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雜談驛站
-
2 # 東驤神駿
蘇聯幅員遼闊橫跨歐亞。如果莫斯科失守,蘇軍可以利用中部的烏拉爾山區與德軍周旋。事實上戰爭剛爆發時,莫斯科的黨政機關,以及一些重要軍工企業都已經轉移到烏拉爾山區。而且蘇聯南部的哈薩克、土庫曼、塔吉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等五個加盟國可以為蘇軍提供穀物、肉食等補給,以及提供兵員的補充。再加上美英對蘇聯的軍事援助,以及開闢西線戰場牽制德軍,所以德軍即便佔領了莫斯科,蘇軍也可以憑藉天時地利來扭轉戰局。更何況德國突襲蘇聯之前兩個月,蘇聯與日本即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暨《日蘇互不侵犯條約》。條約簽訂後,日本御前會議通過了軍部提交的旨在向美英荷開戰的《帝國國策實施要領》。這就意味著遠東的日本已經對蘇聯徹底死了心,決心南進東南亞和馬來半島,獲取南洋富庶的戰略資源。因此,德軍即便佔領了莫斯科,由於蘇聯中部和東西伯利亞有著廣闊的戰略機動空間,從而足以將德軍陷於戰爭的泥沼。再加上美英在德國後院點一把火,屆時德國將處於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面。綜上所述,莫斯科即便失守,蘇聯也完全有機會翻盤扭轉戰局。
-
3 # 匹諾曹jun
蘇德戰爭是二戰歐洲戰場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蘇聯在西線牽制住了德軍,並在這裡消耗了德國大量的軍力和財力,為盟軍反攻Continental爭取了大量的時間,進而最後終結德國帝國堡壘。設想一下,如果德軍佔領了莫斯科,蘇聯會不會元氣大傷,被德國打敗,歐洲戰場會不會失去控制,宣告失敗?
可是,這僅僅是猜想而已。事實上,德軍能不能提前五週入侵蘇聯進而攻佔莫斯科對於蘇德戰場全域性來看並沒有人們想象中影響的大。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討論一下莫斯科在當時的軍事地位以及巴巴羅薩計劃失敗的原因了我們知道,莫斯科作為蘇聯的政治中心和中部鐵路系統的樞紐,一旦失守,這對蘇聯紅軍的士氣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打擊。同時德軍在蘇聯中部撕開一個大口子,德軍在這裡站穩腳跟,都將非常有利於戰略部署和展開。但是這要是說使得蘇聯因此而停止抵抗也是不可能的。早在1928年,蘇聯就開始將本國的工業重心轉移到了烏拉爾山脈以東,就算莫斯科失守也不至於使蘇聯重工業完全崩潰。另外,蘇德戰場已經打成一鍋粥了,兩軍也互有勝負,如果不是其中一方壓倒性優勢,根本不可能停戰。
至於巴巴羅薩計劃失敗也是有幾個原因的。首先,納粹德國並不是能夠容納和團結絕大多數人的戰爭,因此蘇德戰爭一開始就被定義成為所謂的種族戰爭,就算投降,斯拉夫人也會受到排擠和迫害。所以毫無疑問的,儘管戰爭是多麼危險,條件又是多麼艱苦,蘇聯人民也還是會在蘇共領導之下抵抗德軍進攻,而且反抗只會是越來越強烈。
其次是人力方面,蘇聯可以在損失幾百萬軍隊的情況下,又重新組建幾百個師投入戰爭,而德國沒有辦法做到再者就是德國戰略資源儲備的匱乏和工廠生產能力的低下,德國的戰略資源儲備如橡膠、石油等都極度緊缺,嚴重依賴進口;德國的整個軍事工業體系也是臨時拼湊的,缺乏統一管理,,基礎不夠雄厚而涉及面又過寬,無法支援巨大的消耗戰。
-
4 # 四川達州
二戰如果蘇聯丟失莫斯科,將是災難性的。
莫斯科戰役大體分為兩個階段。防禦階段是1941年10月至1941年12月5日,反擊階段是12月6日至1942年1月。則我們假定蘇聯失敗,顯然只能是在第一階段。
結果對蘇聯很不利。
第一,莫斯科是蘇聯的政治經濟中心,也是CCCP的核心統治區,莫斯科失陷對整個蘇聯國家、軍隊、居民的抗擊信心的打擊比核彈還要厲害。第二,蘇聯內部剛剛經歷過肅反,內部與外部反對派同樣不少。
更重要的還有兩條,一、莫斯科是蘇聯的鐵路交通總樞紐,一旦德軍佔領或摧毀,雙方都會暫時休整,可是蘇聯鐵路將被德軍切斷並被自己使用,蘇聯方面調集軍隊裝備將會很困難。伴隨春季的到來,泥濘道路既不利於蘇聯轉移軍隊,也不利於緊急修建鐵路替代莫斯科的地位。
紅色線條是蘇聯鐵路網:
核心部分就是莫斯科鐵路網:
我想,美國肯定會援助蘇聯,只是力度和速度上未必那麼快。
-
5 # 問答達人
蘇德戰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佔有著很重要的地位。發生於1941年末的莫斯科戰役正是蘇德戰爭中的一場關鍵性戰役。在這次戰役中,德國中央集團軍司令包克指揮數百萬軍隊及大量的飛機和坦克,試圖以泰山壓頂之勢攻擊莫斯科,以給蘇聯人更大的震動。
(莫斯科保衛戰中蘇軍在發動反衝鋒)
但是由於德軍在進攻中輕易的分兵(一部分主力被派往進攻基輔等蘇軍軍事重鎮)與蘇軍的堅決抵抗(包含一部分氣候的因素),德軍對莫斯科的圍攻以失敗而告終。這時有人便產生了疑問,如果德軍戰術得當且蘇軍未能有效抵禦,導致莫斯科被德軍攻佔的話,蘇聯人有組織的抵抗是否會就此徹底崩潰呢?
