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茶瘋子

    “文人相輕”是因為大家都有各自的觀點,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裡有獨自的見解。各敘己見,百家爭鳴。可以說是相互促進。

    同行也並非冤家

  • 2 # 讀書會

    自然不是。

    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我們在學習語文的時候,老師也經常講過語文的主觀題只有參考答案,沒有統一答案。這是由於我們理解文字的主觀性引起的。“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對於同一句話,同一篇文章,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誰能說自己的想法是唯一的絕對正確的呢?

    所以“文人相輕”是必然的,因為我們作為獨立思考的人類,對於某個問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並且是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想法去認為其他人的想法比自己的更好。

  • 3 # 劉聲90883005

    巜剖析文人相輕》。

    我在一個大中型企業裡工作了幾十年,工廠裡的知識分子有近千人,高階工程師職稱的有幾百人。他們相輕否?他們都是互相尊重的。因為術業有專攻,大家都有各自的專業,各有一個領地,互不交叉,各自種好自己的三分地,怎麼相輕呢?搞技術情報工作人員,把國內外的先進技術翻譯後發表在工廠情報資料彙編上,大家都很歡迎。搞絕緣專業的同志,在產品上需要他們配合,他們是很樂意的。我的一個產品零部件需要鍍銀,很快在電鍍專業組的同志幫我解決了。技術人員之間的矛盾,有時候需要有人承擔責任,尤其是產品出現了質量問題,這時候就顯得有些辣手了。相輕的事情不是很多,但是扯皮的事情是經常發生的。

  • 4 # 風過無痕攝有痕

    文人相輕的本質,是一種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競爭機制,但必須有度。

    自古以來,文學上就存在著流派之爭、門戶之見,“詩無達詁”就是審美鑑賞中的差異性。在文壇這個複雜的陣營中,總免不了有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文人,說王婆賣瓜自賣自誇也不足奇。

    曹丕在《典論·論文》裡就曾經分析過: “文非一體,鮮能備善。”即使再好的作品,再有名的作家,也不是無可挑剔的。他認為作家難免“貴遠賤近,向聲背實”,“暗於自見,謂己為賢”。曹丕發明“文人相輕”說,是對數千年的一種總結和定論。

    文人相輕,必然會各較短長,彼此頂槓。在爭論中,就會知道別人的不足,也知道自己的不足。一位作家,唯其知不足,才肯進步;唯其怕落伍,才要奮鬥;唯其有競爭,才不敢懈怠。這樣,文學就能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日新月異。如果沒有相輕,而是相互吹捧,人人乃文學泰斗、大師,文章皆傳世,作家豈不是自慰自瀆,文學就沒有生機活力了。

    記得魯迅先生就有很多的相輕人士,其中最有名的是梁秋實先生,他與魯迅先生的著名論戰從1927年到1936年持續了9年之久,直到魯迅不幸逝世,對壘式論戰也自然結束。但是這場論戰所產生的影響非常深遠,論戰性質乃至於逾越了文學範疇,成為一道風景線。

    文人相輕有底線,但不能發展到文人相嫉,甚至於成為冤家的地步,更不能偏離文學本身。相輕,可能成為文學較量的激化劑,擬應提倡。相嫉,明知才情不如人,硬是要打腫臉充胖子,藉助文學以外的手段和力量壓倒對方,就不正常了。歷史上就有這類事情發生,如宋之問收拾外甥劉希夷,隋煬帝殺掉文學對手薛道衡和王冑,這也許贏得一時,但卻失掉公平與永遠,終究遭到歷史的嘲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四個月能餵雞蛋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