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亦正亦邪TT
-
2 # 軟糖老師
前幾天我媽又在管我了。
她聽到我在煲電話粥就很生氣地說“軟糖,你聊夠沒有!快睡覺了!”
我直接反問“我有管過你,你和你的朋友聊天嗎?你打算今天玩到幾點睡覺.”
我媽就偃旗息鼓了
大部分的家長都是明事理的,你存在的問題你父母也可能存在,用他的道理攻擊他的行為,真的是一個很好哦用的招數!
-
3 # 果沐之光
當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突然想我父親了,因為從小到大,我幾乎是在我父親的嘮叨下長大的。
小時候我的成績比較好,經常在全市的數學競賽中得獎,但我的父親還是不滿意,每次考試如果沒有排進比較好的名次,我父親都會好好的跟我說教一番。
我父親小時候家裡的條件比較好,我奶奶也是在國外讀過書,可我父親用現在的說法就是個“學渣”,當時他上的是當地最好的中學,可是我聽說他簡直就是學校中極度不良少年,打架鬥毆,逃課那是一絕,經常需要我爺爺將他捆回去。當時心裡滿是不服氣。有時候還會覺得他沒有資格批評我。
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了,越來越覺得父親小時候的說道是從內心為我好,天下的父母誰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材幸福呢?甚至有時候我在教訓我的孩子的時候用我母親的話說:你比你父親還要兇,還要囉嗦。
現在只要工作上有什麼不順心的事,我首先想到的是跟父親打電話,一來想跟他傾訴自己的情緒,二來就像聽聽他的聲音。
所以不要覺得父母在教育你的時候有太多複雜的情緒,勇敢的平和的跟他們交流,說出你的想法,不要怕開不了口,更不要害怕,因為你要知道,你是他這輩子唯一的寄託啊,多聽聽《時間都去哪兒了》吧。
-
4 # 企業組織系統落地輔導
在父母的眼裡,孩子永遠都是孩子,與你的年齡、性別、學歷、閱歷甚至社會地位都沒有關係。他們對你的教育,其實更多的不是要給你多少“教導”,也不是要給你多少“道理”,而是一個為父為母的“掛念”,甚至只是一個“嘮叨”。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密密縫進衣服的,不只是針和線,更多的是父母的“掛念”、“叮囑”和“期盼”。理解這些,就能比較好的對待父母的管教了。李老師認為:
1.態度要謙恭:父母的心完全在孩子身上,無論他們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無論他們在社會上的地位如何,在工作中是否正受委屈,他們對孩子的心沒有變。作兒女的,首先在態度上要謙恭,要尊敬。
2.語言上要和緩:父母畢竟與我們處於不同的成長環境,他們的知識、閱歷、經驗、觀念等,可能有相當一部分已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需要。不能因此就鄙視他們,而要在內心尊敬他們,在語言上要和緩,不能刺激他們。
3.對其建議,要合理分辨,對有用的取之用之,對不合理的要舍之棄之。
用之,對待父母的建議,態度要謙恭,語言要和緩,使用要辯證。
-
5 # 風姿卓越聰明天天
時代不同了,所以行為表現也不同,我是60後,記得從小至今每當父母不高興教訓我時,我是不敢頂撞的,是恭恭敬敬,維維諾諾,洗耳恭聽的,當做錯是惹的爸爸發火時,是要跪下認錯並保證不在犯的,是不記恨父母的,現在想想,儘管不敢頂撞,但有時心裡也是有不服的,認為是危言聳聽,小題大作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才逐步體驗到,老人說的對呀,不是隨心所欲的發洩,而是經驗之談呀,當走向社會,參加了工作,取得了成績時,這種感受就更深了,心裡想到,爸爸若是多教訓,教導我幾次,我是不是素質會更強呢,感謝父母的以身作則和諄諄教誨,若有來世還做您的兒女!
-
6 # 安逸善成
作為父母,對子女都是恨鐵不成鋼,有些在方法上過錯,但他們的思想出發點是好的,總是擔心你的不足,會在社會上吃虧,又沒有社會經驗,總是想著你們沒有成熟,作為子女應該體量大人的良苦用心,你們以後慢慢地體會吧…
回覆列表
保持微笑。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保持點頭微笑就行。畢竟要改變一個人,說服一個人是一件極其艱難的事情。都被訓了30多年了,就不要試圖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