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神農協會
-
2 # 創業新風
水稻剛出芽在大棚裡,溫度不能超過35度,最好掌握在22一25度上下。
高於35度,大棚兩端開啟,通風降溫,到太陽快下山時,再堵上,溫度過高,會使秧苗生長過快,將導致秧苗素質下降,容易引起稻葉瘟,苗床儘可能保持旱田狀態。
-
3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到了大棚育水稻秧苗的季節,播的早的大棚現在應該已經出苗了。下邊就說說這個階段的幾個管理重點。
2、溫度管理。這個期間溫度不要超過30度。超過30度要開啟大棚單側適當的透風降溫。由於蓋著無紡布,無紡布可以有效的保證苗床溫度尤其是大棚兩側靠近通風口的棚邊秧盤。無紡布可以一直蓋到兩個葉的葉齡。
3、晴天的情況下可以早上8點之後開啟大棚一側通風,下午3點之後關閉通風側保溫。若發現苗床出現白色毛絮狀時要警惕綿腐病的發生,要加大通風量降低棚內溼度。必要時可以噴施瑞苗青等殺菌劑防治。
-
4 # 流星看世間
水稻育秧過程中,無論是秧苗的前期和後期,溫度管理非常重要。看了一下樓上兩位答主的回答,做為從事水稻生產的一線人員,水稻育苗是每年必須經歷的生產環節,下面來分享一下自己的實際育苗管理經驗。
水稻育苗在播完種子後進行苗床澆水,要一次性澆透,確保種子萌發所需要的水分。澆上水的弊端就是容易在種子萌發出土時產生硬蓋。要在種子萌芽拱土時,適時將硬蓋用水管澆水淋開或者拍碎。近年來我處已用透析膜代替塑膠薄膜進行苗床覆蓋。苗床不打封閉除草,而是在一葉期用“稻喜”進行除明草。這這種方法的好處是,隨時可以對苗床進行補水,方便管理。杜絕了打封閉藥7日內不澆水,有時乾旱的弊端。同時透析膜在兩葉期前一直覆蓋,對寒地育苗晝夜溫差大,起到夜間低溫保暖的作用。對秧苗前期快速增長和防止倒春寒溫差過大,易發生青枯病有良好效果。
大棚稻苗剛出芽時,最適宜的溫度為25-一28℃,所覆蓋的透析膜不用撤掉,可直接進行苗床澆水。同時注意苗床的最高溫度不能超過30℃。當溫度過高時,要進行通風,通風要由小到大,以開口的大小來調節床溫。(這裡重點要強調一下床溫,床溫的溫度測量是指溫度計在離苗床上兩公分的範圍內測量的溫度,有的農戶將溫度計掛在大棚上方這樣測量的溫度並不合理,是苗棚內中上部的溫度,中上部的溫度往往高於苗床的實際溫度)此期時間要控制苗床土壤水分,不能勤澆水,以促進土壤的通透性保證根系發育。
秧苗一葉一心到兩葉半期,是秧苗容易徒長的時候,這個時候苗床溫度要控制在20-25℃。要經常檢查苗床溫度的變化,及時通風煉苗,防治高溫燒苗。在水分管理上,要經常檢查苗床面土層是否乾燥,如果發現早晨秧苗葉心不吐水珠,或水珠很少,中午葉片打卷兒,都要及時澆水,同時要一次澆透。
回覆列表
大棚育秧要控制好溫度。
播種至出苗,棚內溫度控制的28-30℃為宜,不能超過32℃,溫度過高要通風,防治小苗徒長或造成燒苗;
當床內小苗立針時應揭掉上面的薄膜或無紡布;
苗齊1葉1心時,白天棚內溫度控制在25℃左右;
苗2葉1心時,白天棚內溫度控制在20℃左右,夜間溫度10℃以上時可晝夜通風煉苗,這樣有利於小苗均衡生長,培育壯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