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even7HCH
-
2 # 夾皮溝苗人
那不一定。你問題就本來有問題。不全是這樣的。我在西部貧困地區任教的時候,很多孩子就很疼自己的爺爺奶奶!這個是親情和陪伴的問題。不是絕對的。
-
3 # 愛打呼嚕的貓貓
感恩父母是指感謝父母從出生到成人的養育教育之恩!這和感恩自小把孩子看大的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不衝突!一種感恩,兩層含義,都是感謝,意義深遠!
-
4 # 河北夜話
很多孩子是爺爺、奶奶帶大的,為什麼不說感恩爺爺輩的,卻總說感恩父母,這個問題問的好!首先,其實孩子心中是會有桿秤的,也就是說,雖然嘴上說感恩父母,其實,在他們的心裡卻對照顧他們長大的爺爺、奶奶有著很深厚的感情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人是有感情的,作為晚輩肯定存有感恩之心。第二,有些孩子留在家鄉被爺爺、奶奶照顧是暫時的,父母也是有苦衷的,或者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比如工作原因,比如想給孩子更好的未來,趁年輕出外打工拼搏,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必須要為孩子的未來考慮,孩子就會在上幼兒園或者小學的時候回到父母身邊,在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隨著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的增長,孩子與父母的感情會越來越深,而且隨著孩子漸漸長大,與父母的交流增加,也會明白父母對自己的愛和生活的不易以及當初把自己留在農村或者留給爺爺、奶奶照料的苦衷,反而會更理解父母的苦心和付出,會更愛自己的父母,更感恩父母。第三、爺爺、奶奶作為隔輩人對孫子、孫女的愛肯定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由於出生年代和經歷的不同會逐漸導致爺孫之間對事情的看法不同,特別是當孩子逐漸長大,有了自己對於生活、學習、社會的看法,而且到了青春期、叛逆期之後,這種觀念的不同引發的衝突和矛盾就會日益凸顯和變現出來,而作為爺爺、奶奶更習慣用一種家長式的命令方式來讓孩子認同或者執行他們的“命令”,而孩子就會很反感這種命令式的交流或者講話方式,而產生嚴重的抵抗心理,拒不執行。從而讓孩子更傾向於和父母傾訴與交流,尋求對自己看法或做法的理解和認同甚至是支援。這樣一來也會讓爺爺、奶奶之前的付出事倍功半,讓孩子對父母的感情更加深厚。第四、中國有句古話叫:四十不惑很多時候,只有當孩子經歷過一些事或者是看到一些事之後才會理解一些人生的道理,比如看到自己的父母孝順爺爺、奶奶,當父母老了的時候,自己也在生活的磨礪中漸漸長大了,就會理解爺爺、奶奶對自己的愛,同時也會包容老人的一些做法了,反思自己的行為和父母的做法,比如說小時候父母把自己留給爺爺、奶奶照顧,感受到父母的不容易,感受到父母的愛,當然也理解了爺爺、奶奶對自己的愛,只是這樣愛的方式可能自己不太理解和接受而已。所以作為孩子會更愛自己的父母,感恩他們對自己的付出。第五、感恩父母其實更像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約定俗成的說法,其實作為孩子,肯定也是會感恩照顧他們的爺爺、奶奶的,但中國傳統文化中總是把父母作為子女最應感謝的第一人,千百年來也就這麼叫下來了,比如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啊,母不嫌子醜啊等等,這更像是一種薪火相傳的儀式和文化傳承。並不是說作為孫子、孫女輩不知道感恩照顧他們的爺爺、奶奶。
自從改革開放,年輕人都外出工作了,留下父母和孩子在家鄉,即使沒有出去工作的,靠小夫妻兩個人也很難帶大孩子,往往孩子都是爺爺輩帶大的,不但在時間精力以及金錢方面,都不會少。做父母的角色很多是缺失的,大多到孩子上了初中高中才進入,而這時,孩子上學住校了。一直到孩子結婚,和父母相處的時間並不會很長。
但社會總在宣傳孝順父母,把父母捧的很高,事實上很多都是爺爺輩做的,卻沒有說孝順爺爺輩。
回覆列表
我小時候是外公外婆帶大的,他們是我最崇敬的人!表示沒有忘記也不會忘記。關於這點,我的父母也給我做了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