。
學戲的7年間,又叫七年大獄,因為在學習的時候,動輒就要捱打,堪稱坐牢一樣。但是能從科班脫穎而出的人,大多數都成為了一代名家。
四、嚴師真的可以出高徒對於這點,相信很多人都深有體會。不說遠的,我們小時候都經常挨老師的揍,很多時候被揍過之後就不敢再犯了。而現在的很多學生,做錯事了老師罵一下都不行,記得之前有個新聞,女校長罵了幾句老師,就被停職了。
老師的權力一旦被剝削,那麼除了少部分非常自律的學生,剩下大部分學生都無法成材。而嚴師出高徒正是出於這個道理。我們可以看一下,建國之前,戲曲界都是由科班授學,出現了無數的名家,開創了各種流派。
而建國之後,很多科班紛紛解散,成立了戲曲學校,取消了體罰打罵,戲曲界再也難以出現像梅蘭芳、馬連良、周信芳那樣的戲曲名家了。
所以在舊社會,授學的師父在徒弟學不好的時候喜歡體罰,是很有道理的。
學戲能有多難,就是個熟練工種,為什麼要把學徒往死裡逼,感覺是越打越好一樣?
我只會拉小提琴,如果我要教學生,我肯定從最簡單的教起,督促孩子們練習。真的不練可能會懲罰,但是絕不會像他們一樣狠話打孩子。
回覆列表
首先是傳統,一輩一輩的傳下來的,師傅就是這麼教自己的,自己也就如此的教徒弟。二,我認為是一種報復心理或者說是補償心理,也許是自己不曾察覺的,師傅如此嚴厲的管教自己,會有一種不平衡心理,可是沒辦法從師傅身上得到,就從徒弟身上奪取,是人的本能加習慣吧。三,輿論和教育的目的上,如果,徒弟不能如願的得到大家的認可,就會是認為師傅無能或者是師傅不夠嚴厲,而體罰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可以震懾徒弟。“棍棒底下出孝子”,“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徒也如父子,所以,舊社會的手藝人喜歡體罰徒弟,是有情可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