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冷戰的開始
-
2 # 地理那些事
如果在一條河流沿岸河灘全部種上樹木,可以為河流增加多少水量?
這個問題的實質就是要回答森林是如何涵養水源的,而要準確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掌握或假設河道兩岸的森林密度以及樹齡等情況,畢竟森林的密度、樹齡以及樹木種類不一樣,涵養水源的能力也不盡相同。
有句話說得好:“山上多栽樹,等於修水庫,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這實際上講說的就是森林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重要作用。但是森林涵養水源是透過“立體”方式來實現的,即樹冠、枯枝落葉層以及土壤層來實現的,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樹冠截留降水相信很多人對《高大的皂角樹》這篇課文還有很深的印象,其中有一段講到了“春天,下小雨啦。皂莢樹為我們遮擋著,雨滴就不會很快掉下來。我們就能夠像平常一樣,在操場上做體操,做遊戲”,這裡所講的實際上就是樹冠可以起到截留降水的作用。
樹冠截留顧名思義就是樹冠對降水的截攔,這在改變降水的形式和水量的分配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受樹冠枝葉的截攔作用,這就如同一把把撐開的雨傘一樣,林下的降水一般只有在枝葉充分吸收水份後才開始有雨點落下。根據相關研究表明,一場中小雨之後林地有65%的降水被樹冠截留、蒸發。
枯枝落葉層吸收水分我們都知道,森林裡不斷的有枯枝落葉掉落到地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就會越積越多、越級越厚,而這厚厚的枯枝落葉層就如同一層厚厚的“海綿被”一樣覆蓋在林地表面。
由於這層天然的“海綿被”具有較強的吸水和儲水效能,可以吸蓄相當多的水。據科學測算,林地中的油松和刺槐的枯枝落葉層可吸收的水分分別是其自重的1.5倍和1.2倍,而山楊林則可達3倍多,並且一畝林地比一畝無林地可多蓄水20立方米(約合20000公斤)左右。
並且由於這層“海綿被”的阻擋和“過濾”,從而避免了雨水對林地土層的直接沖刷,對於地表徑流的時間和強度起到緩衝作用,能夠有效減少地表徑流量和水土流失量。
林地根系發達,土壤蓄滲降水眾所周知,森林植被茂密、根系發達,樹木可依靠根尖的成熟區吸收大量降水,與其根的吸收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是根尖成熟區具有大量的根毛,從而擴大了根的吸收面積。
研究表明,一個面積為60~70平方公里的森林,相當於一個約200萬立方米的水庫,一棵22年生人工水源林每小時可吸收30釐米的降水、一棵25年生天然樹木每小時可吸收15釐米的降水,且森林涵養水源的能力比裸露地面高7倍左右,裸露的地面約有55%的降水變為地表水流失,40%在暫時保留或蒸發,僅有5%滲人地下。
鑑於此,也就是說森林覆蓋率越低的地方抵禦洪水災害的能力越低,比如1998年的長江發生的繼1954年以來又一次全流域性的大洪水,其中一項原因就是因為生態破壞嚴重,尤其是長江上游森林生態系統長期持續的遭受嚴重破壞,導致大自然的報復。
回覆列表
並不會增加流量,相反會減少流量。
樹木不會生產水分,河灘植樹的唯一作用就是緊固泥土,確保泥土不會被河水帶走(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