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宵落非笛
-
2 # 破乞
荀彧早期雖然在為曹操效力輔佐曹操,但是,他心裡面卻是忠於漢朝的。而讓漢朝延續下去,更是他的人生理想。
其一,九州制風波。荀彧和曹操的關係一直都很好,但是在九州制的問題上面,他們卻出現了分歧。當時,曹操成功的將鄴縣變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於是有人建議曹操恢復九州制。其實,若是曹操恢復九州制的話,曹操的勢力範圍也會變得更大。對於這樣一個建議,曹操其實是心動的。但是,這件事情卻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而荀彧表現的最為明顯。
其二,伏皇后事件讓荀彧與曹操的矛盾升級。伏皇后是漢獻帝劉協的第一任皇后,伏皇后因為不滿意權傾天下的曹操的所作所為。所以,給自己的父親寫了一封信,目的是希望自己的父親伏完能夠與一些人進行聯合,將曹操除掉。而伏完在接到女兒的信之後,確實也展開了工作,開始找人與自己聯手將曹操除掉。但是,巧合的是,伏完找到了荀彧。荀彧知道了伏完父女的計劃,但是荀彧知道,以曹操的個性,伏完婦女完全就是一種自殺行為。所以,荀彧沒有答應幫助伏皇后。但是,問題在於荀彧也沒有將伏皇后父女所密謀的事情告訴曹操。
其三,在五等爵制的問題上,荀彧與曹操意見不合,矛盾激化。在建安十七年的時候,有人提議將五等爵制恢復,而曹操也是持贊成態度的。但是,問題就在於,荀彧是一個固執的人,他還是沒有放棄自己一直堅持的立場,持反對態度。
-
3 # 讀出歷史中的不得已
荀彧之死是中國歷史上最讓人惋惜的事件之一!秦漢400年下來,帝國政治的得失,帝制的優缺點暴露無遺。曹操剪滅群雄,對漢王朝有再造之功,說對漢獻帝有救命之恩也不為過。漢末名士並起,各種思想交匯,比如孔融就發表過關於父母子女的名言“父子無親,情慾發耳!母子無情,物出瓶離!”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關於帝制應該怎樣改革,皇權的邊界在哪裡?怎樣防止皇帝的胡作非為?當時肯定有過很多討論,曹操掌權時,社會主流輿論肯定是支援有限皇權,國家大政方針交給丞相就好了(這種言論記載估計都被後來的皇帝封殺了,否則兩千年的帝制,如春秋戰國那樣的亂世也有過幾次,就沒有對帝制的反思?)。我估計荀彧就是這種理念的支持者。如果以曹操如此大的功勞,能透過制度設計把皇權限制住,自己全身而退,那就給中國開了另一個局面了。但是漢獻帝不是劉禪,伏皇后事件的爆發,證明了漢獻帝不安於現狀,有不想當傀儡的慾望。君臣如此互動,不管曹操本來有沒有代漢的心思,也只能在代漢的路上走下去了。
荀彧反對曹操的更進一步,但未必是忠於漢獻帝,他是眼看著自己的理想一步步破滅,而無能為力。他勸曹操不要更進一步,應該也勸過漢獻帝承認現狀,做個國家象徵就好,但並未成功。
荀彧最後的自殺,是理想破滅後覺得了無生趣。
太可惜了!漢獻帝、曹操這對君臣,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可能走出另一番局面的。從此以後,中國再也沒出現類似的棋局。
回覆列表
荀彧是忠於漢室的,只是他選擇信任曹操。附帶一句話,曹操並非開始就有野心,他開始也是忠於漢室的,但後來隨著勢力逐漸強大,也就慢慢起了異心。
其實,每個人一開始都沒有多少惡念,但隨著時光流逝,就慢慢心態起變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