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鳴史

    昭君和文成公主至今被人們稱道,說明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也是值得肯定的。他們對歷史的貢獻也是後人深深緬懷的原因。

    用女人來換取和平,這樣的評價筆者不太贊同,雖然是事實。不過,這得結合歷史場景,是統治者根據當時情況,做出來的理性選擇,這一選擇是值得尊敬的,把自己女兒送出去的勇氣也是值得稱道的。

    而且,這兩個女性因為和親,都對當時社會發展有著巨大的作用。漢帝國建立之處,就一直受到匈奴的威脅,呂雉作為一國皇后,飽受匈奴單于的侮辱,劉邦也差點被匈奴俘虜。

    鑑於自己的實力,不得不和匈奴進行和親。漢武帝小時候,對這種和親的做法大為不贊同,為了抵禦匈奴,他任用出身貧賤的衛青,來主動出擊匈奴,讓匈奴的憂患少了很多。

    昭君出塞,同樣發生在漢朝。對當時統治者的這一舉動,以及昭君的歷史貢獻,人們尊敬她。昭君憑藉一己之力,讓漢朝和匈奴之間,六十多年沒有戰爭,這樣的和平時期,是多少百姓夢寐以求的啊。如果非要說用女人來換取和平,昭君的舉動無疑是這句話最好的佐證,只不過話說的不太好聽而已。

    還有文成公主,雖然她是被送出去的。但是文成公主獲得了幸福的婚姻生活,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之間的愛情也被後世久久懷念。吐蕃作為西南最大的一個部落,唐帝國剿滅這樣一個帝國,無疑勞民傷財。

    而這時候,唐朝統治者換了一種方式,執政者通過聯姻的方式,加強和吐蕃的聯絡,這不但能夠換取國內的和平,而且還能夠加強唐帝國和吐蕃的文化、經濟、政治等各方面的交流,這對雙方來說,都是有巨大好處的,何樂而不為呢?

    以上為筆者的簡單看法

    對於“用女人來換取和平”這句話

    想必讀者朋友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 2 # 書澤

    這在古代,真沒有什麼不值得稱道的。因為在古代,女性的地位是非常低的,雖然你貴為公主,但是地位也只是比下級高而已,在同一個階級裡面,你還是沒有什麼話語權。所以能用一個公主換來和平,那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事。

    以下言論不是貶低女性,只是陳述客觀史實,請見諒。

    在原始社會的初期,因為女性在主要生產部門發揮著支配作用,所以這個時代是母系社會時代,女性的權力是最高的。但是隨著農業的發展,生產力的不斷提高,男性在主要生產部門逐漸取得了支配地位,所以男性的權力逐漸提高,並且貫穿了整個古代歷史。

    在新時期時代中晚期,我們發現的合葬墓穴當中,幾乎男性都在中間,旁邊是一個或兩個屈膝朝向男性的女性,也就是這個時候,男尊女卑就開始逐漸體現出來。

    但是在夏商周時代,女性的地位還不至於那麼低,還是有一定的權力。這個我們在商代的甲骨文和婦好墓的發現就能體現出來,婦好是商王武丁的配偶,曾主持過一些重要的祭祀活動,並多次率領士卒征討周邊的方國,顯赫一時,所以她的墓穴出土了很多貴重的青銅禮器。

    到了春秋戰國,孔老夫子提出了禮教思想,孟子也提出了“夫婦有別”,受到這些“貴陽而賤陰”女性開始受到各種限制,社會地位逐漸下降,並且是一條直線的下降,再也沒有起來過,當然特定的歷史年代我們不提,比如武周時期。就算在特定歷史時期,平民百姓的女性地位也是一樣的。

    到了西漢,董仲舒完善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三綱五常,其中“夫為主,妻為從”的夫為婦綱的思想,深深影響了後代。

    到了宋代朱熹的時候,他集一切大成,完成了三鋼無常的理論。對於“夫為妻綱”,他非常重視女性的“節”,也就是貞節的意思,朱熹所贊同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正是對這種行為規範的體現。他認為女性只能附屬於她的家庭,並貶斥夫喪改嫁的做法,就是所謂夫在從夫,夫亡從子。在朱熹的理學的影響下,這一切成為了正常的社會規範。

    這一切,是合理的,也是不合理的。在古代,因為男性主導了生產力部門,在生產、文化、政治、經濟、戰爭等,都是男性起著主要作用,所以在這個特定的時代背景下,男性的地位高,也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說它不合理,是因為女性被當成了附庸品,沒有自由和人權,思想受到很大的禁錮。

    但是,時代在發展,我們現在,不也走上男女平等的道路了嗎?

