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我是貼瓷磚帝

    因為漢朝為了避免戰爭,經常會把公主嫁給兇怒的單于。漢朝公主姓劉,他所生的孩子也做了大單于,隨母親的姓氏,所以就也姓劉了

  • 2 # 嚼胡蘿蔔的史密斯

    據《史記》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山海經》中記載:“犬戎與夏人同祖,皆出於黃帝。”

    匈奴單于都姓攣鞮(讀“虛連提”),匈奴貴族姓氏主要有呼衍氏、蘭氏、須卜氏、丘林氏,其他匈奴人無姓氏。

    在與漢朝的你來我往交戰中,雙方互有勝負,直到漢宣帝時期,大漢以絕對優勢使匈奴臣服。到了東漢,一支在政治鬥爭中失敗的匈奴人來到了漢朝,史稱南匈奴。南匈奴單于也把其姓氏由攣鞮改為漢朝的國姓-劉。

    在曹魏、南北朝時及以後,我們更多的看到劉姓匈奴人在歷史長河中出現,比如永嘉之亂、五胡亂華。隨著民族大融合,匈奴人後裔皆使用漢姓,比如我們現在經常看到的“公孫、義渠、呼延、赫連、獨孤”等等。

  • 3 # 一貳一橙

    這個問題嘛主要還得和劉邦扯一下。在漢朝初期,因為經過了四年的楚漢之爭,國內疲憊不堪,而北邊的匈奴經常趁著漢朝防守空虛的空隙,不斷地南下侵擾。

    劉邦是被擾得經常睡不著覺,患上了嚴重的失眠症。沒辦法之下只好採取了“和親”,企圖從情感上瓦解敵方政權。

    “和親”作用不大,匈奴根本就沒有服過漢朝

    當時提出“和親”這個建議的是婁敬,“和親”物件是匈奴王冒頓單于。婁敬的想法是:以漢朝公主嫁於單于,單于必然立為閼氏(匈奴皇后),所生的兒子必立為太子,那皇帝就是太子的外公啦!這就是從情感上吸收、同化敵人了。之後的文、景、武朝都紛紛效仿這一做法。那效果如何呢?就兩個字:沒用。

    婁敬似乎忘了他自己也說過:冒頓殺父淫母,毫無道德的話了吧。那既然連親生父親都能殺,一個岳父又算得了什麼呢?“和親”的結果就是匈奴還是侵擾,漢朝還是防禦,直到漢武帝時期,耗三朝積累之資才擊潰了匈奴,“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和親”的好處(促進民族團結)得在幾百年後才能表現出來,但壞處卻是立竿見影。包括問題中所講的“認祖歸宗改姓劉”。

    在曹操晚年,南匈奴王就已經改姓劉了

    東漢初年,匈奴逐漸分裂成了兩部分: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附漢生存,北匈奴居於漠北。到了曹操掌權時期,強令南匈奴末任單于居住在鄴城,並廢除單于稱號,分南匈奴為五部,以前任單于之子、原南匈奴左賢王劉豹為左部統帥。劉豹是第一個完全姓劉的匈奴首領。

    之後西晉八王之亂,北方少數民族崛起,中原陸沉,史稱“五胡亂華”。而這五胡之中第一個建立政權的就是匈奴,也就是劉豹之子劉淵,國號為漢;旗號為繼承劉邦之西漢、劉秀之東漢、劉備之蜀漢,中興漢室;理由為乃漢高祖劉邦後代,大漢王朝的合法繼承人。故以“劉”為姓,“漢”為國號,撥亂反正,劉淵也就這樣借殼上市了。

    這是劉邦怎麼都想不到的,本來想坑匈奴一把,結果幾百年後倒被匈奴給坑了,不知道婁敬如果泉下有知會是什麼反應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哈弗h5做家用車怎麼樣?舒適度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