不可小覷的軍事潛力
戰爭的勝敗不在於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於作戰的雙方能否在作戰殲滅更多對方的有生力量。蘇德戰爭正是如此,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到莫斯科戰役爆發之時,歐洲東部的蘇軍部隊在德軍的突襲下遭受了重創。但是德軍在進攻之時也逐漸暴露了自己的弱點。
(蘇軍在野外進行整頓)
那就是忙於攻佔軍事據點與掠奪戰略物資,因此蘇軍部隊雖傷亡慘重,可是被成建制殲滅的例子卻屈指可數。所以蘇聯上層得以藉助廣大的腹地收集與重組這些殘兵敗將,並在短時間內重組富有戰鬥力的部隊。而這些部隊也在後來的復仇之戰中給予納粹以沉重打擊。
(蘇軍的雪地作戰部隊)
另一方面,蘇聯紅軍在歐洲的主力雖傷亡慘重,可是在遠東地區卻仍屯集有大量的戰略預備軍。這支遠東軍團不僅裝備精良,還在之前同日本關東軍的作戰中積累了寶貴的作戰經驗。因此,即使納粹德國的軍隊攻佔了莫斯科,蘇聯人方面的軍事潛力卻仍舊存在,並依然可給孤軍深入的納粹軍隊以重創。所以說,莫斯科戰役的勝利固然重要,但並不是說莫斯科被攻佔後,蘇聯方面便會因此而淡出同納粹的鬥爭。
(蘇聯紅軍的遠東軍團在發動攻勢)
美英盟軍的反攻
就在納粹軍隊大舉進犯莫斯科的時候,美英等國已紛紛向處於危難中的蘇聯伸出了援手,他們知道。一旦蘇聯的抵抗意志被納粹擊垮,美英將會脣亡齒寒。所以就在蘇聯官兵同德軍鏖戰東線時,美英等國所提供的戰略物資已源源不斷的運抵了蘇聯境內。這些援助雖暫時不可從根本上改變戰局,但對於蘇聯人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對於戰爭中遭受重創的蘇聯空軍,美英亦給予了不小的支援)
但是美英的援助僅僅是一個開始,就在第一批援助物資到達莫斯科城內的時候,美國龐大的國家動員機器才剛剛開啟。在短短几個月內,美中國人的軍工生產便很快趕上了軸心國同盟,並組建起了一支又一支武裝到牙齒的現代化軍隊開赴到不同的戰場。
因此,莫斯科的保衛戰固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可是即使莫斯科被納粹軍隊攻陷,美英仍可從容的排程軍隊對納粹在地中海與西歐的軍事據點採取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可以預見的是,在今後的戰爭中,戰局將對反法西斯聯盟越來越有利。
(戰爭中的美國的戰鬥機生產流水線;圖片來自鐵血網)
多行不義必自斃
除了深究戰爭本身之外,我們更應意識到納粹所進行戰爭的性質,近幾年來,社會上出現了不少為納粹侵略翻案的觀點與文章,但是即使這些文章再大肆渲染,卻依然無法改變納粹侵略的本質。納粹依據自己畸形且狹隘的民族觀,將世界上的人類劃分為三六九等。
(納粹對其眼中的“劣等人種”進行迫害)
對於他們眼中的“劣等人種”,納粹不僅極力要將他們置之死地而後快,還對於“不入自己法眼”的人類文明積澱進行大肆迫害,無數的家庭也因納粹的迫害而家破人亡。因此,納粹的侵略是非正義性的。包克即使能佔領莫斯科城,也不代表納粹在整場戰爭中能夠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在莫斯科保衛戰爆發前,納粹的戰爭機器已呈現出疲態。
換句話說,納粹的擴張已達到了他的極限。因此,即使莫斯科被攻破,也僅代表反法西斯陣營為奪取最後的勝利還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但並不代表整個戰爭的結局會因此而徹底逆轉。筆者在此忽然想起了莫斯科保衛戰中蘇軍一個上校的話——我們已無路可走,身後即是莫斯科城。但筆者更認為,莫斯科城之後,即是來自全世界的正義力量對於納粹血海深仇的清算和被壓迫者的解放。莫斯科也絕不會孤軍奮戰。
