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0

歷史

回覆列表
  • 1 # 記錄歷史人生

    酒中置毒——

    典型案例:漢平帝被鴆弒案

    投毒嫌疑人:大司馬王莽

    在中國幾百個大小皇帝中,第一位直接被毒殺的皇帝,是漢平帝劉衎。

    劉衎是西漢最後一位皇帝,原名劉箕子,即位後易名。他出生於元延四年(公元前9年),是漢元帝劉奭的庶孫,中山王劉興之子,母親衛姬。

    劉衎是西漢兩名小皇帝中的一位,9歲當皇帝;另一位小皇帝是漢昭帝劉弗陵,8歲即位。《漢書·平帝紀》記載,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六月,漢哀帝劉欣在未央宮駕崩後,太皇太后王政君主持大政,把受漢成帝劉驁寵幸的大司馬董賢撤職,其職位由新都侯王莽取代。當年9月,箕子被迎立為皇帝。

    王政君是王莽的姑媽,她將自家侄子捧上高位,給日後王莽篡位埋下了禍根。而王政君太老,劉衎太小,又給王莽提供了獨攬大權的機會。為排除異己,王莽乾脆找個理由,將皇帝舅舅家衛姓一族滅門,斬草除根。為了徹底綁架皇帝,又把14歲的女兒王嬿嫁給12歲的劉衎當皇后。

    成皇帝老丈人後,王莽野心更大。元始五年(公元5年),劉衎知道母親孃家受害的實情後,臉露不悅。王莽看到後,擔心日後生事,為絕後患,頓起殺機。當年十二月的臘日,王莽利用給皇帝獻酒的機會,在酒中下了毒藥。劉衎飲後中毒,不久“崩於未央宮”。

    王莽投毒一事見於《資治通鑑》,在《漢紀二十八·孝平皇帝下》中有這樣的文字:“莽因臘日上椒酒,置毒酒中。”劉衎中毒發病後,氣常上逆,說不出話來,最後連遺詔都未能留下,而王莽還假惺惺地表示願意代劉衎去死。

    對於王莽投毒真相,史家意見並不統一,有的認為是無稽之談,因為比《資治通鑑》成書更書的《漢書》中,並沒有這樣的記載。對王莽投毒時間的選擇和動機,也說法不一,有的稱是為了不讓女兒懷上“龍種”,方便自己將來篡位,而對劉衎下毒手的,反正謎底難揭。

    點評:用有毒的酒將人弄死,這叫“鴆殺”;用這種方法弄死皇帝,叫“鴆弒”。

    毒酒古稱“鴆酒”。據清陳士鐸《辨證錄·中毒門》記載,鴆是一種毒鳥,主要吃毒蛇、毒蠍,體內因此聚積了毒素。將鴆的糞便放進酒中,酒即產生了毒性,便製成鴆酒。“鴆酒飲之,則無不死矣”。典型中毒症狀是,“白眼朝天,身發寒顫,忽忽不知,如大醉之狀,心中明白,但不能語言,至眼閉即死。”

    到後來,鴆酒的配法不再侷限於用鴆禽糞便配製,可放入酒中殺人的毒藥多多,“鴆酒”成了毒酒的通稱。需要說明的是,如漢平帝這般遭鴆弒的皇帝並不少見,如晉懷帝司馬熾被劉聰用鴆酒毒殺;唐昭宣帝李柷被後梁開國皇帝朱全忠用鴆酒弄死——

    晉惠帝司馬衷

    飯裡下毒——

    典型案例:晉惠帝食餅中毒案

    投毒嫌疑人:東海王司馬越

    最出名的一起皇帝被毒殺案發生在西晉,受害者是晉惠帝司馬衷。

    司馬衷是西晉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弱智皇帝”。弱智到什麼程度呢?有年遇饑荒,老百姓沒糧吃,餓死了很多人,他竟然反問道,“何不食肉糜?”

