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解千愁

    我們這一代是現在的年青人無法理解和體會的,所謂吃盡苦頭,飽受生活艱辛的一代,所以在情感上更加具體人性的雙面性。本人從小就因吃不飽肚子而纏著父母哭鬧要吃的,但是也就是七八歲的樣子,就開始懂得糧食的來自不易,做父母親的難處了。

    那時,每當放學回家的時候,因為距離很遠,要走幾里路才能到家,即使肚子很餓,也堅持著。尤其是看到家住農村的父母成年累月辛勤勞動的樣子,就會自覺不自覺地幫助家裡幹活,以免父母太苦太累,更害怕父母變老,希望自己能夠快快長大,以減輕父母的負擔。

    真正意識到父母親變老,是當我們姊妹兄弟幾人先後成家的時候。含辛茹苦的父母親把我們一個一個撫養成人,結婚生子,而自己卻生病變老了!現在,父母親雖然去世多年了,但是,每每想起他們來,內心很充滿著感恩之情。百善孝為先,願天下所有子女孝敬父母,早盡孝心!

  • 2 # 我的畢業日記

    我從11歲就開始住校了。

    在我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的那段青春期,和我相處最多的其實並不是我的父母,而是一個又一個的室友。

    我可以自己一個人安排好學習、規劃好生活,升哪所高中、讀哪所大學、學哪個專業,這些問題我都可以自行解決,父母只需要幫我提供學費和生活費就夠了。我以為這樣自己就可以算作一個獨立的成年人了,可是一直到20多歲,我在父母眼裡還是個小孩子。

    大三放寒假的時候,我一回家就懵了。那天上午爸爸照常去車站把我接回家,我以為媽媽又是在家裡忙著給我做好吃的。結果一進屋發現,我那個活潑好動的媽竟然虛弱到臥床修養。我才知道原來她前幾天剛做了一個手術,他們怕我擔心,所以一個字也沒跟我提。那一刻我突然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根本沒有長大。

    意識到自己的長大,其實也挺後知後覺的。讀研之後,有一天我突然發現,爸媽在商量事情的時候會詢問我的意見了,他們也不再以怕我擔心、耽誤我學習為理由對我有所隱瞞了。身體不舒服了,他們會告訴我;弟弟不聽話了,他們會讓我一起教育;有什麼事情需要我聯絡諮詢的,他們也會向我提了。大概在他們眼裡,我終於能算是一個靠譜的成人了。

    外地求學的孩子們總會感慨這麼一句話:從此家鄉再無春秋,只有冬夏。讀大學之後,我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了,基本上一年兩次,一次暑假,一次寒假。我和父母,其實都錯過了對方的很多時刻。

    真正意識到父母的衰老,其實也就是近幾年的事。爸爸的眼睛花了,讀報紙的時候要戴眼鏡了;媽媽眼角的皺紋又多了幾條,法令紋也越來越深了;爸爸開始抱著手機聽戲了,媽媽開始跟著影片學跳廣場舞了;他們的白頭髮逐漸明顯了,開始相約理髮店染頭髮了;他們開始喜歡小孩子了,看到別人家的小寶寶就想抱一抱了……前不久我們一起出門,我在車裡聽著許飛的那首《父親寫的散文詩》,她說“可我的父親已經老得像一個影子,像一張舊報紙”,望著駕駛座上的爸爸,我差點忍不住要落淚。

    我有時覺得,父母的老去,其實是從不斷的“失去”開始的。失去青春靚麗,失去精神活力,失去孩子的陪伴,失去疼愛他們的父母……而身為孩子的我們,卻一直在“獲得”。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且行且珍惜,與君共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做木姜子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