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林間紫薇
-
2 # 思思de樂園
從出生到現在堅持最久的事情,我想題主也是想引導大家反思過往,是否有一些自己願意付諸行動去實現去堅持的事,從而發現生活的意義,而不是說想要一些類似吃飯,花錢,睡覺這些回答。
思思媽堅持最久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畫畫,當時選擇往這方面發展的原因,倒不是真的因為熱愛,而是因為偏科嚴重,而藝術當時是考語數英+歷史,所以選擇讀藝術類。上大學之後,其實也說不上特別熱愛,但是學著學著,就發現畫畫能讓人平靜,慢慢的也就理所當然想知道更多學到更多,畢業後就業,有過幾份職業,做過教師,在保險公司上班,做的依然是畫畫相關的事,後來為了備孕在家,一下閒了反而會讓人浮躁,只有畫畫讓我平靜,加上後來迷上養多肉植物,以致整理陽臺,窗臺,都是多肉,種多了,就想記錄下來,於是又開始畫多肉,再後來,覺得花盆也要自己畫,又開始畫花盆,有了寶寶,又想記錄寶寶每一刻,而自己又不善長文字,照片又過於隨意,於是又開始畫寶寶,畫生活,就這樣,在畫畫這條路上堅持了十幾年,真的是越走越遠了,不過,看似不是自己的選擇,而是生活推著我走,但是,這順其自然,不也正是生活的一種意義嗎?
-
3 # 書院幽荷
從出生到現在我堅持最久的事情就是,好好的活著。因為,生命來之不易,所以,面對生活給予的種種,都要堅強面對。也唯有好好的活著,一切才有可能。
我堅持最久的就是讀書了。小時讀的第一本書記憶猶新,那是偷看爸爸的《隋唐演義》,我當時上二年級,儘管書中有很多不認識的字,囫圇吞棗的看了一遍,但書中迤邐的世界卻已向年幼的我打開了,令我回味驚歎不已,從此結下了愛書的情結,閒暇詩書伴,痴書情不泯。
我小時看的書很雜亂,來自於父親的藏書。父親是我縣老大同中學的高材生,因家貧初中畢業就輟學在家了,但父親酷愛讀書,常常自詡為“秀才”,無論田間地頭,還是家中戶外;無論日往月來,還是寒來暑往;無論是做生產隊的飼養員,還是做釘桌做床的木匠;無論是做走鄉串戶的說書人、還是做走南闖北的拉腳漢;無論是做挑擔運貨的菜販子,還是做搬磚砌瓦的泥瓦匠,只要有閒暇,父親都讀書不輟。
父親的藏書就是我的書庫,我喜歡聽他講馮諼與孟嘗君的故事,聽到孟嘗君門客三千,心嚮往之;還有王心西(音譯)捉弄老師的故事,覺得很好玩……記不起來的還有很多,那是我幼時樂趣。小時作業少,放學放假時我就看書,當時家裡有一片桃林菜園,總派我在那兒看著,對我來說簡直是看書的天堂。躲在密密的茄棵下,桃林中看書,餓了渴了吃個茄子,拽個瓜,摘個桃,不啻為神仙生活。
及至我初中時我沉迷於金庸的武俠小說,還有瓊瑤的言情小說,高中時課堂上偷看《西遊記》,定有《讀者》、《青年文摘》、《寫作》等雜誌,借到什麼看什麼,到大學及工作以後,看書不再偷偷摸摸了,到學校圖書館、縣圖書館去借閱,至今仍然保留著讀書的習慣,而且會伴我終生,書是我心心相印的良師益友,可貧可簡而不可無書。
書讀的越多,越知道自己的淺薄,在知識的浩瀚汪洋中,我只取了一瓢而已,只是滄海一粟而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我很感恩,我能沐浴這智慧的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