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你會不會在每個節日都過得讓孩子覺得很有儀式感?
6
回覆列表
  • 1 # 兩片水晶瓦

    會!會!會!買新衣服!裡外全新(且以紅色為主)!打掃衛生!收拾屋子!過油,炸雞,炸魚,炸肉,炸丸子!等等雖然平時也做,但過年做的更多更精細!我們其實很年輕孩子還小也沒有跟父母住,一切都是自己做的!我老公其實嫌麻煩,但是我告訴他:春節是傳統是文化,這些忙碌教會了孩子家教和家風!等孩子將來長大了,不管在哪裡,這些忙碌的儀式和辛苦做出的美食,會給孩子帶來想念,帶來歸屬感!她們會想家,想念父母,想念家的味道!

  • 2 # michhf

    #丁酉新春#會,儀式感讓生活更美好。

    比如過春節,買新衣服貼對聯發紅包等都有一種儀式感,增加了節日的氛圍。

    儀式感的來源,倒並不一定是外在形式的隆重,猶記得幼時看舞獅曾看花了眼,聽戲文也雙手拍掌好不熱鬧,但如今想起印象最深的反倒是外婆抱著被子和我說“先從你的房間整起”。如今商家都在傳統民俗身上做文章,微信把紅包轉移到了手機上,支付寶和微博也跟著進來打紅包大戰,廣豐拉了舞獅隊伍和Uber聯合做了一鍵送舞獅新年表演,上海圖書館把元宵節的猜燈謎活動整合到了網頁上,這樣的活動自然會給人懷舊感和新鮮感。

    倘若沒有儀式感,或許對節日便少了一種期待,使回憶少了一點精彩。所以儀式感存在即合理,使一家人更融洽溫馨。

  • 3 # 育聯網

    如果說孩子是一粒種子,那麼家庭就是土壤,而家庭氛圍就是空氣和水。家庭成員的和諧,是家庭穩定溫馨的基礎,也是孩子心裡健康的保障,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最重要因素。

    美國亞特蘭大日報曾經做過一個社會調查,發現家庭傳統等儀式帶給孩子的幸福感,遠勝於物質的滿足甚至學業事業的成功。

    研究表面:家庭儀式感有強有力的黏合作用,把家庭成員凝聚在一起,讓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安全感和愛。

    儀式感不是追求形式、華而不實的東西,儀式感意義是,你是否感受到你內心的財富。日常生活的一些小細節,給它一個特定的儀式,它就有特殊的意義。

    一、重視每一個節日

    中國的節日是老祖宗們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那時候只有過節才能吃上珍貴的食物。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你隨時都可以吃得很好,但是有些節日風俗是不能忘記的。有了孩子後,父母應該教會孩子們每個節日的意義,因此,讓孩子懂得過節記得惦記親人,,這樣的家庭更溫暖、更幸福。

    二、定期照全家福

    有多少人後悔沒有趁著年輕多照幾張全家福?每個家庭都應該多拍幾張照片,雖然當時照的時候沒什麼感覺,當孩子們長大,回頭看照片時,你會發現孩子和父母的變化都留在這一張張全家福上,是多麼值得紀念的一件事啊。

    三、全家外出旅遊

    現在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仔細一算的話,等孩子上學之後,父母沒有多少時間和孩子一起旅行。當孩子工作時,你會發現你身體不好,經不起長途旅行,祖國的大好河山還沒有親自看個夠,因此趁著自己身體好,孩子還有時間,全家抽空外出旅遊一次吧。

    每個家庭都應該有這樣的儀式感,這種家庭生活會令人驚喜的,丈夫和妻子不僅感情更親切,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的孩子也會感到更加溫暖和快樂。你家有沒有固定的家庭儀式嗎?

    儀式感是給孩子最好的“富養”,一起去尋找你們家特有的“儀式感”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述說母愛的電影或者文章嗎?父親的有朱自清的《背影》,那母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