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大人葛華玲秀歷史

    誰也不想回復到秦的殘暴統治時代。秦的不得人心,自然無人提出復國。這是一。其二,劉邦深得人心。自然不想復國。其三,秦貴族勢力已被掃蕩已盡,沒人了,自然無人提出復國。

  • 2 # 左說春秋

    關於劉邦統一後為何無後秦勢力反漢問題?應系統分析秦楚之際五年間,各方勢力消張和人心向背問題,才能找出答案。秦楚之際僅有五年時間,這五年中,秦勢力消耗殆盡,楚霸王項羽所分封諸侯或降或亡,劉邦一統天下。《史記*秦楚之際月表》詳細記述了三方勢力消張情況。大概分析如下,答案自然而出。

    一、劉邦五年清除秦、楚勢力。

    從陳涉、吳廣起義到劉邦一統,時間很短,秦勢力、項羽勢力、劉邦勢力消張迅速。其中秦勢力在項羽和劉邦等各地起義進攻下很快消亡,二世被殺後,殘存軍隊無心抵抗,也紛紛投降。義帝元年二月(前一一年),項羽分秦故土為三,分別封降將章邯、司馬欣和董翳為王。秦殘存勢力歸楚霸王。八月即被劉邦降服除國。第二年開始伐楚霸王。項羽自殺後,諸侯歸漢。秦勢力和西楚勢力都歸漢,劉邦於定陶稱帝。後又陸續消滅其它勢力完成一統。至秦、楚第五年,全部清除了秦、楚勢力,劉漢獨大,再也沒有較大勢力危脅劉邦政權。這在改朝換代史上是一個奇蹟。

    二、人心向背,維護了劉邦一統

    劉邦用五年時取得天下一統,卻沒有遭受後秦勢力反撲,根本原因在於人心向背。

    秦、楚勢力消亡在於軍事和政治等多方面。

    一是秦宗室被二世屠戮殆盡,無人能率眾反劉漢。

    二是軍事勢力由於劉項大軍碾壓消耗大部,項羽坑秦軍20萬,殘餘投降後又被劉邦除掉。

    三是民間苦秦久矣。秦奉行嚴格法治,受賞全靠血汗掙得,難懷感恩之心。皇族既滅,無人為其爭鬥。這是秦亡後便沒有反抗勢力的主要原因。

    四是項羽粗莽,滅秦時不注重收攬民心,毀劉邦約法三章,火燒咸陽宮殿,丟掉天下人心。自殺後,所封10多個諸侯王,不過是乘機撈便宜的主,項羽一死便倒向劉邦稱臣。秦、楚兩種勢力很快消失,何談扯旗反撲劉漢。

    五是經過秦楚之際的戰亂,人民更希望和平統一。人心歸漢,人心思休戰,給劉漢統一政權奠定了政治基礎和社會基礎。

    三、劉漢的奪天下戰略確保了新生的大一統政權

    劉邦在滅秦、滅楚之中,堅持軍事打擊與政治攻心兼顧的原則,奪咸陽不燒殺百姓,與民約法三章,退出城外,以鴻門待項羽。這不是一般軍閥武夫所能做到的。處處異於項羽,所圖不在一城一地,是圖人心、圖天下大丈夫所為。垓下之戰,以四面楚歌促使項羽自裁,都是攻城與攻心的高手絕招。取得天下後,自然深受萬民擁戴。

    漢初劉氏數代帝王以黃老之術治國,也是反秦之刻苛寡恩法制,輕謠薄賦,與民休養生息。漢治天下,以王道與霸道雜揉而為史家稱頌,皆奠基於劉邦。這種安民、休民的國策,天下稱頌。即使有個別人心懷不滿,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違造反。即是在秦楚之∵際,一邊奪地盤,一邊封王,把能征善戰的異姓王的聰明和才能發揮到極致。封韓信為齊王的故事人人皆知。這些戰略,使劉邦無敵於天下。小節看劉邦,純粹一流氓無賴。大節論劉邦,則是深諳帝王之術的奇才和大才。又有誰敢於挑戰大一統的漢家天下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篇成功的批評性評論要如何去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