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槐樹談教育

    講了又不聽,聽又聽不懂?如何才能不在餐廳打擾到別人?

    看到這個問題我突然想到一個小故事。一個媽媽帶著孩子去外婆家。旅途中搭乘的是動車,途中因為孩子還小,調皮吵鬧。媽媽為了不影響其他旅客就跟孩子說,公共場合不可以吵鬧,會影響別人的。孩子試聽不太明白為什麼,不顧媽媽的勸阻繼續吵鬧,媽媽沒辦法,只好中途下車。下車後孩子不理解的問:“媽媽,外婆家不是還沒有到嗎?我們為什麼下車?”媽媽回答:“我也不想啊,可是你要知道公共場合,我們應該尊重公共場合的行為規範,不能影響到別人。你這麼吵是不是影響到別人了?媽媽也非常理解你做了這麼久的車很想玩,所以我們先下車,等你玩夠了我們在坐車去外婆家。”

    類似這樣的情景會出現在飯局,朋友聚會等等場合。很多家長採取的手段要麼就是暴力制止,要麼當任不管,其實這兩種應對方式都不正確。

    某種意義上說,孩子的每一次放錯都是孩子成長進步的開始。

    其實孩子在出生18-24個月後孩子的意識基本形成,你和孩子的溝通,行為孩子都能明白的。那為什麼你說了又不聽?聽又聽不懂這樣的情況發生呢?方法很重要。

    在你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要確保是有效的溝通。為了確保溝通的有效性,必須確保:

    1.孩子的注意力在你身上。(有時候孩子在看電視,玩遊戲等等孩子是沒辦法聽進去你跟他說的事)走到孩子身邊,蹲下來,看著他這些動作都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2.家長自己認真嚴肅對待。(我們經常會自己邊工作或者做家務的時候和孩子進行溝通)比如你在邊洗碗邊跟孩子說:“寶貝我們一會要跟阿姨一起吃飯,你不可以吵鬧哦!”這樣的溝通是無效的。

    3,當你要給孩子立規矩,講道理的時候一定要遵循這樣的原因:要做什麼?為什麼做?什麼時候做?做成什麼樣? 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還小不需要講那麼多,直接要求他,命令他就可以了。你的孩子之所以聽不懂,不會做的原因就是你的這種思想。孩子很聰明,如果你能按照這個原則進行溝通,他們孩子會非常配合你的。

  • 2 # 馬裡小奧

    我家寶寶是2周 trouble tow的年紀 ,因為孩子本身性格的原因,只要有的吃有的玩,一般都能安安靜靜待著。

    如果我們決定要在外邊吃飯,一般不會喂她太飽,有時候也稍微餓一下,然後到餐廳之後,點些她能吃的,她坐到寶寶椅子上就開始自己吃了。一定要事前做好準備,一定要忍著,因為娃自己會吃的亂七八糟的。

    如果餐廳的食物對娃的吸引力不大,一般我是帶著耐吃的水果,比如說蘋果這類的,娃能啃很長時間,這個時間足夠我們吃一波了。

    也有娃不想坐著寶寶椅,怎麼也不願在餐桌上好好待著的時候,一般是讓我吃,家裡人幫著帶一下,等我吃完,再換其他。

    雖然手機是哄孩子安靜的神器,但是我不建議讓孩子在餐桌上用的太多。畢竟手機的危害大於在餐廳的吵吵鬧鬧。

    ps:我家寶寶是從小就養成在餐椅上吃飯,從小練習她自己吃飯,吃多吃少我們一般都讓她自己吃,很少喂,並且我們大人吃飯的時候她也要在旁邊待著,讓她知道吃飯的時候要大傢伙一起吃,一般我們禁止她在吃飯期間幹其他事的。我覺得這個習慣特別好,所以從小到大待著娃出去吃飯,很省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朋友太強勢了,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