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7年大三學生一枚,這二十幾年裡我父母天天爭吵,在他們身上看不到一丁點的愛,搞不懂他們為什麼天天除了吵架還是吵架。導致我現在都不敢談戀愛,我怕我會變成像他們那樣天天吵架,那樣的生活簡直糟透了就跟地獄一樣,還不如單身一個人生活。今天我來大姨媽肚子特別疼我去找我媽媽讓她煮下飯她說我是裝的,我為什麼要去裝呢?真搞笑,難道我前幾次疼得暈過去也是裝的嘛?還有前幾天天氣特別冷妹妹叫她帶件厚的衣服去學校給她我媽直接說了句我怎麼帶過去,沒時間。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爸爸呢更是對我們姐妹不管不顧了他連說話都懶得和我們說。什麼是愛呢?這個世界有愛嗎?
-
1 # 愛家顧家的好媽媽
-
2 # 大囧馬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運,也是最大的影響者。而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從一個人的言談舉止、教養文化、三觀態度等,無一不體現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之深。
見過這樣一個家庭:父親在孩子成長中離異缺位,母親一人養孩子,是不是超級了不起,同時造成母親的性格強勢,說一不二。不能不聽話,不能頂嘴,甚至在今天這個年代不能自主選擇婚姻。即使經濟獨立,但房子買到哪裡要聽她的,買哪要聽她的,甚至安排工作的事也要聽她的。即使用盡心思規劃好的一切都可能因為母親一句不同意而全盤否定。即將而立,做事不分輕重緩急,不
論是非曲直,各種忽悠,母親說的就是對的。即使自己心裡明白不對,也無條件服從。否則在他母親那裡就是不孝,逆子,逢親戚朋友宣傳給孩子施壓。生病都要說成孩子給氣的。
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從小將母親視為“命運共同體”不敢違抗命令,生怕做錯事,會有愧疚感。
對母親有父親缺失由自己替補的保護欲。就問這樣的原生家庭可怕不可怕?這樣長大的孩子能有主見,能放下柳鎖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一生?假設他們努力抗爭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一次主,成功了,可能會開始思考或者改變。失敗了會不自覺想早知道就聽媽媽的話了,而不是自我檢討自己的責任在哪裡,怎麼承擔。一次失敗基本難有下一次。這樣的模式可能還會複製,到第三代,會要求和自己一樣“孝順”。這難道不是災難?
正常家庭應該是發自內心的愛,獎罰分明,做對的事,會受到表揚。做錯事,責罵兩句,小時候還可能打兩下,但事畢該玩玩該樂樂,完全不會影響孩子性格養成。從情感上對父母是愛與感恩。在孩子成年後有了自己的人生觀,父母自動退居二線做個(旁觀者)加支持者,而不再是決策者。結果的對與錯自己都敢承擔,然後良性迴圈。
-
3 # 那個少年感的孩子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一生有一定的影響。
漸漸走出原生家庭的影響,需要我們來審視,做出改變。
首先,不管原生家庭怎樣,我們終究要學會愛自己。
理性對自己好,從保持好情緒開始,有些事我們一時改變不了,有些人,我們無法改變他們的態度和行為。所以學著先面對,但不是妥協。
然後,我們改變自己與他們的相處方式,換一種角度看問題,試著去了解,慢慢理解原生家庭背後的祕密。
這個過程裡,也許會收穫很多。
最後,祝你天天快樂,即使有不愉快的經歷,也毫不影響繼續選擇積極向上的人生。
-
4 # 奶味番茄
瞭解原生家庭的目的在於瞭解自己,更是瞭解家人,不該是為單純的去指責或者控訴。
當然能夠願意開放性的去探討自己原生家庭存在的問題,這其實也是一種反省和進步,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我們是想要弄清楚這其中的關係,更想能夠做到自己“出淤泥而不染”。
一、成長環境會對一個人有著重要的影響1.從家庭條件來看,一個經濟條件良好的家庭,能夠讓孩子獲得足夠優秀的資源,孩子的接觸面廣泛,能夠接觸到更為先進的思想、教育、知識等,更能滿足孩子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音樂、舞蹈、繪畫藝術培訓班....