  • 3 # 李詠擇

    漢昭君出塞,唐文成公主遠嫁吐藩古時稱為和親,當然是統治王朝為了兩國安寧,所採用的手段。在當時她們都換取了幾十年的國事平安,給老百姓帶來好處,可謂是好事。但歷代國事婚姻都有自己的目的。

    越王勾踐嫁西施於吳王夫差,是為了報仇雪恨,施得美人計,終於利用了西施奪回了丟失的國家。漢劉奭嫁王昭君是畫家毛延壽作的弊,使昭君不得幸,被嫁之,昭君之心,王安石懂得,故以“人生失意無南北”,“好在氈城莫相憶。”之詩以示安尉之情。這些都是帝王將相利用婚姻的所作所為,都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婚姻成了他們玩弄權術的工具。

    在百姓的眼裡婚姻是家庭,婚姻講究門當戶對,是實力的匹配,故稱是喜事,值得稱道。百姓看帝王將相之婚事多是權力的勾結和攀附,是裙帶關係的聯姻,對百姓未必是好事,也沒有什麼可稱道的。

  • 4 # 李敖發電機

    以一首歷史學家翦伯贊先生的詩作為回答。

    《題昭君墓》

    漢武雄圖載史篇,長城萬里遍烽煙。

    何如一曲琵琶好,鳴鏑無聲五十年。

  • 5 # 凌煙歷史社

    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遠嫁吐蕃,分別給漢朝和唐朝帶來了幾十年的和平,在歷史上歷來是被人們所褒揚的政治決策。

    題主這個問題也問得非常好,用女人換取和平,真的值得稱道嗎?如果站在道德的立場上,或者說站在同情昭君與文成公主的立場上,大家無疑是覺得不應該被讚揚的。

  • 6 # 使用者3253102189658

    唐戎昱:

    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

    社稷依明主,安危託婦人。

    豈能將玉貌,便擬靜胡塵。

    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

  • 7 # 財經與科學

    這個很值得,犧牲一個人生活,換來是萬萬人的生命財產和國家安危。現在如果特朗普美女千金如果嫁給我們中國普通男人,估計中美關係也會好多的。

  • 8 # 九門提督坎震離

    皇家無親情。你如果站在道德層面來看,是怎麼也想不通的。

    因為法則不過利弊二字。

    在當時的國家層面,以一個女人換來幾十年和平,是多麼划算的買賣?

  • 9 # 葉子思

    和親是漢朝天子的外交政策,西漢剛剛建立的時候,劉邦和匈奴幹了一架,被困白登,史稱“白登之圍”。

    點子王陳平想了神計策,送了好多美玉珍寶,給匈奴莫頓大單于的大老婆,告訴她:漢朝天子選了好多美女要獻給大單于,等那些美女一到,你的地位不保,趕緊給大單于吹吹枕頭風,把我們的皇上放出包圍圈。

    昭君美貌而且賢惠,受到匈奴人的愛戴。她幫助匈奴人發展農業生產,還把漢文化帶入匈奴,溝通了兩個民族之間的感情。

    但這其中遠離父母之邦的辛酸,北塞的風霜,孤苦和無奈註定伴隨她淒涼的一生。詩聖杜甫算是昭君的知音吧,他的那句“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是最好的註解!

    進入大唐,又是另一番景象,有盛唐的超強國力背書,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的和親,也許可以稱之為愛情吧!

    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

    社稷依明主,安危託婦人。

    豈能將玉貌,便擬靜胡塵。

    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

    總的意思就是,如果邊塞的安危只能依靠女子去和親,國家養那些將士又有何用!懟的那些主張和親的大臣面紅耳赤,熱汗涔涔!還是大唐威武。

    就像今天仍是一樣,如果有強大的祖國背書,走到那人家都不會小瞧!