    司馬衷15歲那年,皇帝老子司馬炎給他娶了媳婦,選定勳臣賈充的長女賈南風為太子妃。《晉書·惠賈皇后傳》記載,賈氏又黑又矮,極醜,最糟糕的是人品不好,妒暴酷虐。

    賈南風婚後一直沒有生育,倒讓謝夫人搶先給司馬衷生了長子司馬遹,並被立為太子。賈南風在有了自己的兒子後,便讓弱智皇帝廢掉了司馬遹。賈南風得寸進尺,對幽禁中的司馬遹仍不放心,決意幹掉廢太子,遂找“情夫”、太醫令程據密謀。程是製毒專家,他用巴豆製成毒藥“巴豆杏子丸”,讓手下孫慮帶到許昌,去毒殺司馬遹。

    司馬遹早有預防,怕人投毒,每天都是自己煮飯。見投毒不成,孫慮直接逼太子把毒丸服下。司馬遹不服,孫慮便趁其上廁所之際,從身後用很重的藥杵將22歲的司馬遹敲殺。

    也許是報應,賈南風不久也被毒殺了。賈南風的行為令朝野共憤,在“八王之亂”中,她被趙王司馬倫矯詔逼喝金屑酒,弄死了——金屑酒,可以看成是一種特殊毒酒,但放的不是毒藥,而是金子碎屑。

    司馬倫搞死賈南風后,晉室更亂了,他竟然逼傻皇帝司馬衷禪讓,自己當了皇帝。如此一來,其他兄弟不幹了,誰不想當皇帝?司馬倫只得退位,讓司馬衷繼續當皇帝。封王們誰都想“挾天子以令諸侯”,司馬衷成了一個活寶,被封王們奪來爭去。

    最後,司馬衷被東海王司馬越用牛車接回了舊都洛陽,但半年後便死了。《晉書·惠帝紀》記載,光熙元年(公元306年)十一月,司馬衷“崩於顯陽殿,時年四十八,葬太陽陵”。

    司馬衷到底是怎麼死的?史書給出的答案很簡單,僅四個字,“食餅中毒”。那麼是誰投的毒?史書無確切的答案,最大的嫌疑人是司馬越。但因為沒有人看見,證據不足,所以史家也只能留下“或雲司馬越之鴆”的記載。

    點評:上述故事中有三起毒殺情節,所用毒藥和投毒的方式各異。殺司馬遹用巴豆,中醫稱巴豆有“大毒”,是古人投毒常用毒物之一,歷代禁止隨便出售,據《大元聖政國朝典章·刑部·諸禁》(卷十九)中“禁治買賣毒藥”條,元朝將之與砒霜同列為禁藥。

    殺賈南風使用金屑酒,“吞金”是古人自殺、賜死時較常用方法。喝下含金屑的酒後不會立即斃命,將在極度痛苦中慢慢死去,死得比喝下正宗毒酒還慘。

    殺司馬衷時將毒藥放在食品中,即民間常說的“飯裡下毒”,這種投毒手段簡單、較易得逞,所以在現代也多見,早於司馬衷遭毒殺的東漢質帝劉纘,也是吃了有毒食物斃命的,謀殺者樑冀便是讓親信暗中把毒藥攙在劉纘吃的餅中。有鑑於此,古代皇家為了防止壞人在食品中投毒,就餐前會將菜品放入一種特殊的測毒工具“銀版”中,或由太監、醫生一類人員先嚐食,沒事後才動筷子。

    藥裡摻毒——

    典型案例:清德宗急性死亡案

    投毒嫌疑人:大太監李蓮英

    中國古代最後一位被毒殺的皇帝,是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即通常說的“光緒皇帝”。

    載湉是清朝倒數第二位皇帝,4歲坐了龍椅。《清史稿·德宗本紀》記載,光緒十五年(戊戌年,公元1889年)二月,長大成人的載湉開始親政。此時的大清王朝內憂外患,年輕的皇帝頗有想法,欲重振滿清江山,復興大國夢。遂啟用梁啟超、康有為等一班維新派人士,於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六月,頒佈“明定國是詔”宣佈變法,史稱“戊戌變法”。

    變法運動遭到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強烈反對,歷時103天便失敗了,史稱“百日維新”。載湉不僅未能將慈禧擺平,完成革新,反而給自己挖了大坑,從此失去了自由,被幽禁於中南海。

    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十月二十一日,載湉“崩於瀛臺涵元殿”。第二天,也就是十月二十二日,慈禧太后也在中南海儀鸞殿中死了。38歲的皇帝和74歲的太后,在24小時內相繼死去,這把大清子民驚呆了。

    蹊蹺,怎麼這麼巧?載湉是怎麼死的?當年小道訊息多多,有說載湉是被毒死,有說是病死,其中以“毒死說”流傳最廣。為了弄清真相,前些年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學術問題研究中,特列出專項課題,研究“清光緒帝死因”。