相反一個經濟窘迫的家庭,這些資源高昂的費用就足以把這個家庭給擊垮。
2. 從父母間的關係來看,孩子是不帶著任何觀念和錯誤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父母的言行舉止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起著榜樣的作用。和諧的夫妻關係, 能給孩子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有利於孩子的健康心理髮展,為孩子進入社會建立健全的人格。
大學認識一個的學姐,現在已經35歲了,身材樣貌保持得不錯,工作也好,在大學期間身邊就有很多追求者。而最近一次聯絡中瞭解到,學姐依舊單身一人獨來獨往,很多人覺得學姐這個人可能是生性就如此瀟灑,喜歡一個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是個單身主義者。
其實學姐曾經透露過,她其實也渴望能有個人可以與她一起建立一個溫暖的小家庭,生個可愛的小孩,可以過著一家三口平平淡淡充滿煙火氣息的生活。
在眾多追求者中,也有為優秀的男性心動過,但一想到自己父母的婚姻生活,從小父母就爭吵不斷,相互指責埋怨,有時還有嚴重的暴力行為。他們的婚姻生活在學姐眼裡沒有任何溫情和甜蜜可言,甚至是負能量爆棚。
就是這樣的父母間的關係,讓學姐打小就對婚姻產生了深深的恐懼,以至於成年後都不敢去開啟一段戀情更不說進入婚姻的殿堂,因為害怕步入父母婚姻生活的後塵。
二、怎麼走出原生家庭的影響原生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但不該被強化,不能一輩子陷在原生家庭的陰影裡,我們需要成長,需要斬斷原生家庭的枷鎖,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1. 坦然的接受原生家庭的問題,那些不幸並不是你的錯,不能用原生家庭的錯來懲罰自己。
2. 為自己的現狀負起責任,要去思考為什麼被原生家庭影響了,現在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我們要的從來就不是和原生家庭和解,需要的是為自己的身心健康、工作、學習、經濟、未來承擔責任。
3. 反省自己,自己是否潛意識的也以曾經父母那樣的方式處理問題,那樣對待自己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孩子或家人,我們需要打破這些連結,學會自省,學會分析,去發現問題所在才能更好的轉變,看見即治癒。
4. 學會自我成長,通過自我成長來修正原生家庭帶給你的影響,通過自己的成長來掌握自己的掌控自己的意識和人生,過去的那些經歷,雖然沒辦法消除,但可以覆蓋,用新的正確的生活經歷所糾正。
三、原生家庭給與你的,是你不能決定但可以改變的綜藝節目《奇葩說》裡的馬東說:“好像我們長大以後,所有的不順心、不如意,改不了的毛病,克服不了的性格障礙,過不去的那些待人接物的門檻都和我們的原生家庭有關係。有那麼嚴重嗎?”
