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神宗真武

    民國時候抗日國家殘破成什麼樣子了?!你說該不該抗日?戰爭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日本挑起戰爭,萬曆禦敵於國門之外,這份戰略眼光比你的問題高明千千萬萬,至於戰爭使得國家元氣大傷的問題,還是那句話,不打仗亡國滅種,而且也沒傷元氣,見過傷元氣的國家緊接著發動200萬多白銀,20萬軍隊的播州之役嗎?

  • 2 # 青言論史

    抗倭援朝也許不是個正確的決定,但絕不是錯誤的決定。

    談到萬曆年間的抗倭援朝戰爭,很多華人可能都不知道了。在北韓半島,它被稱作“壬辰倭亂”;在日本,它被成為“文祿慶長之役”或者“徵韓之役”。

    日本人重視這場仗,是因為它給日本人征服世界做了一個藍本:北韓-東北-中國的三步走策略是可行的;北韓人重視它,是因為它是北韓人反抗日本侵略的一戰(雖然是華人幫著打的);華人不重視它,是因為它實在不算一場大仗。

    抗倭援朝僅僅是萬曆三大徵中的第二仗而已,甚至被認為是規模最小的一仗,因為在北韓戰場上投入的兵力一直不多,基本一直維持在四萬到七萬左右,最後一年才勉強增兵到十萬以上。而且這些大軍的補給全部依靠國內,倒不是純粹因為大明財大氣粗,而是北韓人不給。

    也許會有人說,北韓不是中國的直接領土,丟就丟了;慢慢跟日本拖,拖到豐臣秀吉死了他們自己就亂了;把日本人放進來,讓他們和馬上就要崛起的女真人死磕......這些都是理由,都是不打日本人的理由。

    我只想用萬曆帝在班師後頒佈的《平倭詔》裡的一句話來回答,這句話就是對整個抗倭援朝,以及日後的抗美援朝的最好答案:

    “中國家仁恩浩蕩,恭順者,無困不援!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

    再加上兩千年前陳湯的那一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就是我們對侵略者最好的答覆。

  • 3 # 肇英

    “萬曆北韓之役”在近七年的時間裡,讓明帝國付出了883萬餘兩白銀、數十萬斛米,以及約3萬將士生命的代價。雖然經過張居正所主持的改革後,明帝國的財政狀況獲得了顯著的改善,但“萬曆三大徵”(寧夏之役、北韓之役、播州之役)卻又使得明朝的國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萬曆朝廷“抗日援朝”的決定是一個錯誤。恰恰相反,對於當時明帝國的萬曆朝廷而言,這個決定其實已經是一個相對最優的選擇了。

    在人類社會的一切對抗中,戰略層面的核心要點之一都是“掌握主動權”。於是,在北韓半島阻止、對抗日軍,“禦敵於國門之外”,便成了明帝國的當然選擇。只要將戰事控制在北韓半島境內,那麼“是戰是和”、“戰如何戰”、“和如何和”等等的主動權,便大體都還掌握在北韓的宗主國明帝國的手中。而假使放任李氏北韓自生自滅,那麼北韓是必然要亡的【1】。待到日本完全吞併北韓,同明帝國直接接壤之後,明、日對抗的主動權,就會在相當程度上轉移至日方手中了。

    注1:日軍在登陸北韓半島後幾乎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僅用了兩個月時間就攻陷了北韓的三都(漢城、平壤、開城),佔領了李氏北韓的絕大部分國土。而李朝國王和朝廷則狼狽不堪地逃到了鴨綠江邊的義州,無力去組織有效的抵抗。

    戰爭爆發前,日方曾經希望李氏北韓向日本臣服並主動帶路,引導日軍從北韓半島進攻明帝國,被李朝拒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是一個同志,你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