  • 10 # 老樹新芽發春枝

    王昭君和文成公主是中國古代傑出的女性,她們遠嫁異邦促進了漢朝和匈奴,唐朝和土蕃政治,經濟文化的溝通和發展,為兩國之間長期和睦相處邊境的安寧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王昭君和文成公主遠嫁異邦又和漢初的和親不同,漢初的和親是匈奴太強大,漢帝國不是對手,不得不用女人換和平。而王昭君時期經過漢武帝和漢宣帝的打擊,匈奴已經很衰弱了,一部分向西遷徙到歐洲,一部分在呼韓邪的帶領下向漢稱臣。漢元帝時,呼韓邪到長安拜見漢元帝提出要取漢朝公主為妻,元帝答應把當時還是宮女的王昭君嫁給他。文成公主是唐帝國鼎盛時期,那時的土蕃和唐朝一樣處於最強盛時期,在松贊干布的帶領下非常強大,經常侵犯唐朝。松贊干布提出向唐和親,但李世民不同意。松贊干布大怒向唐朝進攻,但被唐朝打敗,在大勝的情況下,李世民答應了和親。兩次和親的漢唐都處於強大時期,目地並不是以女人換和平。

    一,昭君出塞,公元49年漢宣帝去世,漢元帝繼位,呼韓邪第三次進京提出要做漢家女婿,結為親戚。漢元帝也希望內外和平安寧,就答應了他的請求,就從後宮的宮女當中挑選一個嫁給他,當然不是最漂亮的,最漂亮的是留給自己的。王昭君本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但進宮沒給畫師送東西,所以被畫的很醜被選中嫁給呼韓邪,呼韓邪一見王昭君是如獲至寶,而漢元帝后悔的不得了,氣的把畫師殺了。昭君出塞帶去了很多禮物,她同塞外人民和睦相處,愛護百姓,教婦女織布,縫衣和農業生產技術,受到了人民的愛戴。但王昭君也算命苦,她嫁過來不久,呼韓邪就去世了,按匈奴規矩,他兒子娶了王昭君,王昭君為他生了兩個女兒。後來王莽篡漢,搞得天下大亂,匈奴也開始不尊重漢朝了,兩國之間開始爭鬥,王昭君見自己促成的和平被破壞憂鬱而死。

    王昭君和文成公主的和親並不是以女人換和平的和親。兩個人所處的朝代都是國力鼎盛時代,她們的和親都使得本國和少數民族政權得以長期和睦相處,都促進了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為邊境安寧,為百姓免遭戰亂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 11 # 姐聊歷史

    無論是西漢初年與匈奴的和親,還是唐朝和吐蕃的和親都是為了收復和穩定那些不安定的異族。雖是政治聯姻,通過婚姻來建立政治同盟,但由於採取的和親政策不同,所以不一定都是以和親換取和平。呼韓邪單于娶王昭君,松贊干布娶文成公主,這兩樁婚姻並非和親換和平。一、昭君出塞。

    漢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這時期的漢朝無論軍事和外交方面都很強。在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長安朝覲,請求大漢皇帝賜婚,於是便有了“昭君出塞”。這種和親應不算是換和平,是表現君臣修好和諧共處的一種方式,這種政治聯姻,盡顯大國風範。

    二、文成公主進藏。

    松贊干布為了巴結唐太宗,曾三次提出和親請求,在兩次遭拒絕後,松贊干布惱羞成怒,率軍攻打大唐。

    松贊干布為了能娶到大唐公主也是拼了,結果連邊境都沒越過,便被唐軍打了回去(鬆州之戰)。

    果然是不打不相知啊!一番較量後,松贊干布甘心臣服。他第三次誠惶誠恐的向李世民提出和親請求,這次居然成功了。

    為了一樁親事打來打去,李世民也覺得毫無意義,於是便同意了這樁親事,並下詔書:

    “夷狄亦人耳…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族皆依朕如父母。朕為天下父母,苟可以利之,豈惜一女?”

    意思是:藏族人也是人,自古以來漢族尊貴,藏族人卑賤,但是我愛藏族人民如同愛自己的子民一樣,全國各民族都敬重我如同父母。我身為天下父母,從來沒有過功利之心,怎麼會吝惜一個女兒呢?

