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iki飛不過

    “察之貴精,擬之貴似”。只有觀察得細緻,臨起來才能象,說明了讀帖的重要性。

    人們常說入帖容易出帖難,無非兩種原因:一是對原來臨的帖根本沒有深入,另一種是對新臨碑帖的筆法結構缺乏認真的鑽研。

    因此讀帖必須深入細緻。

    比如:臨鍾紹京的《靈飛經》中的“靈”字,從基本筆畫看,由短橫、豎點、短豎、橫鉤、兩對點、長橫等結構;從偏旁部首看,它是由“雨”字頭、“巫”字低及中間夾三個“口”字組成;從構成方式上看,屬於上中下結構。先弄清楚基本情況,然後考慮怎樣才能寫好。這個字筆畫較多,字頭字底宜略寬大些,三個“口:字排列要均勻。看到了這些,恐怕就很容易掌握了。

  • 2 # 王喜平30

    不管硬筆軟筆,讀帖就象買菜一樣,買多了自然就入道了,但記住一定要和經常買菜的老太太一道去買,她們知道的很多。

  • 3 # 桂臨塞上

    硬筆讀帖?

    首先要有一支可以寫出筆鋒的鋼筆,普通鋼筆難以寫出書法的味道(不是絕對,高手勿噴)。因為硬筆和毛筆的轉折位置用力還是有所不同的,前者用指力,後者用腕力,

    現在的硬筆書法教學都是用碑或者帖縮小然後進行示範,力求把硬筆字寫成毛筆字的質感,讀帖的時候其實和毛筆差不多,只是在筆鋒筆畫轉折的地方多加揣摩,毛筆是就勢而轉折,硬筆是停折,可以說,轉折決定了硬筆字字型字形的美觀度。

    不管是最早的龐體,還是印刷體,還是到現在普便使用的司馬體。都力求脫離毛筆字帖的約束,意欲自成體系。但是,要知道,書法的根在毛筆字啊

    以上也是我隨便騶而已,勿噴!

  • 4 # 劉煜坤居士

    要想寫好書法,臨帖是唯一的途徑,而且是無法逾越的鴻溝,而在臨帖之前,有一個環節卻是臨帖的關鍵,那就是讀帖。臨帖和讀帖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任何一個環節缺失,都是對書法學習的懈怠,也是造成臨帖效果“並沒有那麼好”的重要原因。

    如何讀帖:

    ◇觀其字的各部分關係,看清疏密與停勻

    ◇觀其字的整體,看清正側與大小比例

    ◇觀其筆墨神采,領悟字的精神氣勢

    ◇觀其章法佈局,認清各字的位置擺佈

    ◇觀其落款鈐印,部位是否妥當

    ◇觀其起筆處,看清露鋒、藏鋒。

    ◇觀其起筆處,看清露鋒、藏鋒。

    ◇觀其駐筆處,看清如何收筆。

    ◇觀其轉折處,看清方筆、圓筆。

    ◇觀其筆畫連線處,看清是連還是斷。

    靜心是對讀帖時的心理狀態的基本要求

    蔡琶在《九勢》中說:“欲書,先靜坐默思,如對至尊。” 諸葛孔明在《誡子書》中也說:“學,須靜也。” 只有心靜,才能注意力集中,凝神靜觀,毫微入眼,留下深刻的印象,將帖中信急輸入大腦,思考和領悟其中的奧妙,化為己有。

    一句話:只有讀出來,才能臨出來,只有眼中有,才能心中有,才能手下來。只有“察之者尚精”,才能“擬之者貴似”。精到細緻的觀察習慣,敏銳的觀察力是我們應該重點培養的。

  • 5 # 趙老21

    應該說怎樣選帖,每個人喜好不同,我不喜龐中華,讀帖比軟筆帖容易的多,都可根據自已的悟性去讀帖,再明白點黃金分割就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情況下會讓你突然想念起媽媽的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