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ei啟航

    這個我理解,雖然都是棗樹,但有區別,這區別在於有可能是兩棵品種不一樣,也有可能一棵結果實,一棵不結果實等等,再說了,這麼寫恰恰說明先生對於這兩棵棗樹的熟悉程度以及深厚的感情,在他眼裡這不是籠統的簡單的兩株植物,而是兩個個性分明的有血有肉活物,他一定常常分別的端詳,以及無數次的觸及,哪棵大的快,哪棵結的果多,哪棵曾害過蟲,哪棵長的好看,總之,這一棵有這一棵的特點,那一棵有那一棵的好處,所以必然是分別看在眼裡,分別藏於心中的,因為,這是先生看著長大的一棵棗樹和另一棵棗樹。

  • 2 # 海闊天空232714359

    不是!《秋夜》本就是寫清寂,當你專注一件事的時候!一抬頭!看見一棵樹,是某某樹,忽然發現還有一棵,會是什麼呢!哦!還是某某樹!表達了先生希望黑暗中能有人能亮起一絲光,麻木的人們能有人突然清醒過來!這是一種心理表達!也是整篇文章的提引與鋪墊!!!

  • 3 # 語文有道

    這句話出自魯迅的散文《秋夜》,原話是這樣的: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這篇文章寫於1924年9月,這個時候恰是“五四”的運動浪潮漸漸退去,中國社會進步的力量處於低潮,當時北京的文化界教育界出現了逆新文化思想而行的復古苗頭,而且勢力比較強大。作為新文化運動的支持者倡導者的魯迅,感到了空前的壓力,孤獨寂寞彷徨,一時“成了遊勇,布不成陣”。然而,這個生性倔強的文化戰士,並不甘示弱,他相信寒冷的秋夜必不能遏制住鮮花盛開的夢,“奇怪而高”的秋空也必不會阻擋住高樹伸張向上開枝散葉的夢。歷史的車輪一定會前行,黑暗不可能永遠霸佔著人世間。

    於是,魯迅寫了這篇《秋夜》,整篇文章用了象徵的手法,也就是說,文章中所出現的“天空”“花草”“棗樹”等,都是各有所喻,不是簡單的只有本義的名詞。文中的“棗樹”代表的就是企圖刺破社會黑暗的進步力量,代表的是一種巋然不可侵犯凜然面對強權的精神力量。

    作者寫成“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這是一種反覆的修辭手法,反覆的目的是為了強調,強調的目的是為了突出,作者像電影中的慢鏡頭一樣,先讓大家看到一棵棗樹,鏡頭移動,視線跟進,又看到一棵棗樹,這樣,觀眾的腦海裡棗樹的印象就深刻了。如果寫成“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棗樹”,一筆帶過,平平淡淡,語言倒是簡潔了,留給讀者的棗樹的形象卻不深了。

    有人說,魯迅是為了多寫點字數多拿點稿費才這樣寫的。也有人說,魯迅寫文章時忘記了他家後園子外邊到底是啥樹了,所以寫到“一株是棗樹”時,停下了,想了想,最後確定了還是一棵棗樹後,就直接在前一句後邊續寫上:“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這些應該都是開玩笑的說法,如果真的相信,哈哈,就上當了。

  • 4 # 使用者6733221490

    重複的孤單和寂靜,似乎讓在靜靜的地思考著現狀和未來方向。先生用詞一向很準確,不會多用一個字,精中求精,一篇短小說內容頂過長篇,雜文比作匕首和投掄。

  • 5 # 西門轉巷子

    這個看寫作情感吧,沒結婚的時候,我媽常常會驕傲的跟人說,我有一個大兒子,還有一個小兒子。但是她心情不好的時候會講“兩張嘴過來吃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下酒是毛豆好還是花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