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賽麥大弘
-
2 # 鋒聲音
這個問題太大,後人從各自的角度和領域有不同的回答。
從“人”的角度看李世民,我覺得應該注意這樣幾點:
一、“官本位”意識史上罕見。
為了上位,不惜在宣武門射殺親哥哥李建成,威逼父親禪退讓位。這是一個六親不認的傢伙,為了“位子”和私慾,統統不認,心理變態扭曲,登峰造極。從另外一個側面來分析,這種人格容易成就大事。目標明確,手段殘忍,方法多樣,朝著既定的目敢衝敢打,不成功是“梟雄”,一旦成功就是“英雄”,歷史將由強者書寫。
二、此人懂得用人之道。
他手下“嘍囉”都不是屑小之輩,文才武將一大把。他選賢任能,從諫如流;他唯才是舉,不計出身,不問恩怨。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楊師道、褚遂良等,皆為忠直廉潔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為一代名將。他不計前嫌,重用李建成舊部魏徵、王珪,降將尉遲恭、秦瓊等。 特別是魏徵,這人是李建成的死黨,多次想謀殺李世民,最終被打動,輔佐太宗開創盛世。
三、有歷史觀和大局觀。
魏徵死後,太宗傷心地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逝,朕亡一鏡矣。”
四、懂得用制度管人。
延續了三省六部制,特設政事堂,以利合議問政,並收三省互相牽制之效;地方上沿襲了隋代的郡縣兩級制,分全國為十個監區。此外,行府兵制,寓兵於農;均田制、租庸調製、科舉制等皆有所發展。這些措施提高了行政效率,擴大了統治基礎。
五、注重法治建設。
他曾說:“國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為準。”法律制定出來後,他以身作則,帶頭守法,維護法律的權威。
總之,李世民這個人,一般是火焰,一般是海水,既是英雄又是梟雄,既是明君又是魔鬼。
-
3 # 晨風236306616
首先李世民的豐功偉績和自己的雄才大略密不可分。
再次善於用人,能聽取意見使整個朝堂之上政風優良,不至於良鑑閉塞!
再者能夠吸取前朝滅亡經驗,使百姓有所修養生息。
外交上能夠控制整個對外局勢,使國內有一個安定發展的環境。
最後,能夠廣開言路,廣攬人才是大唐有一個全面的發展局面,無論是政治還是文化,經濟,軍事農業上都堪稱當時一流。
當時許多小周邊蕃國都對大唐的恩威並施備加聽任。
總之盛世在於內在局勢的把握和掌控,在於政策制度的緩和和適應,才有了那種局面!
-
4 # 亢龍有悔44
唐以後一步一步造神運動,慢慢就神話李世民了,反正後來的皇帝都是李世民的子孫,怎麼吹都可以。先不說所謂的貞觀之治,高祖武德時期政治是很清明的,國力是上升的,李淵當皇帝很不錯的,大臣的合理化建議也是聽的。唯一的是在處理李世民的問題上沒有聽勸,給李世民放權太大,最後不好收拾了,又不忍心下手。所以李世民上臺李淵有最大責任,當斷不斷,反受其害。
-
5 # 兠罷
也許李世民並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會做皇帝,因為隋朝強盛,家裡還有大哥李世民,只是時勢造英雄。隋煬帝的作死做法,造成群雄逐鹿的局面,造成李唐王朝的建立;李世民被封為秦王,允許開府和招募幕僚,引得一干能臣猛將來投,而這些人是奔著追隨李世民建功立業來的,導致後面與太子李建成的決裂,發生了玄武門之變,助李世民登上帝位。李世民登基以後,吸取隋亡的教訓,調整統治政策,即貞觀新政:1)恢復和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2)知人善任,虛心納諫,魏徵就是明例;3)完善科舉制,唯才是舉,集天下英才為自己所用;4)注意加強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係,並獲得“天可汗”的尊稱。李世民的統治促成了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民族和睦、國力增強的昇平景象,史稱“貞觀之治”。
回覆列表
李世民在李淵父子幾人當中對於大唐的建立貢獻是最大的,他從太原起兵之時就表現出過人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軍事才能。他能在亂世中聚集那麼多英雄人物,不是奇才那是做不到的,跟隨你的人也要看到前途。他以他的才能和個人魅力大浪淘沙平定隋末動亂,成就了大唐帝國,將他的父親李淵送上皇位。儘管他被封為秦王,他的實力最大,跟隨他的英雄豪傑不離不棄。李淵也想辦法改變這種態勢,幾次努力都沒有結果,李世民想分而治之,他自己到洛陽,太子李建成不能接受,只好不了了之,最後形成了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對立的兩大陣營。兩大陣營都在磨刀霍霍,最後,爆發玄武門之變,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身死謝幕,幾月後,李淵也讓位給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當上皇帝的李世民,充分發揮他的政治智慧,勵精圖治。他虛心納諫,知人善任,嚴以律己,政治空前清明。他休養生息讓人民從隋末戰亂中恢復過來。隨後,他驅突厥逐高麗,開疆闊土,威及四方。周邊國家送“天可汗”的稱號,就連遠在天竺留學的唐玄奘大師都從戒日王嘴裡聽到“天可汗”的故事 ,而歸心似箭。李世民開創的“貞觀之治”不僅僅是大唐的榮光,也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歷史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