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剛看了關於位於東北與俄羅斯濱海區交界的渤海國的壁畫和人物復原,高度漢化 如果繼續發展下去肯定會變成像高麗或越南那樣的漢字文化圈的國家 通常較原始文明徵服更先進文明不應該被後者同化才對嗎? 為什麼被遼所滅之後這個地區會倒退回漁獵的原始社會狀態?
7
回覆列表
  • 1 # 不讓沙子進入眼睛

    每天都在講文明,什麼是文明,?在從林中動物勝過了人類,就要依照動物的文明生存,後來人類發展大了,按人類的文明,動物是用來吃的,所以,文明也會因對像,環境,各方面條、件而變化

  • 2 # 折衝萬里

    為防渤海人叛亂,遼太祖阿保機在班師前,下令將渤海國的王室貴族千餘戶,隨軍遷往契丹本土。可即便如此,渤海國故地遺民的反抗情緒依舊濃重。於是,天顯四年(公元929年),在大臣耶律羽之的建議下,遼太宗耶律德光命令,大規模南遷渤海國的故地遺民。凡渤海國十五府、六十二州,均在遷徙之列,渤海國舊州縣或僑置到今遼東、遼西及內蒙地區,或南遷後改為新名,或乾脆廢棄。至於契丹強遷渤海遺民,所造成的影響,那是非常之大!

    首先,當時的交通工具相當落後,遷徙路途又達一、二千里遠,真正的千里迢迢、路漫漫。大批遷徙的遺民,在無盡的悲憤與心傷之中,悽死於背井離鄉的途中。其次,遷徙後的人丁稀疏,使得渤海國故地的社會經濟、文化水平,遭受到嚴重破壞。學者考證,得以留居原地的渤海人,非常有限,總計僅有兩萬餘戶。至於渤海國原鹽、穆、賀各州的居民,更僅餘二、三百戶。受此影響,大片原本繁榮富庶的經濟區,變成了渺無人煙的荒原,曾經燦爛輝煌的上京城(即忽汗城),也成為一片頹垣斷壁。至於大量的典籍文獻,更至蕩然無存。最後,渤海遺民遭強制外遷後,生女真人很快從東、北兩個方向進入渤海故地。這些生女真人,主要是渤海國時期,沒有被征服的黑水靺鞨。經考證,遼代,生女真完顏部以下三十四部中,除居住在黑龍江下游及烏第河流域的生女真各部外,其餘部族俱都分散在曾經的渤海故地。由於,生女真各部的社會發展水平,遠遠落後於渤海國,渤海故地的社會文明,再次大幅倒退。無論怎樣衡量,如此大跨度的社會文明後退,實在是一場令人悲憫的可怕浩劫。

    可有一點,強制遷徙渤海遺民,對鞏固契丹在渤海國故地的統治,效果非常顯著。正如契丹所料,渤海民族的主體,被遷徙至遼朝眼皮子底下後。各處渤海遺民不能再相互通聯,霎時,便化成了一盤散沙,喪失了反抗契丹統治的條件和能力。那些遭到強制遷徙的渤海遺民,俱都淪為可供服役、納稅的國家編戶,從此,只能屈從遼朝的統治,聽任契丹的驅使。

    需要說明,除了被強制遷徙,以及僥倖留居故土的渤海人外。學者考證,另有大約三十萬至四十萬渤海人,不願屈服於遼朝統治,轉而,逃亡至王氏高麗、女真(原黑水靺鞨),甚至更遠的中原(後周、北宋)。這部分外逃的渤海人,在與當地人民共同勞動和生活中,民族差異逐漸縮小,分別融入到高麗、女真族和漢族中。遼亡金興後,原遼朝治下的渤海人,又紛紛加入到同族血脈建立的金朝,期間,很多渤海人融入到女真人中。再至金元交替時,原金朝治下的渤海人、女真人,除少部分外,絕大多數都已融入至漢人的汪洋大海中。

  • 3 # 小螺絲a

    渤海國被遼滅了後,一部分難民南逃被王氏高麗收留,一部分被契丹人當作漢人歸入漢人城市,由負責漢人事物的南院大王管理,元朝後渤海人和漢化的遼人都被蒙古人歸入三等人漢人中。可見他們的後代分佈在北方漢人和北韓族中,和魚獵女真人本來就不是一個民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石硤龍眼什麼時候開始花芽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