    據已公開的研究資料,在對1980年清理崇陵棺槨時獲得的載湉的頭髮、衣物、遺骨,進行毒性檢測後發現,載湉體內三氧化二砷含量明顯異常。三氧化二砷,即砒霜,最後形成的研究報告斷言,“光緒帝系砒霜中毒死亡。”

    這一現代結論終於弄清了載湉的死因之謎,但載湉之死的全部謎團並未能一一解開。誰投的毒?又是誰指使的?如何操作的?仍無法搞清楚。一種說法是,皇帝知道慈禧臥病不起了很高興,慈禧聽說後大為動怒,才讓人在載湉服用的藥物中(一說飯裡)摻放了砒霜,將皇帝毒死在自己歸西前。

    另一種說法是,慈禧無意害載湉,是太監擔心載湉復辟對自己不利,遂借慈禧之名弄死了載湉。曾在宮中生活過兩年的德齡公主,在其所著《瀛臺泣血記》一書中,將凶手直接定為大太監李蓮英。但傳說畢竟是傳說,到底誰是毒死大清皇帝的主謀,或許永遠是個謎!

    點評:砒霜是中國古代謀殺者最常用的毒物之一,用砒霜殺人,稱為“砒誅”,投毒之狠,與“鴆殺”並列。清陳士鐸《辨證錄·中毒門》開首即談砒霜,描述頗詳:“人有服砒霜之毒,疼痛欲死,苟不急救,必至腐腸爛胃,吐嘔紫血而死。”

    其實,砒霜是一味療效顯著的中藥,至今都有中醫在給患者使用,其治療原理叫“以毒攻毒”,但用量和範圍控制極嚴。陰謀家正是利用“吃藥”這種路徑,藥裡摻毒,絕殺他人。

    為防砒霜被壞人利用,古代列之為“禁藥”,市面上不得隨便買賣。元代還實行“實名制”,交易逐筆登記入冊。《大元聖政國朝典章·刑部·諸禁》(卷十九)“禁治買賣毒藥”條規定,如果出事,“害了人性命呵,買的、賣的兩個都處死者。”

    宮廷如何防砒霜投毒?除了專家試嘗食之外,明清宮廷使用“銀版”、“銀針”來測試,真的有毒,純白色的銀器變黑!

  • 2 # 歷史系小九

    光緒皇帝載湉之死

    載湉是清王朝的倒數第二個皇上,4歲就坐上了龍椅,卻也是矛盾的過完了一生。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載湉被兩宮皇太后立為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慈安太后崩逝後由慈禧太后一人垂簾。

    光緒十五年(1889年),載湉親政,然而慈禧太后雖然名義上歸政於光緒帝,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此時的大清王朝內憂外患,年輕的載湉頗有想法,欲重振滿清江山,復興大國夢。於是啟用梁啟超、康有為等一班維新派人士,於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六月,頒佈“明定國是詔”宣佈變法,史稱“戊戌變法”。

    然而變法運動遭到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強烈反對,歷時103天便失敗了,史稱“百日維新”。載湉從此失去了自由,被幽禁於瀛臺。此後他再也沒有能夠重獲自由,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載湉生病臥床,在日記中寫道:“我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覺得老佛爺(指慈禧)一定會死在我之前。如果這樣,我要下令斬殺袁世凱和李蓮英。”不料這段日記被李蓮英獲悉,他立即報告了慈禧,說:“皇上想死在老佛爺之後呢!”慈禧聽了,恨恨地說:“我不能死在他之前!”

    1908年11月14日,年僅三十八歲的光緒皇帝在瀛臺去世,次日,七十四歲高齡的慈禧太后亦死去。名義上的母子,實際上的政敵短時間內先後死去不免讓人懷疑,名醫屈桂庭在《診治光緒帝祕記》記載光緒死前三天“在床上亂滾”,“向我大叫肚子痛得了不得”,且“面黑,舌焦黃”,“此係與前病絕少關係”。而光緒入殮也一反常規地由宮內太監辦理,諱莫如深,在2008年,經過對光緒皇帝殘留的一縷頭髮的鑑定,證實死於砒霜中毒。

    晉惠帝司馬衷之死

    司馬衷是西晉王朝的第二個皇上,也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傻子皇上”,史書記載其痴呆不能任事,“何不食肉糜”就出於其口。痴傻的司馬衷怎能坐穩皇位?不久就被自己的叔叔司馬倫逼著篡位,奉為太上皇。