雖然原生家庭給予我們的,不是我們自己可以決定的。但我們是能夠做到改變的,萬萬不可把原生家庭作為不肯成長、改變的藉詞,我們沒有辦法讓時間倒流,但我們可以努力的奔跑在人生的道路上,那些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就成了你。
我們現在就是未來我們子女的原生家庭!過去不好不對的事情,就留在過去好了。
-
5 # 貝兒聊情感
世界上有愛的,你要大膽地去追求你的愛情,不要被原生家庭束縛了,加油,相信你可以的。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還是挺大的,就像我吧,我家是組合家庭,幸運的是,現在的爸爸對我也很好,如果沒有她,我應該上不了大學,我很感謝他。而他給我傳播的價值觀也很正確,也很寵愛我。但是我身邊也有些組合家庭,和我家情況差不多的,但是她們的觀念和我的完全是大相徑庭,她們也是認為也是世間上沒有愛了,爸爸媽媽冷漠,從來不管他們,除非特別重大的事情才會說。我記得她給我說的一件事就是,她說她要跳樓,她媽媽才看了一眼她。
其實你可以換個角度想問題,他們二十多年天天吵架,那不離婚的原因是什麼呢,有可能就是為了你們好啊!你不要往壞處想,因為你一旦這樣想了,那你的思維裡面潛意識的就會感覺沒愛了。的確,你的父母是有一些冷淡,但是你要學會習慣,多嘗試著去對他們好看看,說不定情況就變了呢,加油
-
6 # 璐藝天使
說起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我深以為然。
因為家庭的貧窮,父親的酗酒,母親的無助和嘮叨,以至於兩個人每天都在爭吵不休。小時候的我,每天都渴望擁有和鄰居小夥伴一樣美美的公主裙,羨慕他們都有水果糖吃,這些是當時還是很小孩子的我簡單的生活願望。
等到上了中學,這樣的原生家庭帶給我的,是很大的自卑感。我常年穿著一雙大拇指破洞的白網鞋,因為極力保護唯一的一雙鞋,我穿得小心翼翼,輕易不去洗它,怕洗多了會爛,在放學時候撿老師的粉筆頭去塗白,這樣可以穿得久一些。這是我做了很久的事情。我以這樣的方式去保護我唯一的鞋子。
原生家庭是把雙刃劍,可以磨礪自己,鞭策自己,也會帶來自卑脆弱,任何時候,我們無法選擇出生,但不能把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當作人生頹廢的藉口。
所有的經歷,只不過是上天考驗你,讓你做成最好的自己。
-
7 # 初出草窩的小兔
覺得非常大啊,在自己看來,因為三觀會隨著你視野的開闊,見識的增多而可能發生改變,但是個人的性格是很難去變的。
而你性格的形成,那肯定是在小時候來自於你周圍環境,還有家庭親人對你的影響,有句話說,三歲看老,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因為有時候觀察身邊的一些同伴和他們的家長,會發現有很多很多地方,他們和他們父母是如出一轍的,可能他們自己都注意不到,在很多觀念做法上他們都是非常一致的。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不僅僅說是家庭的教育,而是那種家庭的環境氛圍,父母的言行舉止,它就在潛移默化中去塑造了一個人。
確實可能隨著以後的長大去見了更多的人,更多的是受到了更多的教育,自己原生家庭的一些觀念可能我也會不認同,覺得是不對的。
但是有句話江山易改,本性難易,自己的很多性格在小時候就已經塑造成了,我的的觀念可以隨著見識的增長而改變,但是性格可能是很難去改變的,就算我知道我這個性格有哪裡不好或者是需要去改正,但是要我去改也是特別難的。
確實,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但是這絕對不會是一定的,你的原生家庭,說的再多,也只能是對你有很大的影響。
你要記得影響和決定,絕對不是劃等號的,它不管影響你再多,也不會決定你的一切,你自己才會決定你自己。
-
8 # 一個快餐店老闆
我們的原生家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問題:父母管教過嚴或不聞不問,父母的粗暴干涉不理解,父母的強制管制等問題,而且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會給人成年後造成很多心理創傷,甚至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格和對世界的看法。如何修復親子關係及原生家庭?