    文成公主隆重出嫁,李世民為她準備的豐厚嫁妝,足以改造吐蕃。文成公主進藏後,促進了唐藩經濟文化的交流,增強了兩族之間的友情,文成公主博學多才,那漢民族的文化傳播到了西藏,深受吐蕃人民的擁戴和尊崇。

    大唐詩人陳陶在《隴西行》寫到:

    “自從貴主和親後,一半胡風似漢家。”

    可見,文成公主對吐蕃的影響之大。

    松贊干布為了排遣她的思鄉之苦,特地為她修築了舉世聞名的宮殿——布達拉宮。

    她們遠離家鄉,不習慣異族的生活習俗,一定受過很多委屈,那麼比起國家利益和人民的幸福安寧,這些付出根本不算什麼。歷史上有無數的中華兒女,為了捍衛國家和民族的和平付出了寶貴的生命。直到今天,我們的每個人的命運同樣與國家榮辱與共。

  • 12 # 雨夢7172

    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遠嫁,用女人換取和平值得嗎?兒女的婚姻都是為政治服務的,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裡,無數帝王都會採取的治國方略。這比起揮兵屠城殺戮要文明的多,人道的多,和平的秩序也延續的長。

  • 13 # 湘西超風行者

    不值得稱道,女人換和平,是短暫的,非人道的,是皇帝對待遊牧民族的下下策,只能證明國家無良才、無良相、無良將的可悲之處,使得遊牧民族直接的認為中原王朝軟弱無能,隨意可以敲詐勒索男尊女卑是古代社會的通病自身強大,骨氣硬,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 14 # 蔚藍的天上沒有風

    首先,我們要確定一點:用女人換和平決定不值得稱道。

    記得陳中華將軍說過: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談判桌上也休想拿到。一場北韓戰爭讓美國認識到了新中國的實力。兩場對外自衛反擊戰讓越、印知道了即使你有後臺,中國仍然不可欺。三場大戰為我們贏得了幾十年的和平。所以,我們才有瞭如今民族崛起的機會。

    可能有的人認為:效果很好啊!那我不禁就要問問,和平比尊嚴和自由更重要嗎?那我們就直接投降不就完了嗎?

    打了敗仗,應該做的是找到原因,臥薪嚐膽,奮發圖強,而不是靠獻出自己的女人來換取苟安。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血性被泯滅,脊樑骨被打斷,那這個國家和民族還有存在的理由和必要嗎?

    各位朋友,你們覺得呢?

  • 15 # 崇哥影視大全

    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遠嫁吐蕃,分別給漢朝和唐朝帶來了幾十年的和平,在歷史上歷來是被人們所褒揚的政治決策。

    題主這個問題也問得非常好,用女人換取和平,真的值得稱道嗎?如果站在道德的立場上,或者說站在同情昭君與文成公主的立場上,大家無疑是覺得不應該被讚揚的。

    昭君

    從國家層面來看,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是極為有利的。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遠嫁吐蕃都是屬於國家政治層面的決策,上升到國家政治層面以後,那麼,就只有一個目的,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昭君出塞,使漢朝和匈奴60年間無戰事,加強了漢族與匈奴之間的民族團結。而文成公主遠嫁吐蕃加強了漢族和藏族人民之間的友好關係。犧牲昭君和文成公主的幸福,卻能換來國家幾十年的和平,朝廷和百姓能獲得幾十年的修養生息,這在當時的皇帝和文武大臣看來,無疑是極其划算的買賣。

    昭君

    從老百姓的角度來看,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遠嫁吐蕃能讓他們遠離戰爭,而平安度日是最大的渴望。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遠嫁吐蕃都是為了和平而採取的聯姻手段,朝廷不用打仗,士兵們不用出徵,而普通士兵大多都是平民百姓出身,他們或是年邁父母的兒子,或是柔弱女子的丈夫,或是咿呀學語的孩童的父親,和平能讓他們遠離死亡,讓一個家庭還有希望,戰爭毀掉了太多平凡的家庭,因此,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是值得被褒揚的。

    文成公主

    綜上所述,在古代特定的歷史環境下,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遠嫁吐蕃,都是值得被稱道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歲斷了母乳就會好好吃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