    光熙元年十一月十七日(307年1月8日)夜裡,司馬衷在洛陽顯陽殿駕崩,終年48歲,死後被安葬於太陽陵(今河南洛陽),諡號孝惠皇帝,司馬衷到底是怎麼死的?史書給出的答案很簡單,僅四個字,“食餅中毒”。那麼是誰投的毒?史書無確切的答案,最大的嫌疑人是司馬越。但因為沒有人看見,證據不足,所以史家也只能留下“或雲司馬越之鴆”的記載。

    漢平帝劉衎之死

    中國歷史上記載的第一個被毒殺的皇上就是漢平帝劉衎(kàn),他是中山孝王劉興的兒子,西漢的第十四位皇上,也可以說是西漢的最後一位皇上。劉衎繼位時年僅9歲,當時由太皇太后垂簾聽政,但是朝政卻被王莽操持,瞭解歷史的都知道王莽這個人的厲害,被後世稱為穿越者。

    作為一個傀儡皇上,9歲的劉衎過得自然不可能像普通的皇上那樣要風得風,甚至可以說是過得極其窩囊,公元二年,王莽為了進一步把控朝政,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劉衎做皇后,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國丈,更被自己封為“宰衡”,權利在王之上。

    王莽的權利越大就越怕劉衎的皇親國戚來干預自己的權利,他勒令劉衎的母親衛姬、帝舅衛寶、衛玄留在原中山封地,不準到京,沒想到這件事竟遭到了自己兒子王宇的反對,王宇擔心劉衎長大權利穩固後報復王家,於是聯合妻兄呂寬一起請求王莽,沒想到王莽大發雷霆,毅然將呂寬、自己的兒子王宇及其妻和平帝外戚衛氏一併誅殺。

    元始五年十二月(公元6年),十四歲的皇帝劉衎突然病重,王莽看著病中的劉衎,回想起他誅殺平帝外戚那些血淋淋的往事,驀然感到一陣害怕,劉衎越長越大,對王莽的威脅也越來越大,若是有一天劉衎的權利穩固了,一定會找自己報仇,心悸的王莽越想越怕,終於決定對劉衎動手了。

    王莽一面對病中的劉衎故作殷勤,裝出痛心疾首的樣子,一面於十二月八日這一天,以進椒酒為名,置毒於酒中。這位年僅十四歲的小皇帝,在喝了他岳父送來的壽酒後便嗚呼哀哉了。劉衎死後,王莽為了不露馬腳,鉗朝野之口,還假惺惺地捶胸頓足,呼天嚎地對著女兒和群臣大哭。

    王莽投毒一事見於《資治通鑑》,在《漢紀二十八·孝平皇帝下》中有這樣的文字:“莽因臘日上椒酒,置毒酒中。”

  • 3 # 鵬本多情

    被毒死的皇帝有:漢平帝、漢質帝、東漢漢少帝、晉惠帝、北魏獻文帝、北魏孝明帝、北周周明帝唐中宗、唐哀帝、南唐後主李煜、元明宗、清光緒帝。

    被毒死的民間百姓有:武大郎

  • 4 # 侃二爺

    小老百姓的那些投毒案就不提了,統計下歷史上被毒死的皇帝吧

    1.漢平帝。

    2.漢質帝。

    3.漢少帝。

    4.晉惠帝。

    5.晉懷帝。

    6.南涼康王的弟弟。(名字太怪記不到了。)

    7.獻文帝。

    8.北魏節閔帝。

    9.北魏孝明帝。

    10.北魏孝武帝。

    11.東魏孝靜帝。

    12.西魏廢帝。

    13.西魏恭帝。

    14.周明帝。

    15.隋文帝。

    16.唐中宗。

    17.唐哀帝。

    18.南唐後主(李煜)。

    19.元明宗。

    20.清德宗光緒帝。

    基本按照歷史順序排列的,自己看看吧!

  • 5 # 使用者2364083269737

    漢平帝、漢質帝、東漢漢少帝、晉惠帝、北魏獻文帝、北魏孝明帝、北周周明帝唐中宗、唐哀帝、南唐後主李煜、元明宗、清朝光緒皇帝是被人毒死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刷牙的正確方法和步驟,寶寶到底多大可以開始刷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