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喜仔麻麻

    孩子兩歲的時候,自我意識開始萌發,喜歡用說“不”來提現自己的能力與權利,這個時候他會用一些身體行為來發脾氣,為所欲為,但這些大都是因為孩子還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兩歲的孩子還沒有和父母爭奪權力的意識,但他的所作所為卻是在不斷的尋找自己的底線,同時在探尋父母的底線。

    因此父母需要用合理的方法來指導孩子,疏導孩子的情緒,規範孩子的行為。

    1.始終對好的習慣進行鼓勵,對壞的習慣及時進行糾正和指導。比如當2歲的孩子向火爐靠近時,家長應該試著用一種安全的方式分散他的注意力 ,而不是大喊一聲“不要到那裡去。危險的很”,這樣會嚇到孩子,因為他不知道為什麼你會突然朝他大喊大叫,也不知道“危險”的含義。何況兩歲的孩子有時候很執拗,父母越阻止的事情,他越要去嘗試,因為有可能他會認為這是一種很好地引起父母關注的方法。

    當你注意到孩子正在用正確的方法獨立完成一件事時,讚許一下他的正確決定。告訴他你為他感到驕傲,讓他覺得自己很有成就感,今後在面對同樣的事時他就會採用同樣正確的方法。

    2.詳細制定原則。在不壓抑孩子獨立慾望的前提下,適當引導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控制自己的衝動行為。比如說孩子做了錯誤的行為,你可以用嚴肅一些的表情,揮動食指,用低沉柔和的聲音說“媽媽不許你這樣做”,重複一次後,孩子可能會不接受,並且表露出不好的情緒,這時候,你應該給他一個擁抱,對他說“媽媽愛你,可是這樣的行為不對,我們可以那樣做(給出 你的建議)”

    3.在為孩子設定行為限制時要想著他現在的發育水平。當你設了限制,不要期待他能做能力範圍之外的事情。兩歲的孩子正是開始萌發自主意識的時候,過分的限制與控制,不僅破壞你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更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你要意識到孩子的天性就是這樣,明白兩歲的孩子有些行為是很自然的,不要過於焦慮,覺得孩子一定要“聽話”才好。例如帶兩歲的寶寶外出就餐,你指望他安安靜靜的坐在那裡一兩個小時等大人吃完,那是不可能的,他有可能會大喊大叫,有可能會在餐廳裡胡奔亂跑,這個時候你不是一個勁的說這個不許,那個不行。你可以帶上孩子喜歡的玩具,讓他玩玩具,或者帶上一本他喜歡的書,你給他講講書,你還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就帶他到外面走一走,緩解一下他的無聊。

    4.不要改變原則或者懲罰太隨意,那隻會讓孩子感到混亂。給孩子設定規則,和孩子做好約定,一旦開始實施,家長就要保持一致性,不能隨意更改。

    5.在孩子的教育指導方面,家裡的成員要保持一致,如果一個家長允許孩子做一些事,而另一個家長不允許做,那孩子一定會感到迷惑。最終他會搞明白,並透過他自己的方式讓家長引起紛爭。

    孩子愛唱反調不見得一定是壞事,這說明他開始有自己的想法,而這正是他慢慢學會思考的開端,他會用自己的方式去處理一些事情。只要孩子的行為不危險,不違反你們共同遵守的一些規則,你大可以順其自然,過了這個階段,你就會發現,這種執拗的惱人行為會慢慢減少、直至消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成為現在的自己,你後悔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