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和小米雖然都是做手機的,但兩家卻有獨特之處。一、小米:以人為本的股權
1.創業初期
初期創業:用百分之百的夢想去跟資金分享、跟最優秀的工程師分享、跟最好的市場分享、跟最好的資源分享。創業就是拼圖,是分享百分之百夢想的過程。
2.股權商榷
鋪墊一定要做好,不然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最重要。你要了解對方的期望值,還有你能給的條件是什麼,其實一對就差不多了。
3.價值觀統一
找合夥人,我們是花很多時間交流的。最重要的是他們要有足夠的擁有感,他們是公司的主人,是跟你一起辦這個公司的。你認不認同我這個人,你認不認同我們要做的事情,接著是你怎麼看你在這個公司的貢獻。
溝通的時候要統一價值觀,統一語言,大家共同遵守一個共同的邏輯,可以減少很多的糾紛。
二、華為:虛擬股權
每年,表現優異的華為員工會被主管叫到辦公室裡去,他們通常會得到一份合同,告知他們今年能夠認購多少數量公司股票。
這份合同不能被帶出辦公室,簽字完成之後,必須交回公司保管,沒有副本,也不會有持股憑證,但員工透過一個內部賬號,可以查詢自己的持股數量。同時,這些員工不會在工商登記上出現,其股權全部由華為工會代持。
從本質上來說,這只是華為單方認可的員工股權,不是法律上員工具有所有權的股權,而是華為和員工透過契約方式約定的一種虛擬股權。
虛擬受限股(下稱虛擬股),是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授予員工的一種特殊股票。擁有虛擬股的員工,可以獲得一定比例的分紅,以及虛擬股對應的公司淨資產增值部分,但沒有所有權、表決權,也不能轉讓和出售。
在員工離開企業時,股票只能由華為控股工會回購。
經過十多年的連續增發,華為虛擬股的總規模已達到驚人的134.5億股,在華為公司內部,超過8萬人持有股票,收益相當豐厚。
2.華為虛擬股權的另一個作用——獲得融資
虛擬股制度實行之後,華為公司的這套分紅激勵體系一路發展順利——透過虛擬股增發的形式,華為獲得了大量的資金。
自2004年開始至2011年,華為控股工會和任正非兩家股東新增持股63.74億股,總計增資275.447億元。
華為公司每年度發行股票數額,均由兩個實體股東按當年每股淨資產購買,然後,控股工會再發行等比例虛擬股出售給“奮鬥者”們。2004年至今,華為員工以購買虛擬股的形式透過華為工會增資超過260億元。
反觀華為公司的直接競爭對手中興通訊,其在A股上市以來累計募集資金不過24億元。2004年在香港上市,融資不過21億港元,融資力度高下立判。
投資市場分析室認為,華為虛擬股融資的制度要比上市公司期權股權激勵更具效果。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只能發行新股,或者既有股東出讓老股,資源有限,而且要經過股東大會批准,操作起來成本很高。
股權激勵的最終目的,是激發員工的動力,而不是透過員工融資,不可以本末倒置。
華為和小米雖然都是做手機的,但兩家卻有獨特之處。一、小米:以人為本的股權
1.創業初期
初期創業:用百分之百的夢想去跟資金分享、跟最優秀的工程師分享、跟最好的市場分享、跟最好的資源分享。創業就是拼圖,是分享百分之百夢想的過程。
2.股權商榷
鋪墊一定要做好,不然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最重要。你要了解對方的期望值,還有你能給的條件是什麼,其實一對就差不多了。
3.價值觀統一
找合夥人,我們是花很多時間交流的。最重要的是他們要有足夠的擁有感,他們是公司的主人,是跟你一起辦這個公司的。你認不認同我這個人,你認不認同我們要做的事情,接著是你怎麼看你在這個公司的貢獻。
溝通的時候要統一價值觀,統一語言,大家共同遵守一個共同的邏輯,可以減少很多的糾紛。
二、華為:虛擬股權
每年,表現優異的華為員工會被主管叫到辦公室裡去,他們通常會得到一份合同,告知他們今年能夠認購多少數量公司股票。
這份合同不能被帶出辦公室,簽字完成之後,必須交回公司保管,沒有副本,也不會有持股憑證,但員工透過一個內部賬號,可以查詢自己的持股數量。同時,這些員工不會在工商登記上出現,其股權全部由華為工會代持。
從本質上來說,這只是華為單方認可的員工股權,不是法律上員工具有所有權的股權,而是華為和員工透過契約方式約定的一種虛擬股權。
虛擬受限股(下稱虛擬股),是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授予員工的一種特殊股票。擁有虛擬股的員工,可以獲得一定比例的分紅,以及虛擬股對應的公司淨資產增值部分,但沒有所有權、表決權,也不能轉讓和出售。
在員工離開企業時,股票只能由華為控股工會回購。
經過十多年的連續增發,華為虛擬股的總規模已達到驚人的134.5億股,在華為公司內部,超過8萬人持有股票,收益相當豐厚。
2.華為虛擬股權的另一個作用——獲得融資
虛擬股制度實行之後,華為公司的這套分紅激勵體系一路發展順利——透過虛擬股增發的形式,華為獲得了大量的資金。
自2004年開始至2011年,華為控股工會和任正非兩家股東新增持股63.74億股,總計增資275.447億元。
華為公司每年度發行股票數額,均由兩個實體股東按當年每股淨資產購買,然後,控股工會再發行等比例虛擬股出售給“奮鬥者”們。2004年至今,華為員工以購買虛擬股的形式透過華為工會增資超過260億元。
反觀華為公司的直接競爭對手中興通訊,其在A股上市以來累計募集資金不過24億元。2004年在香港上市,融資不過21億港元,融資力度高下立判。
投資市場分析室認為,華為虛擬股融資的制度要比上市公司期權股權激勵更具效果。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只能發行新股,或者既有股東出讓老股,資源有限,而且要經過股東大會批准,操作起來成本很高。
股權激勵的最終目的,是激發員工的動力,而不是透過員工融資,不可以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