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柘林

    現在的小孩都很金貴,大人帶小孩尤其是奶奶輩帶小孩不能吃虧,這是我在小區每天和奶奶輩帶小孩一起得出的結論。

    有一次小臭寶剛剛買了一把機關槍在沙池邊玩,然後旁邊一個差不多大的小朋友想玩,她奶奶看出她孫女想玩就直接走過來跟我家小臭寶說,哎,給我看看你這把槍,直接拿過來就塞到她孫女的手裡,小臭寶就膽怯站在旁邊我看到這一幕真的很無語。我一直教導寶寶要分享玩具,跟小朋友一起玩,但不是教導她膽小怕事。

    所以後來我就跟小臭寶說,公共場合的玩具設施誰先拿到誰先玩,自己的玩具可以跟別的小朋友交換著玩,自己的玩具不想給可以自己玩,別人的小朋友的玩具想玩自己厚一點臉皮別人給就玩不給就不玩。現在小臭寶能夠自如的處理這些問題了

  • 2 # 大菡的三分田土

    首先、我們作為一個家長來說,一定不要有線性的思維,不要非黑即白,也就是說我們要全面的考慮到,不管讓還是不讓,這個事情都是兩面的,都會有自己正面的影響和負面的影響。所以家長可以從長遠思考一下,一個樂於分享的孩子,他可能會面對的正面影響以及負面影響;同樣的我們也需要思考一下,一個非常樂於競爭,佔有慾比較強的孩子,他的優勢和劣勢又會在哪裡?

    孩子的思維模式就是線性的,所以我們教育孩子更高的層次是幫助孩子逐漸學習如何看到一個事情的多面性,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可能這才是我們教育應該聚焦的地方。

    第二、第2個需要教育孩子的方面是,幫助孩子學習和遵守我們的社會規則。因為人終將是會生活在人群當中,也就是生活在社會當中。那麼在這個社會中怎麼去保護自己的權利?怎麼去享用社會公共的物品?怎麼去和他人共享別人的物品?怎樣能夠把一個事情的價值做到最大化,是基於個人立場還是共贏的立場?這些都是從小就可以開始建構的。

    第三、孩子的發展會有自己的規律。比如孩子在2~3歲的時候,有一個物權敏感期。那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對於“我的”東西是有非常強烈的保護慾望。那麼我們對於孩子自己的物品,我們要尊重他的這個權利,讓他有完全的支配權;同時對於不是他的物品,我們也要幫助孩子理解東西不是他的。所以在這個時期,我們就不要去強迫孩子分享了,因為只有當他自己擁有一個物品的權利受到尊重時,他才會理解別人也有這份權力。

    但是我們不強迫孩子去分享,我們可以展示呀,展示如何和別人達成共贏,展示我們分享之後可能會得到哪些好處,所以如果是玩具,有可能的情況下,父母可以買兩份,一份孩子自己用,一份你拿著就是幫助孩子展示如何和別人交往用。甚至有時候,也不需要讓有沒有第3種方式,比如說各自交換玩具,或者一起玩等等。

    當孩子發展到需要與他人交往這個階段時,一般過了4歲,就會有結交朋友這種社交的慾望,你之前所展示出來的一切行為,孩子都能學到,這就是他能夠建構起來的社交能力。

    所以到底要不要教育孩子謙讓,更多的是由我們如何給孩子展示分享與不分享的結果,最後由孩子自己作出他的決定,對於孩子的決定,只要是不會影響到他人,我們都應該給以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 3 # 小雨翡翠的雨田

    那要看是不是公共場所的玩具,不知道別人怎麼個想法,我覺得如果不是公共場所的玩具,沒有必要給別的小朋友玩,畢竟不認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髮根怎麼燙才能顯得蓬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