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fczdgv

    朋友蔡琪說特別喜歡《論語•侍坐》章中曾皙的話,要求我講解一下,下面就這個問題闡釋一下。希望引起大家的關注與參與,不同意見儘管提出,外面共同討論共同提高。 《論語•先進》最後一章是孔子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幾位弟子課後聊天,孔子問幾個弟子的志向。子路、曾皙、冉有都各自談自己的理想,只有曾皙一邊彈琴一邊當聽客。最後孔子點名讓他表態,他才停止彈琴,把琴放在前面的几案上而發出“鏗”的一生,還推託不想說,是孔子反覆啟發才說出自己的志向和願望,他的願望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就是說,在暮春時節,已經換上春天的衣服了。氣候溫暖之時,和五六個成年人,和六七十幾歲的少年,共同到沂水中去游泳,盡情暢遊,然後到魯國城郊祈禱祭祀的祭壇上休息一會兒,吹吹溫煦的和風,然後大家唱著歌就回家了。 這是一種自然閒適的生活狀態,確實很愜意。應該說這種生活狀態幾乎誰都追求,順其自然,天氣暖和和了就到外面洗洗澡,到高處吹吹風,何其舒適瀟灑。古代衣服比較簡單,一般人衣服都帶裡子,即有裡面兩層,冬天裡面絮上絲綿便是冬衣,到春天把裡面的絲綿掏出來就是夾衣,即曾皙說的春服。而經過一個冬天寒冷的煎熬,人們可以到外面盡情享受自然的空氣與Sunny,多麼舒坦。因此古代特別重視上巳節,後來變成三月三郊遊的習俗,便是這種情況。著名的戲曲《楊八姐遊春》便以這個節日為背景。所以曾皙的願望有普遍性,所以孔子嘆息讚美他。還有一層意思也要注意,曾皙是平民,不是貴族,因此對生活要求不高。一般看,普通平民容易滿足與快樂。溫飽以上便可以快樂。而曾皙這種感受便具有平民性。 但這是日常生活並非需要什麼人重用,也不是什麼目標,其實與孔子提出的問題和要求的答案不一致。這裡有偷換概念的嫌疑,曾皙的回答是答非所問。前三個人回答的都對題,而曾皙回答的有點離題,如果是考試,曾皙的應該以離題論,但卻得到孔子的高度肯定。這倒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但因為是師生間隨便的對話,外面也不必去追求什麼微言大義。 平心而論,這裡確實反映出孔子在追求理想之外的一種心理狀態,就是在極其勞累的時候輕鬆一下。過一種隨遇而安的生活。《論語》孔子這種心情隨處可見,這正是普通人都有的心態,孔子是普通人,這種心態的隨時流露便是很好證明。不必神話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血糖5.3尿糖1+是糖尿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