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伍鋅
-
2 # 水說心理話
雞毛大的事就能壓垮一個人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換燈泡、洗衣服這樣十分日常的小事情並不會帶來心理壓力,但是對於有一些人來說,即使是這樣雞毛大的事情也有可能成為影響情緒的巨大壓力。
從心理表象上來看,這的確是一種心理承受能力較低的表現,但是,從深層次心理來看,這是一種自我認知低下帶來的心理衝突,即我不相信自己,我也不瞭解自己,所以,當我面對哪怕有一絲可能會帶來失敗的事情,我都會覺得壓力巨大。
所以,習慣性的將事情當做負擔,其實是一種很強的心理焦慮的狀態。
思維是歲月的沉澱從心理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人格形成的最關鍵時期在於3-7歲以及青春期時期,在這兩個時期當中,我們的成長環境、父母教育、家庭關係幾乎成為了我們一生中最穩固的沉澱,有的人終其一生都無法脫離其中。
父母的過度寵愛
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父母缺乏理性的寵愛很有可能帶來此類人格特質。因為孩子缺乏人格成長過程中必要的獨立思維,導致他們無法形成順暢的問題解決思路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就像是一個孩子突然進入了成人世界一般,這是很恐慌的。
同樣,強權式的父母教育同樣如此。尤其是當一個男孩有著一個非常強勢的母親時,這種人格形成的機率會大大提高。
並且,這種人格對於改變是十分焦慮的,他們對於事情和環境都有很強烈的焦慮感,潛意識當中的他們,對於安全感是一種庇護狀態下才能出現的。即使到了50、60歲,也不能改變他們的心理成熟度。
這是我曾經接觸過的案例以及瞭解到的問題所在。
把事情當做負擔,是你太想把事情做好了
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只想著一定要把它做好,於是,心裡會一直盤算計劃,一直做準備,但就是沒有真正動手做,總覺得準備得不夠,或者自己怎麼樣都不能達到“做好”的要求,所以,心裡會感覺這件事是負擔。
比如我最近在學習寫書評,跟老師領了書,要交書評作為作業。之前對看書寫作有興趣,但是,當這件事變成一個任務的時候,我竟然就覺得有點負擔了,因為怕寫不好,怕寫得太平庸,怕寫來寫去都沒進步,怕這一次寫得還不如上一次,所以,看完書之後,好久都不想動筆。
你不是認為這件事是負擔,是認為這件事背後的人是負擔有時候“負擔”這種感覺,跟事情本身關係不大,但是跟這件事背後的人關係很大。
吃飯本來是很簡單的事,但和氣場不對的人吃飯就是一種負擔;
如何擺脫“負擔思維”?凡事不要想太多,該做的事就好好做,儘量關注行動和過程,心理負擔就沒那麼大了。
還是拿我學寫書評這件事來說,我試著不要想寫得怎麼樣,也不管修辭表達好不好,先一股腦兒把字打出來,反正之後可以慢慢修改,有了這個想法之後,我就容易動筆了,並且,往往寫著寫著,就會覺得有東西可以寫。
其實,人如果可以誠實的面對自己,該怎麼樣就怎麼樣,凡事不太刻意,負擔就會少。
畢竟,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負擔,是你在做一個不是自己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