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何掰手指關節會響?
5
回覆列表
  • 1 # 黃作夢

    這真是一個好問題,科學家已經就此探討了幾十年了。他們藉助磁共振成像等裝置和數學模型,紛紛發表了若干論文,基本認為響聲與關節液中氣泡有關。但不幸的是,他們的觀點仍然分為兩派:氣泡形成派與氣泡破裂派。

    早在幾十年前,就有充(xian)滿(de)好(wu)奇(liao)的科研人員注意到了掰手指關節會響的現象,並想到可以用現代科學方法來研究這個問題。於是1971年,英國利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的科研人員在《英國醫學雜誌》(BMJ)上發表一篇文章,認為原因是指關節中的空腔裡有關節液,在掰指關節的時候,由於壓力變化,關節液中會產生氣泡,這些氣泡隨後就會破裂就會產生響聲。下面是論文中的截圖,人家還是很認真做了實驗的喲。

    上述解釋流傳很廣,但是到了2015年,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的科研人員決定挑戰一下前輩,他們用先進的磁共振成像技術掃描了掰指關節時的變化,發現在在關節液中確實會出現氣泡,但是在發出響聲後,還有氣泡存在,於是他們認為,響聲源於氣泡的形成,而不是氣泡的破裂。看看他們發在網路學術期刊《科學公共圖書館》(PLOS)上的論文中的圖片,是不是感覺裝置已經高階了很多?

    但“氣泡破裂派”並沒有認輸,就在3月29日,法國巴黎綜合理工學院的科研人員又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來了一篇論文,他們也研究了磁共振成像的資料,並且發揮法國數學家的優良傳統,搞了一個數學模型,表明只需要氣泡部分破裂就能產生聲音,因此在掰關節發出響聲後,還會有氣泡在關節液中存留。他們的論文圖片就抽象得多了:

    那“氣泡破裂派”是否就此勝利了呢?這也不好說,也許“氣泡形成派”又在憋新的大招呢。就這麼個指關節發出響聲的事兒,可幫助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員發了不少論文,也許這些文章還幫助了其中一些人申請了什麼教職之類的。

    這兩派的爭論看起來有些小題大作,讓人想起《格列佛遊記》裡關於吃雞蛋應從哪頭開始吃的“大頭黨”和“小頭黨”之間的爭論,但這些科學研究都是用實驗和資料說話,事兒雖然不大,卻是科學精神的良好體現。

    所以,關心這個問題的你,好好學習數學,再學會使用核磁共振儀,也許會在將來為“氣泡破裂派”和“氣泡形成派”之間曠日持久的這場爭論新增新的證據哦。

  • 2 # 倩Sur

    這些發出脆響的關節叫做滑膜關節,是人體最靈活的關節,骨頭之間由滑液填充,幫助骨頭運動。

    滑液中有很多溶解的氣體分子,當掰手指的時候,需要用力拉伸關節,這就使骨頭間的距離加大,而滑液的量不變,產生一個低壓區,使得滑液中的氣體分子跑出來,形成氣泡。

    這一過程相當於開啟可樂蓋子,二氧化碳變成氣泡冒出來一樣。

    滑液中的液體會擠壓氣泡,直到它爆掉,所以才會發出“啪啪聲”。氣泡破掉後,裡面的氣體分子又重新回到滑液中,但是需要20分鐘的時間才能重新溶解,這也是為什麼第二次需要過一會才能重新掰響手指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你的要求都拒絕的女朋友還能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