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這個問題是很多家長共有的問題!我非常能理解題主的心情!
題主說的這種現象可以說算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如果家長過於關注孩子,這種感受就比較強烈,如果家長能處理好親子之間的關係,就不會太在意這種感覺,這種現象也就不會那麼過分。
針對這種現象,我自己在現實生活中遵守以下幾個原則:
1,尊重孩子的獨立。
生活事務中逐漸地和他建立一種朋友之間的尊重。比如有的孩子有自己單獨的房間,不喜歡父母自由出入自己的房間,孩子在家的時候,我不輕易進入他的房間,有事情敲門或者站在門口和他講。
需要他做的、時間又不急迫的事情,先和他打個招呼,徵詢一下他的時間安排。
2,交流時,言語中不含譏諷或指責。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不滿意,就不自覺地會在心中產生一種氣憤,說話就不擇方式。
比如,中考完畢,家長問孩子明天去不去學校,孩子用三個字“不知道”回答,家長可能就產生了應急的回答:“你怎麼什麼都不知道!老師沒說呀!”責備的語氣裡含有的是不滿和微微的訓斥,很多孩子此時要麼辯解要麼不說話,這兩種方式都無法消除家長心中 不滿,所以家長就會更多了指責,或者譏諷。這就是一種典型的交流不暢,如此,青春期的孩子還怎麼會喜歡和家長說更多呢?
也有的家長是小心翼翼地和孩子說話,生怕說不好,熱孩子不高興,所以就仰望孩子的臉色,這樣的不平等也給孩子一種很不好的感覺,他們也不會太喜歡和這樣的家長溝通。
孩子喜歡和家長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交流。就是第一點中所說的——朋友之間的尊重,不指責、不巴結。
3,家長找準自己的位置。
聊天態度像朋友,對孩子的要求心平氣和地直接說,把溝通的話題擴充套件開來,溝通的方式也多變一些。
我個人非常佩服現在的年輕人,所以有的時候,我會把所要做的事情或者遇到的事情或者網上看到的內容和孩子聊一下,“嗨,我今天看到了一個什麼事······”“哎呀,今天我遇見了一個特別搞笑的事情······”“看來我真的有的老了,你給我說說這個怎麼回兒事······”諸如此類的沒話找話都是聊天內容。
有時候我會在穿衣打扮上有意諮詢孩子的意見,聽不聽,我都會給予他的幫助一個肯定。這種生活中的相處也融合了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也許孩子說不知道,我可能就會開玩笑地要求他:你是我的孩子,我要求你給點意見還不行啊!快,快,給點兒意見!”不管怎麼個方式,不管給不給建議,以融洽關係為目的。
家長在自己的位置,血親上是父母,交流態度上是朋友,原則上是守護者,學業和成長上是支持者,(就在剛才,孩子和我討論節食減肥,我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之後,他不置可否,不過我還是忍不住加了一句:我把該說的話說了,我相信我那麼明白的孩子知道自己該怎麼做的。其實他怎麼做我也強迫不來的,所以我也只能是適可而止了。)
總之:
如果家長和孩子的關係沒有相處好,初三的孩子是難相處的,孩子是不會主動和家長溝通的,除非是對家長有所求;如果關係順了,則一切都好說了。
親子關係如何融洽?關鍵在家長的身上。
題主這個問題是很多家長共有的問題!我非常能理解題主的心情!
題主說的這種現象可以說算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如果家長過於關注孩子,這種感受就比較強烈,如果家長能處理好親子之間的關係,就不會太在意這種感覺,這種現象也就不會那麼過分。
針對這種現象,我自己在現實生活中遵守以下幾個原則:
1,尊重孩子的獨立。
生活事務中逐漸地和他建立一種朋友之間的尊重。比如有的孩子有自己單獨的房間,不喜歡父母自由出入自己的房間,孩子在家的時候,我不輕易進入他的房間,有事情敲門或者站在門口和他講。
需要他做的、時間又不急迫的事情,先和他打個招呼,徵詢一下他的時間安排。
2,交流時,言語中不含譏諷或指責。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不滿意,就不自覺地會在心中產生一種氣憤,說話就不擇方式。
比如,中考完畢,家長問孩子明天去不去學校,孩子用三個字“不知道”回答,家長可能就產生了應急的回答:“你怎麼什麼都不知道!老師沒說呀!”責備的語氣裡含有的是不滿和微微的訓斥,很多孩子此時要麼辯解要麼不說話,這兩種方式都無法消除家長心中 不滿,所以家長就會更多了指責,或者譏諷。這就是一種典型的交流不暢,如此,青春期的孩子還怎麼會喜歡和家長說更多呢?
也有的家長是小心翼翼地和孩子說話,生怕說不好,熱孩子不高興,所以就仰望孩子的臉色,這樣的不平等也給孩子一種很不好的感覺,他們也不會太喜歡和這樣的家長溝通。
孩子喜歡和家長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交流。就是第一點中所說的——朋友之間的尊重,不指責、不巴結。
3,家長找準自己的位置。
聊天態度像朋友,對孩子的要求心平氣和地直接說,把溝通的話題擴充套件開來,溝通的方式也多變一些。
我個人非常佩服現在的年輕人,所以有的時候,我會把所要做的事情或者遇到的事情或者網上看到的內容和孩子聊一下,“嗨,我今天看到了一個什麼事······”“哎呀,今天我遇見了一個特別搞笑的事情······”“看來我真的有的老了,你給我說說這個怎麼回兒事······”諸如此類的沒話找話都是聊天內容。
有時候我會在穿衣打扮上有意諮詢孩子的意見,聽不聽,我都會給予他的幫助一個肯定。這種生活中的相處也融合了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也許孩子說不知道,我可能就會開玩笑地要求他:你是我的孩子,我要求你給點意見還不行啊!快,快,給點兒意見!”不管怎麼個方式,不管給不給建議,以融洽關係為目的。
家長在自己的位置,血親上是父母,交流態度上是朋友,原則上是守護者,學業和成長上是支持者,(就在剛才,孩子和我討論節食減肥,我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之後,他不置可否,不過我還是忍不住加了一句:我把該說的話說了,我相信我那麼明白的孩子知道自己該怎麼做的。其實他怎麼做我也強迫不來的,所以我也只能是適可而止了。)
總之:
如果家長和孩子的關係沒有相處好,初三的孩子是難相處的,孩子是不會主動和家長溝通的,除非是對家長有所求;如果關係順了,則一切都好說了。
親子關係如何融洽?關鍵在家長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