-
6 # 虎哥不二門
一方面,德軍雖然兵臨莫斯科城下,但隨著冬天的到來,德軍“閃電戰”已成強弩之末。
儘管德軍摩托車隊能夠望到紅場上空的五角星,從小樹林方向衝向莫斯科……
但在零下40多度,德軍穿著夏天的衣服圍著油桶烤火,浪費了寶貴燃料……
另一方面,隨著大批軍工企業和物資撤到西北利亞,莫斯科已成空城,斯大林堅決不走是為了鼓舞蘇聯人民的抗敵士氣。
紅場閱兵後,大批紅軍戰士直接開往前線……
莫斯科軍民在堅壁清野……
從這兩組對比強烈的歷史鏡頭來看,就算德軍攻佔莫斯科也打敗不了蘇聯人民戰勝法西斯的志氣。
-
7 # 趙89112171
蘇聯衛國戰爭。如果莫斯科也失守了。蘇聯還有沒有機會翻盤和贏得戰爭。真的這樣。蘇聯還有機會贏得戰爭的勝利。莫斯科的死守,只能證明。戰爭的慘烈。給希特勒的戰爭進度造成緩慢的步伐,給二次世界大戰。各個戰場緩衝的時間和壓力,雖然,莫斯科保衛戰。戰場打的殘酷。也削弱了德國的兵利,不管 莫斯科。勝利與否,希特勒,終究會失敗的,因為,希特勒是侵略者,也是戰爭發動者,要想在他國國土上生存,是永遠做不到的。即使。莫斯科保衛戰失敗,蘇聯人也不能輕易放下,只不過,二次世界大戰。延續了時間。而莫斯科。一個美好的城市。變成廢墟。隨著戰爭時間往後推移,蘇聯人,一定能把莫斯科奪回來。
-
8 # 襤褸的靈魂
西特勒,不是拿破崙。朱可夫,也不是庫圖佐夫。必敗無疑,別忘記了,日本人,也在東北對著蘇聯虎視眈眈的,要報仇雪恨(1939年5月11日蘇聯人和日本人,在中國的東北海拉爾和諾門罕(外蒙古境內)地區打了一次仗,又稱哈拉哈河戰役,日本人吃了大虧的,日本關東軍有一部分人不服氣,還想打蘇聯。)諾門罕戰役是日本陸軍史上的最大的一次敗仗。
-
9 # 71840309882
蘇德戰爭爆發,希特勒在戰爭目標上就不明確,是整個佔領蘇聯徹底征服蘇聯,還是達到一定戰爭目標就停止戰爭。顯然希特勒是傾向後一種即達到一定戰爭目標就停止戰爭。蘇德戰爭希特勒就是想佔領蘇聯的歐洲領土。因此希特勒在進行戰爭動員向士兵們講道“士兵們,向俄國前進吧,到莫斯科去洗去身上征戰的塵埃。莫斯科就是戰爭的終點……”在希特勒的觀念中佔領莫斯科蘇聯就屈服稱臣了,戰爭就結束了。而事實呢?假如德國攻下了莫斯科,斯大林撤離了莫斯科。蘇聯就失敗了嗎?這是不可能的,蘇聯不會與德國簽訂城下之約向德國投降。蘇聯烏拉爾,遠東國土遼闊,人口,戰爭資源也豐富再加上英美支援,蘇聯一定會把戰爭繼續下去。最終二戰結果不會改變,德國一樣會失敗!
-
10 # 冬天的雪75139
德日意法西斯國家無論取得多麼輝煌的勝利,都無法逃脫失敗的命運,因為它們佔領別國是非正義的,那麼就會遭到被佔領國家強烈抵抗,接著德意日就以血腥屠殺來鎮壓,就會遭到更大程度的反抗,直到最後……
回覆列表
蘇德戰爭中如果莫斯科失守了,那麼蘇聯還能不能戰勝德國呢?這個假設的話題非常好,但要分這兩個前提來詳解:
一,莫斯科失守,斯大林已經逃離
只要斯大林還在,那麼蘇聯人的抵抗就不會消退,有時候不要小看一個領袖的作用,關鍵時刻他就是一個定海神針,雖然很多人會認為個人崇拜搞不得,但這種生死存亡情況下,還真不能少了他。莫斯科沒了可以奪回來,斯大林要沒了,總不能去把列寧叫醒吧!
二,莫斯科失守,斯大林被殺或者被俘
整個蘇德戰爭中,蘇聯之所以動員能力巨大,得益於社會主義制度和斯大林這個主心骨,但如果這個主心骨沒了,那麼整個蘇聯的國家的根基就會動搖,很多反動勢力就會趁機崛起,甚至是和德中國人合作,那麼蘇聯的衛國戰爭前景非常不妙!
因為莫斯科的失守和斯大林的被俘或被殺,蘇聯將會面臨更加凶險的被侵略威脅,並且肯定會被希特勒步步為營最後蠶食,失去信仰和堅持的蘇聯人也將馬上失去強悍的戰鬥力,朱可夫也將無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