作為成年人,我認為我們應該意識到,我們無權去要求父母給予我們怎樣的理解和改變,畢竟他們給了我們最寶貴的生命,但是如何改善關係,其實要做的在我們自己。正如東野圭吾說那樣: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只能儘量打好它。最近看了一篇張德芬空間ceo盧熠翎的文章從《銀河補習班》看原生家庭的影響頗有感觸。剖析問題的本質,我們能夠意識到自己出現這類問題想要得到哪些支援,並默默的給自己這類支援,意識到此類支援只能向內求不能向外求,你就不會再寄希望改變他人,反觀自身提升自己。
作為成年人,我們有能力改變自己的人生,你可以選擇不原諒,但你一定要放下。
-
9 # 小飛人科比
每個人一生中都有兩個家。一個是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和兄弟姐妹。另一個是我們長大後,自己結婚後組建的家。 我們把第一個家叫原生家庭,後來組建的家庭稱為再生家庭。 1最近看到這樣一個問題,很有意思。 國外的影視作品裡,動不動就會強調心裡創傷,小時候被父母打過,上學時被老師當眾批評,當兵時候經歷太多生死,他們都會在成年後尋找心裡醫生,因為這些已經嚴重影響到他們的正常生活。 可是奇怪又諷刺的是,在中國從來就不把這些當回事。 小時候被父母打貌似是再正常不過的事,被老師當眾批評甚至打罵似乎就不應該記在心裡,就算軍人上陣殺敵,那也是本分,殺越多越自豪,極少就聽說有人就因此心裡扭曲。真的是中中國人耐造,外國友人太矯情了嗎? 並不是,人就是環境的產物,原生家庭每天的耳薰目染,就能把一個先天還不錯的孩子生吞活剝了。 就我個人的精煉來講,最好的答案,可能就是原諒,最好的方法,可能需要你親自來重塑雕像,不再依託任何人。當你不再抱怨原生家庭的種種,當你明白自己性情中有些負面的東西來源於哪裡,當你學會了與這些負面的東西和解並且慢慢去修正,當你學會了理解和原諒,開始用心去改善這一切,讓事情朝著一個樂觀的方向前進,這樣,一個新的我才會產生。不得不承認的是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特別大的,1,影響生活態度,如果當年能被更溫柔的對待,如果性格里張揚肆意的東西能被保留住一些,如果面對生活能夠有更個性的想法,如今是不是會活得更瀟灑!讓我們努力跳出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活出更優秀的自我!認同我的觀點的朋友可以雙擊關注,點亮紅心謝謝。
-
10 # 開張
原生家庭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是指兒女還未成婚,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新生家庭就是夫妻雙方組成的家庭,這樣的家庭不包括夫妻雙方的父母。影響
1.性格和思想
在好的家庭氛圍下長大的孩子是充滿自信的,相信美好,向陽而生喜歡正能量。而在糟糕的家庭氛圍下長大的孩子經常伴隨著自卑或者自大,心思敏感,多疑。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第一接觸的就是父母,父母為我們打造一個什麼樣的環境,我們就有可能變成一個什麼樣性格的人。父母將他們在原生家庭中得到的經驗傳給我們,我們又原樣複製給我們的孩子。這就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2.愛情觀和婚姻觀
原生家庭不僅僅是對影響著我們的性格和思想,對愛情和婚姻來說影響更大。我們如何愛一個人,如何經營婚姻,如何對待孩子都有我們父母的影子。童年時缺乏父愛讓女生期望找一個大叔,媽媽的乖乖男,更傾向於找個跟媽媽一樣的人;從小得不到的關愛,試圖從戀情中得到;甚至我們可能會在感情中成為自己兒時最討厭的父母的模樣。
克服人生真正有兩次成長,一是與自己和解,二是與父母和解。與自己和解即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是一個自我認知加深的過程,與父母和解則是接納父母的不完美。我們一般只會問為什麼我的原生家庭不好,有沒有想過父母的原生家庭是什麼樣的,正是因為他們從小聽到的看到的經歷過的就是這樣子的,所以他們在為人父母的時候就原樣對待自己的子女。他們沒有得到過愛的能力,如何好好愛你?《都挺好》裡面的蘇明玉,從小在重男輕女的家庭環境下長大還能堅持做自己完成二次成長,與父親和解。如果影響已經造成,我們要做的是正確認識自己,找到原因並且及時止損,因為我們不但要成為更好的自己還要成為我孩子更好的原生家庭呀!
