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teentopcry
-
2 # 中菇公司
隨著社會進步,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機器代替人工是必然的結果,傳統手工勞動者必然面臨著下崗風險,但隨之也帶來一些新的就業機會,需要更多高精尖技術人才的培養,需要我們不斷學習、研發。對於這些手工勞動者來說,要提早做好預期規劃,比如利用空間參加點行業技術培訓等等,畢竟他有一個較長過渡期,加上政府管控、引導,應該在可控範圍內,不是都鼓勵青少年創業了嗎,不必驚慌。
-
3 # 菁城子
富士康僱傭大量工人的時候,經常被罵剝削勞工;後來富士康減少僱傭工人,要被罵沒社會責任感。心疼富士康一秒鐘。
富士康是中國最大的私人僱主。二十年時間裡,它僱傭過數千萬的勞動大軍,把眾多農民變成訓練有素的產業工人。對中國製造業而言,富士康的貢獻再怎樣高估都不為過。
郭臺銘不滿足於此。從2011年起表示,富士康將在5到10年內裝配100萬臺機械手臂。“百萬機器人”計劃進展似乎並不順利,隨著人工智慧和大資料興起,2016年富士康推出“無人工廠”生產線。
“無人工廠”不是黑科技,富士康也不是第一家做。汽車行業很早實現無人裝配,特斯拉這樣的公司,整個工廠150個機器人在流水線上。普通製造業也差不多。美的空調的武漢工廠每18秒就有一臺成品下線,作業線上只有幾十位名工人和十幾臺機器人。中國稍微大點的紡職工廠,基本實現每個人看管上萬鈔錠,效率提高几十倍。
這些是過去多年一直髮生的事情。好處很明顯,生產效率提高,產品價格下降,過去有錢人才用得起的產品,走進千家萬戶。有人失業嗎?當然也有,卻沒有長期的失業潮。新就業機會被創造出來,吸收了舊產業淘汰出來的人群。
這種就業轉換在許多人看來,很難實現。一個工廠人員被裁,你讓他到哪裡找工作呢?一個計程車司機,突然之間被無人駕駛淘汰,他能怎麼辦?這種質疑很普遍。
現實生活中,走投無路者很少看到。市場機會眾多,人都有學習能力,主動適應新需求,被動調整預期,都是正常現象。經濟學理論的結構性失業(產業變革造成失業)和摩擦性失業(就業者的蹉跎和消磨),沒有截然的壁壘。
生產力水平越高,就業機會越多。機器創造大量財富,工人解放出來,才會有各種新產業。現代社會前,旅遊業是富人才享有的福利,現在已是全民產業。服務業崛起,大量農村人口到城市從事餐飲、物流和保姆行業。不經過工廠,他們就完成人的城市化。
從這個角度說,富士康和它代表的機器革命,並不是在創造失業,而是在創造就業。
回覆列表
我認為不會。時代一直在進步,這只是順勢而為的一種體現。用機械代替人工,產品質量會更有保證,效率也會更高。但是說農民工會大量失業,這是不可能發生的,政府會把持和調控。國泰民安,如果人民都不能安居樂業,還怎麼談國泰。世界上的每一次革命都是促進人類的進步。就像好比現在的網際網路電商企業,說是打擊了很多實體業經濟體,但是卻又提供了很多網際網路電商方面的職位,永遠都會處在一個平衡的狀態的,不然會很容易導致一些不可控的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