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嘚吧一下
-
2 # 春色朋友
那就好好問問校區的老師和校規
是怎麼規定的
不拿手機
統一校服
文明語言
不攀分數
不問家長
不論富貧
不分優劣
一視同仁
能做到嗎?
-
3 # 慎獨192896945
現在在孩子有攀比心,他們們父母大都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具多,其實是在他們的父輩就有了,因為那時他們都是獨生子女,兒皇帝的時代,現在影響了他們的下一代。再就是現代中國社會不是以前的家族社會了,沒有了兼讓的環境了,獨生孩子沒有人可以讓了,也沒有很多孩子在一起玩的樂趣了,曾經看到一個爺爺對他孫子說你不要把糖果扔了,爺爺小時候一年也吃不到一個。那孩子說:爺爺你太傻了,為什麼不去超市裡買人呀。沒有吃活該。這就是現在孩子的心態。
-
4 # 紅狼155078162
節儉永遠不會過時!過時的是我們的觀念,認為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就可以鋪張浪費了,這是錯誤的!要讓孩子認識到父母每一分錢都靠勞動換來的。。。。
-
5 # 書寫幸福
現在的孩子,很多都沒有節儉的概念,一味追求奢侈,難道節儉過時了嗎?回答當然是否定的,節儉永遠不會過時。
“節儉”是一種優良的品質。所謂“節儉”是指生活儉省,有節制。能夠在生活中始終遵循勤儉節約,面對誘惑有節制的人,一定是一個嚴於律己、恪盡職守、榮辱不驚的人,一定是一個有夢想、有追求、朝著目標堅定前行的人。一個家庭,因為擁有“節儉”才能興旺發達;一個國家,因為擁有“節儉”才會長治久安。
“節儉”的優良品質,“節儉”的傳統美德,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對於個人來講,具備“節儉”的高貴品質,需要對自我的嚴格要求,要有對“誘惑”勇敢說“不”的氣魄,要有充盈的堅定的內心;對於國家來說,具備“節儉”的風氣,要有時間的沉澱,要挖掘宣揚這種“節儉”之風的典型,動用“與時俱進”的裝飾,讓大家充分埋感受、領悟它的美好與可貴。
倡導“節儉”,就應該旗幟鮮明地反對“奢侈”。“由儉入奢易”,人是有惰性的,是很容易被誘惑。當今的孩子,基本上沒經歷過艱難困苦,沒有切身體會生活的不易;孩子的父母,愛子心切,儘自己所能滿足孩子,甚或“溺愛”;社會之風氣,“一切向錢看”,為了錢就沒有該堅守的底線。凡此種種皆是孩子一味奢侈的原因。“由奢由儉難”,當人享受了奢靡生活,一旦失去就會痛不欲生,因此,我們一定要從小就教導孩子,讓其認識到“節儉”的可貴,“奢侈”的可悲,在其動小的心靈埋下向上向真向善的種子,悉心呵護,定能開花結果茁壯成長。
總之,節儉永遠不過時,對於孩子的教育要趁早,要為其創設良好的環境與條件。“孟母三遷”的故事永遠值得大家的思索與探究。
回覆列表
追求奢侈的人,大部分是兩類:
1.暴發型的,沒有經歷過貴族生活,眼花繚亂,裝點生活;
2.攀比型的,對自己不夠自信,只能靠奢侈品去裝點自信,虛榮心所致;
真正的貴族氣質,才是最奢侈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