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這個詞,描述的不是你要做的工作,而是你要成為的角色。你的導演身份是全天候的,所以你作為“導演”,感官也要24小時處於啟用狀態。沒錯,導演的感官就像蜘蛛俠的“蜘蛛感官”一樣。你今天看到的某個畫面、某個主題或者某句話,都可能對你明天的拍攝有幫助。
比如這個:這張照片是由攝影師奧迪德·巴利爾迪(Oded Balilty)拍攝的普利策突發新聞攝影獎獲獎作品。畫面上,一位猶太婦女正在隻身阻擋以色列安全部隊強制性拆除在約旦河西岸的猶太人定居點。看圖時我希望你們關注構圖和攝影機的角度。如果用老生常談的“三三法則(rule of three)”來看接下來這張照片,我們立刻就會明白為何這張照片如此震撼。
我們的關注點如下:
·超過三分之二的畫面在擠壓不到三分之一的畫面
·畫面的明暗對比
·照片的拍攝角度呈現了執法人員的真實數量(從這個視角看去,甚至連小山上的人看起來也在一起推擠這位婦女)
同樣,這張照片的畫面可以使你想象出在這之前和之後都發生了什麼。你會想到傳說中的大衛與巨人歌利亞之戰。這裡是一位婦女對抗整支軍隊。
但事實的確如此嗎?
事實是:這位猶太婦女可能只在對抗一兩名士兵,其他士兵可能都沒有注意到她的存在。這張圖片捕捉的瞬間可能只存在了一秒鐘;這是一個只存在於這張圖片中的故事。為什麼呢?
因為照片的拍攝角度和抓拍時機。如果照相機沒有與柵欄保持一線,我們就無法看到如此明確的分界線。如果拍照的角度高一點,我們就能看出這位婦女對抗的只是一塊盾牌,而其他士兵不會遭遇任何抵抗,因為柵欄的另一側沒有其他人了。
這個故事只存在於這個畫面中,因為拍攝的角度和照片的構圖創造出了一種從未存在過的真實。讓我們再做一個實驗。將照片裁剪編輯一下(見下圖)。注意到區別了嗎?在左圖中,我們透過剪裁圖片,給了猶太婦女更多的畫面空間,使她看起來更強了。如果我們水平翻轉圖片,如右圖所示,我們甚至會覺得她在較量中佔了上風。
跳出觀眾的視角,我們可以看到更多,但最終也要回到起點,為你的觀眾展現你為他們準備的故事。
我們選擇觀眾可以理解的語言去講述故事,並且用盡全力使觀眾最後看到的故事,接近那個最初在我們腦海中形成的故事。如果兩個人來自不同的國家,說著不同語言,他們是無法交流的。交流才是關鍵所在。優秀的導演在拍電影時,會精心挑選組成故事的每個畫面和聲音。拍電影就像把一張畫變成一片片的拼圖。
接著,在保證原本故事完整性的前提下,剪輯師和導演再把拼圖重新組合起來。當觀眾看到影片時,他們會像在一片片拼拼圖一樣,體驗每個鏡頭和每種聲音,而重點是要確保他們能把拼圖拼成原樣,也就是理解故事的原意。
畫面是強有力的工具,因為畫面可以突破語言的障礙。無論你來自何方,你看到的畫面都是一樣的。
畢竟世界上只有一種每個人都能理解的語言:視覺語言。
“導演”這個詞,描述的不是你要做的工作,而是你要成為的角色。你的導演身份是全天候的,所以你作為“導演”,感官也要24小時處於啟用狀態。沒錯,導演的感官就像蜘蛛俠的“蜘蛛感官”一樣。你今天看到的某個畫面、某個主題或者某句話,都可能對你明天的拍攝有幫助。
比如這個:這張照片是由攝影師奧迪德·巴利爾迪(Oded Balilty)拍攝的普利策突發新聞攝影獎獲獎作品。畫面上,一位猶太婦女正在隻身阻擋以色列安全部隊強制性拆除在約旦河西岸的猶太人定居點。看圖時我希望你們關注構圖和攝影機的角度。如果用老生常談的“三三法則(rule of three)”來看接下來這張照片,我們立刻就會明白為何這張照片如此震撼。
我們的關注點如下:
·超過三分之二的畫面在擠壓不到三分之一的畫面
·畫面的明暗對比
·照片的拍攝角度呈現了執法人員的真實數量(從這個視角看去,甚至連小山上的人看起來也在一起推擠這位婦女)
同樣,這張照片的畫面可以使你想象出在這之前和之後都發生了什麼。你會想到傳說中的大衛與巨人歌利亞之戰。這裡是一位婦女對抗整支軍隊。
但事實的確如此嗎?
事實是:這位猶太婦女可能只在對抗一兩名士兵,其他士兵可能都沒有注意到她的存在。這張圖片捕捉的瞬間可能只存在了一秒鐘;這是一個只存在於這張圖片中的故事。為什麼呢?
因為照片的拍攝角度和抓拍時機。如果照相機沒有與柵欄保持一線,我們就無法看到如此明確的分界線。如果拍照的角度高一點,我們就能看出這位婦女對抗的只是一塊盾牌,而其他士兵不會遭遇任何抵抗,因為柵欄的另一側沒有其他人了。
這個故事只存在於這個畫面中,因為拍攝的角度和照片的構圖創造出了一種從未存在過的真實。讓我們再做一個實驗。將照片裁剪編輯一下(見下圖)。注意到區別了嗎?在左圖中,我們透過剪裁圖片,給了猶太婦女更多的畫面空間,使她看起來更強了。如果我們水平翻轉圖片,如右圖所示,我們甚至會覺得她在較量中佔了上風。
跳出觀眾的視角,我們可以看到更多,但最終也要回到起點,為你的觀眾展現你為他們準備的故事。
我們選擇觀眾可以理解的語言去講述故事,並且用盡全力使觀眾最後看到的故事,接近那個最初在我們腦海中形成的故事。如果兩個人來自不同的國家,說著不同語言,他們是無法交流的。交流才是關鍵所在。優秀的導演在拍電影時,會精心挑選組成故事的每個畫面和聲音。拍電影就像把一張畫變成一片片的拼圖。
接著,在保證原本故事完整性的前提下,剪輯師和導演再把拼圖重新組合起來。當觀眾看到影片時,他們會像在一片片拼拼圖一樣,體驗每個鏡頭和每種聲音,而重點是要確保他們能把拼圖拼成原樣,也就是理解故事的原意。
畫面是強有力的工具,因為畫面可以突破語言的障礙。無論你來自何方,你看到的畫面都是一樣的。
畢竟世界上只有一種每個人都能理解的語言:視覺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