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還是要努力818
-
2 # 老李說事666
六七十年代,有臺縫紉機,可以成為玄耀的資本,縫紉機也是結婚三大件中的一件,有錢的人家才能買得起,因為當時的衣服都是手功做,在農村,用縫紉機做件衣服要五毛錢,一般情況下的家庭,是捨不得的!
我結婚時,跟婆家要了臺縫紉機,以不要衣服做代價,當託人買到後,我高興的幾天幾夜都沒睡好覺!並且逢人就說!(當然是要好的人)。
後來縫紉機為我立下了汗馬功勞!直到現在,縫縫改改還在用!
-
3 # 墜落銀河的星
那時結婚,儘管都不富裕,但是都充滿著對新生活的嚮往。當時的女孩子如果能擁有一臺屬於自己的縫紉機,那就是幸福的象徵。畢竟那個年代物資匱乏。能擁有三轉一響的家庭並不多。縫紉機最能體現當時的結婚風俗了,記憶中我姥姥有一臺縫紉機,那個就是她的嫁妝。她的手工活也做的特別好,我小時候穿的衣服都是我姥姥親手做的。是很有紀念意義的!
-
4 # 歷經幾番風雨
謝謝相邀:對於70後和70後以前的老輩人應該是毫不陌生,那個時侯可是說是家庭必須品。應該是60後結婚吧,縫紉機是三大件中的必不可少的一件。那個時侯的飛鴿腳踏車,牡丹縫紉機和上海表不次於現代的小轎車的地位。我們家就有一臺牡丹牌縫紉機,那時沒有地方購買成衣,衣服全靠買布自己做,雖然也有服裝店,專門給人量體裁衣,但都要收費,而那時人們沒有掙錢的渠道,所以寧願衣服不好看點,也捨不得用裁縫去做。就扯了布,然後再買上線,找本村裡關係近一點的給做。尤其是過年時,幾乎家家都做新衣服,每年到年底這幾天,家裡活又多,我媽每天都得在煤油燈底下給左鄰右舍做衣服。雖然那時人們都沒有錢,但人與人的關係都很好,只要是哪家吃頓好飯,都要給左鄰右舍扣一碗。現在人們生活雖然好了,樓房住上了,可是連鄰居姓什麼都不知道。真懷念那時的生活啊。
-
5 # 二億六老人
現在我家仍有一臺縫紉機。
一
我為什麼不扔?
它是我的回憶。是美好的回憶。
是我們家當年身份地位的象徵。是我當年娶媳婦的條件和保證。(儘管從它買到家裡,我家幾乎沒有用過。我母親大家出身,一輩子沒幹過家務。母親下喜歡幹家務,不會幹家務,不學幹家務,不願幹家務。我學做鞋墊,縫補衣服,做內褲。用的也不多。)但它是我生存、生活能力的證明。(我自詡除了生孩子我不會以外,我什麼都會)。
現在退休了,我把它當成生活的樂趣。準備讓它發揮新的作用。(倒如,做座墊,練功冥想墊。縫補衣服。做鞋墊。做褲邊。改制翻新衣服……
沒準,它還成了文物呢。
二
我估計,等我百年後,我的孩子一定會把它扔掉。
三
我只能管我這一輩子。
回覆列表
我們家至今保留著一臺八十年代的老式縫紉機,質量很好,搬了好幾次家都沒捨得丟棄。母親手巧,用它給全家人做衣服,還有各種書包、帽子等。當年我也跟著學會了蹬縫紉機,可直到現在我也只會做簡單的活,製作個枕套、修個褲邊什麼的。我想這臺縫紉機會一直保留下來的,看著它就能想起快樂幸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