-
11 # 十月有七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真的有很大的影響,人這一生會經歷兩個家庭,一個是出生和成長的家,就是原生家庭,一個是長大後自己組建的家,那麼原生家庭會帶來哪些影響呢?第一:影響一個人的性格行為。第二:影響生活的態度。第三:影響對愛情和婚姻的看法。第四:影響人生觀,價值觀。
-
12 # 起個名咋這難嘞
說起原生家庭,我們肯定都會想起前一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劇中的蘇明玉從小在極度重男輕女的環境下長大,母親強勢,父親軟弱。
她為了擺脫原生家庭,一直努力,拼命工作,終於成為了人人羨慕的獨立女性,可是到最後大家會發現她的身上仍然存留著母親的影子。
她性格強勢,無論是對待同事、朋友還是家人。
劇中有一幕:當她把父親蘇大強罵進醫院之後,她痛苦地說了一句:趙美蘭是我母親,她是我最討厭的人,可是我卻活成了我最討厭的人的樣子!
由此可見,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實在是不容小覷。
01
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其實原生家庭對人影響最大的時期,是孩子出生之後的1-36個月,也就是前三年。
這段時期,對於孩子的性格養成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孩子聽到的來自父母的語言越多,他學到的東西就越多。
課堂上,有一個女孩分享,說自己的父母都是不愛說話的人,家庭氛圍很安靜。因此在她在上高中之前,也特別不愛說活,性格很內向。
在上這堂課之前,我也不知道,原來從嬰兒時期,就要注重孩子的生長環境和氛圍。
孩子是父母的影印件,新生兒1-36個月的生長過程中,兒童出生後每秒鐘能夠產生700-1000條神經連線,父母的語言是刺激大腦發育的最好教育資源。
3000萬的詞彙差距會極大影響兒童在數學概念、讀寫能力、自我管理、執行力、批判性思維、情商、創造力和毅力等方面的表現。
02
原生家庭對於孩子在性格/行為/模式的影響是在3歲-13歲。
比如說支配性的父母,也就是性格比較強勢,不給孩子主動權,容易導致孩子具有依賴性,消極,且缺乏獨立性。日子久了,孩子可能會習慣性的認為,“所有的事情父母都替我安排好了,不用我去思考了”。
再比如,溺愛型的父母,容易導致孩子任性、驕傲、我行我素。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裡的一段話:“一直覺得家庭氛圍好的小孩很幸運,他見過好的感情是什麼樣的,擁有對健康的愛的敏銳嗅覺,很容易就往正確的方向跑。”
因為知道往正確的方向跑,所以總是過得很幸福,總能交到不同的朋友,然後從不同人那裡收穫到更多的溫暖和愛。
那麼在湊合、冷戰、吵架的夫妻關係下長大的孩子呢?
“不知道什麼是好的,要花很多力氣去踢開那些糟糕的。要碰壁很多年,才知道哪條路是對的
-
13 # 滄海蝴蝶43
雖然說心理學上說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性格、心理,甚至一輩子。但你已經23歲了上大三了,現在你的幸福和命運完全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
首先,試著去理解你的父母吧。站在他們的立場上想想,或許在那個年代,他們的結合也揹負過很大的包袱和壓力。他們面對著那個時代、面對著自己的父母、面對著當初的夢想,或許在這長時間的鍋碗瓢盆、油鹽醬醋中消耗殆盡了。這個時代變革的太快,所以他們沒有跟上變革的節奏、時代的步伐,不能給你溫馨的家庭和美滿的生活,在這裡,畢竟他們給了你生命,讓你和其他孩子一樣可以邁入大學的校園。所以,你可以選擇原諒吧~
其次,多去和你父母溝通吧。有了家庭和孩子後,我才明白了溝通在一個家庭裡的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生活中的很多不開心、不快樂和誤解,都取決於家庭成員之間交流的不順暢。記得曾有句話說,“愛,就要勇敢表達”。是的,不僅僅是愛,我們的委屈和快樂都需要表達。有了溝通才會有理解。你畢竟是他們的孩子,可以嘗試著放下抱怨和難過。找個合適的時機,多嘗試方式和父母真誠地談心溝通,找到問題的根源並想辦法去解決。人都是情感的動物。所以,你可以選擇理解吧~
