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慕逸
-
2 # zdwhly
手握二十萬大軍號稱八十萬 不要說與韃子作戰見了闖軍潰軍望風而逃 謊稱清君側被黃得功打得大敗 軍紀敗壞 明末將領排十位也輪不到他
-
3 # 有熊白式
首先要說左良玉是明末數一數二的大將,其實這點我就不可置否。
首先從軍事經歷上來看,左良玉並非良將。
第一,在對清作戰上,左玉良並沒有太大建樹。只能說勉強抵擋了清軍進攻,連一場大勝都拿不出來。
第二,對農民軍的戰鬥各有勝敗。早期左玉良對農民起義軍的戰鬥還是勝多負少。但是到了後期,左玉良擁兵自重,多次避戰,坐視農民軍的發展不肯出力。而朱仙鎮大戰之後,左玉良損失了手中大量的精銳,退到了襄陽。而李自成攻打襄陽,他又不敢打,避戰逃到武昌。
第三,個人品行差。左玉良在帶兵打仗期間,坐視手下燒殺搶掠,甚至自己帶頭搶劫武昌漕糧鹽舶。而長時間的征戰讓他逐漸驕橫,長時間擁兵自重,不聽上級命令。
第四,沒有大局觀。之前提到左玉良多次擁兵自重,不肯出力,坐視農民軍的壯大,平白增加了明朝的內耗,消耗明朝的國力。
而左玉良在團隊合作上更是一塌糊塗,跟同僚多有矛盾,甚至因為私仇,不顧大局。
例如川陝一戰中,上司楊嗣昌命令左良玉堵截農民軍,而左玉良因為私仇袖手旁觀,楊嗣昌九檄左良玉,左良玉仍置之不理。
由於左良玉觀戰不至,本來陷入絕境的張獻忠有了喘息的機會,並從容出川攻打襄陽,農民軍大勝,攻克襄陽,殺兩王。上司楊嗣昌一氣之下湯水不進而亡,而明朝也因此喪失了一根定海神針。
所以我並不認為左玉良是一個名將,要說他是一名驍將我認同,但是說是名將就太差強人意了。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古代一個將領名氣為什麼會高。
一是建立了不世功績,如秦滅六國功臣王翦;漢逐匈奴的衛青霍去病;三是明開國建功的徐達常遇春。他們或為統一天下立下赫赫戰功,或為抵禦外族建立累累功勳。
二是悲情英雄,舉世無雙,但因種種原因,出師未捷,讓人扼腕嘆息。代表有連下齊國七十二城的樂毅;垓下被十面埋伏的項羽,垓下宋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召回的岳飛。他們本應該不止現有的成就,但是因為主觀或客觀的原因,導致功敗垂成。
滿足上面兩個要求之一,並不一定會名氣高。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古代通訊不發達,要傳遞資訊,只可以透過文字或者口口相傳。所以一個將領如果能在民間傳說或者小說繪本中出現,將大大提升其認識度和知名度。比如關羽,雖有戰功,但仍只為一方割據勢力中的一個將領,但因其忠義,在後世各種評話和小說潤色加工,加之統治者的推崇,不僅成為“武聖”,更是位列仙班;又如楊家將,因為小說的潤色加工,和各種文學形式的推廣,導致知名度大增。
反觀左良玉,從戰功上看,滅流寇滅到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煤山自縊;清兵入關,連像樣的抵抗都沒有,還想著跟南明政權勾心鬥角,最終死於回軍途中。如他抵禦清兵力戰而死,也許評價會不一樣。
其實在說到將領知名度這個事情上,離咱們越近的朝代,越難出現知名將領,主要是因為可經藝術加工的餘地少了,所以他們的事蹟更加接近真實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