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一水電雜工一一
-
2 # 從善如劉L
在東北的農村,也就是在我的農村的老家,你所說的播種,插秧,耕田,採桑,除草,割麥,打穀,積肥,都是基本上按照農曆節氣有密切關係的!
雖然農曆二十四節,是對全國而說的,但是,由於全國南方北方地域廣闊,溫度相差太多,而且南方一年可種兩三季的糧食,北方只種一季糧食的差距,所以,按農曆節氣來說,還是北方的農業生產與農曆節氣關係是緊密連線的!
由於我所在的農村沒有養過桑的,所以也就沒有采桑的農事活動的,在此也就不做回答了!
先說播種,在我們老家的農村,是這樣說的,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所以我們老家的農民,都是按照這種說法種地的,清明一到,二話不說,趕緊種麥子了,種完麥子,就在穀雨的前後開始種大田了,大田就是所有的農作物了,東北的大田就是玉米,高粱,穀子,大豆了!
大田種完了,就是立夏的節氣了,立夏是在每年的5月5日~5月6日開始,到5月21日~5月22日之間,所以,這個時候正是我們這農村插秧的工作了,所以也就有了:大戰紅5月,不插6月秧的當地的農諺俗語的了!
過去種莊稼,在我們這個地方的農村都是三鏟三趟的,所謂的鏟地趟地也就是耕田了!
鏟地的過程,就是除草的過程,三次鏟地,就是不間斷的除草的過程了!
清明把麥子種進了地裡之後,在完成了他的生長週期之後,就開始割麥了,割麥的時候,也就在小暑節氣的!
打穀就是秋天豐收的時候了,在東北,秋分時節,就是收穫的時候了。
在過去,糧食收穫以後,也就是開始積肥的時候了,因為現在都是適用化肥了,所以也就再沒有農民積肥了!
-
3 # 明德256064257
春種一粒黍,秋收萬顆籽,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農諺說,穀雨前後,種瓜點豆。棗芽發,種棉花。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
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耕牛遍地走,,,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芒種三天見麥茬,,,,
秋分無生田,穀子曬皮完,,,,
冬季,大搞積肥運動。
哈!一片流水帳。
-
4 # 椒香果濃老龔
農民都按24節氣進行農事。 二十四個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不同的節氣對應著不同的農活季節,在中國西南川渝大地流傳著很多農業諺語,比如:莊稼人不懂,驚蟄就下種;三務高粱四務菜;清明前好種棉,清明後好種豆;麥從立夏死;立夏小滿正栽秧,芒種忙忙栽,夏至谷懷胎;秋前十天無谷達,秋後十天滿田黃;寒露霜降,胡豆麥子到坡上等等體現春種秋收的各個時間節點,反應出了古代農民怎樣以24節氣來實現各種農活的開始與結束。
回覆列表
農民都按24節氣進行農事。 二十四個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