也許你努力做了一切也收效甚微,那麼,請放開自己吧~不要因為父母的感原因,而讓自己悲觀沮喪,這只是自己懲罰自己,於事無補。作為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你的前途充滿了未知的可能和挑戰,你的命運完全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走上社會,你就會明白,這些長大過程中的陣痛和難過,都是你未來成長道路中難得的積澱和財富。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你已練就了強大的心理和堅強的意志,你會更加地從容和平靜,心存美好,遇見美好,找回真正的自己。
-
14 # 讓文字成為音符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身邊有個朋友,他爸媽是那種極度虛榮之人,在外人面前總是光鮮亮麗,其實家裡破敗不堪。朋友小時候家境確實可以,可是他爸是這山看著那山高,經營東西從不堅持,賺的多的時候就幹,賺的少的時候就撤,他媽又是懶散的性子,還極度愛炫耀,小孩子是看不懂家裡的事的,人前靚麗的日子讓朋友小時候覺得家裡很富裕,朋友長的也好看,別人也總誇,這樣就養成了自尊心特別強的性格。他爸媽極度嬌縱他,什麼事情都不讓他做,全包全攔,他自己什麼事幹不了,而內心又特別想做成一件事,也覺得自己能做好。因為沒有處事的經驗,長大之後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害怕,一事無成,整日自怨自艾,沒有自信,怯與交流,形成了孤僻的性格。父母的教育影響了他的一生,真是幸福的人生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生用一生治癒童年。
-
15 # 喵楞果子愛生活
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確實很大,大到可以影響人的一生。我所說的影響主要是父母的性格,家庭的和睦程度,因為物質因素的影響並不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比如說一個容易成功的人,內心肯定是不缺乏愛,並對這個世界和周圍的人充滿愛。而且他們大多擁有健全的心理素質,以及好的性格。而這些都受到父母性格和家庭是否和睦很大的影響。如果父母的性格溫和,對孩子充滿耐心充滿關心和關愛,家庭關係融洽,家庭氛圍和睦,那孩子的內心肯定是充滿了安全感和溫暖,他能感受到來自家庭和周圍人對他的愛,因此童年會比較幸福。而一個幸福的童年則是充滿童真的,這些童真足以給孩子的心理撐起大大的保護傘,讓他們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更加自信和堅強,讓他在以後遇到各種挫折時都能以良好的心態來面對,不會輕易崩潰!甚至到他成人組建家庭後,他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愛人和孩子,他的孩子以後肯定也是不缺乏愛的肯定也是優秀的,這是一個良性迴圈。而如果父母或者父母中有一方脾氣不好,家庭關係不和睦,整日充滿爭吵,父母對孩子也缺乏耐心和關愛,對待孩子總是棍棒式教育,那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無疑是在增加傷口,因此孩子的童年不幸福,童真也會早早丟失。由於整日裡考慮的都是那個年紀不該考慮的事情,這樣會引起孩子心理早熟,或者心理叛逆。一個心理不健康的孩子,那心理素質就會差,如果心理素質差,工作和學習肯定受到很大影響。當面對挫折時也就更容易衝動甚至做傻事。當以後他談戀愛或者成家了,那必然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而這就是一個惡性迴圈。因此,社會要想高速文明發展,那就要注重家庭,注重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更加註重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
-
16 # 0沉默的陌生人0
我覺得影響還是挺大的。
就拿我身邊的一位朋友來說吧,他是挺積極向上、有正能量的一個人。
但是我發現,當你信任他讓他去做事的時候,他卻百般推脫。
談到具體原因,他說害怕自己做不好,讓領導失望,更讓自己失望。
我說你都不肯試一下,怎麼知道自己做不好呢?
話題聊得更深入一些,我才知道問題出在他的父母身上,從小,他做的任何事情、任何決定都得不到父母的認可或肯定,更不用說讚美了。
他們習慣打擊他,奚落他。長久以來,他的自信就這麼一點點的被抹掉了。
以他的工作能力,領導派給他的任務他是完全可以完成的,就這樣,一個個機會都被他錯過了。
最終,他不可避免的出現在裁員名單上。
所以你看,原生家庭給你的,不是你自己的。你完全可以隨意改變,接受新的,擯棄舊的。
如果你抱著不肯鬆手,最後受害的是自己。
-
17 # 橘姐2020
我想說影響特別大,原生家庭直接影響一個人的人生觀,還有價值觀,還有生活理念,這些都跟原生家庭有著密切關聯。因為從小到大受到的薰陶和教育,對一個人的一生影響相當大,很難改變。
-
18 # AK鬼靈
我覺得原生家庭父親如同天空,母親如同大地。孩子成年才能真正的獨立於原來的世界,開闢自己的天地。
父母那一輩是因為社會的原因 ,他們無暇顧及和體會精神層面的東西, 所以原生家庭很大程度影響孩子的一生,我們首先需要去思考父母行為背後的真實動機, 去理解 原諒。
想想你想成為什麼樣子的人,努力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慢慢調整重塑自己。
我從步入大學以後,經歷了很多,發現原生家庭對自己許多負面影響,進而憤怒的想去擺脫而不得,而後逐漸明白這些根深蒂固的影響。
當五年後第一次聽到原生家庭這個詞後,突然就願意去選擇和解,當不再帶著認為所有都是不好的想法再去觀察,發現父母忽然有很多的不合適,但還好也有許多好的。
-
19 # 廣東小群姐
我的原生家庭很好,至少對我來講是好的,家庭和睦有愛,雖然窮,但是不偷不搶,自己掙錢自己花,父母教導我們要謙虛有禮,尊重長幼,善待別人,我一直都把這個記在心裡,希望以後也能這樣教育我的下一代
-
20 # 饒河胖胖妞妞
大,太大。比如我的原生家庭是快樂很少,煩惱和吵罵聲很多的一個家庭~父母常常發生爭執,因為錢,因為孩子,因為與外人相處……,總之,各種吵鬧,甚至上演全武行!直到如今,我的父母已經很老很老,但是即便是對待兒女他們也依然保持著這樣的狀態:自私,冷漠,貪婪。所以,我們兄弟姐妹共同的性格特點中都有這樣的特質:自卑,暴躁,敏感多疑,不善於與人溝通。至於全家人之間的關係,我覺得也不好,尤其是我們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十分糟糕,我們的回憶裡大多是不愉快的記憶,很難找尋到父母給予的溫暖和愛撫。現在,我們都在努力拜託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負面影響,但是真的很不容易改變。
越來越覺得一個人的成長與他的原生態家庭有著特別密切的關係,原生態家庭的完美與否與個人的性格,行為,甚至於個人的幸福感,成功的概率都有著直接的關係。因為這個原生態家庭是在個人未走入社會的家庭,這時候的家庭成長環境對個人的影響是終生的。身邊有一個特別親密的人他的原生態家庭模式是父母經常吵架,通常是母強父弱,母親經常非打即罵孩子,且父母都是那種信口開河沒有責任感,只顧眼前利益,只考慮自己感受自私自利唯利是圖的人,只要自己沾光不吃虧就好,導致朋友在踏入社會後,有時無法聽他的建議,他認為別人很霸道在強制他在做某件事,和他的父母一樣,其實朋友們給他的建議是想讓他少走彎路都是些中肯的建議,他經常也會信口開河,有意思的表現,做事沒有主見做經常前怕狼後怕虎,有自私的表現,踏入社會前期不知道什麼叫溫暖,這是他自己說的原話,到現在踏入社會十多年了身上的毛病不能說沒有但是好很多,他自己也在努力改變,所以我們每個人不要把原生態家庭當做不可能成長不改變錯誤的藉口,因為以後的幸福,快樂都長握在自己的手中,過去在原生態家庭如發生的事你不需要負責任,但是從以後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個決定自己都要因為負起責任。請每一個人記住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態家庭,過去不對的事情不要在持續下去,過去好的經驗要傳承下去,這就是自己再造了一個原生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