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村諸葛
-
2 # 80後談情感
贍養父母,是為人子女應盡的義務
第一眼看到這個問題 ,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很氣憤,一對父母能養幾個孩子 ,到頭來這麼多孩子卻不能贍養一對父母,真是沒有人性。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動物尚且如此,何況人乎?
儘管現在法律對不贍養父母行為有相應的條款,但是不得不說,法律能保證孩子付出金錢,卻無法讓他付出親情,這一點著實讓人感慨。
老人的生存問題好說,但是老人內心對親情的期待恐怕仍會落空。
1、不得不承認,我們所付出的孝順,遠不及父母的養育之恩。
試想一下,父母自打生下孩子,幾乎是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孩子身上。忍受生產的巨大疼痛,沒日沒夜的餵奶,生病了更是一眼都不敢合。
好不容易等到上學了,各種補課班貴的嚇人,看了好久的包不捨得買,給孩子買完全不猶豫。
等到孩子結婚生子了,又要替兒子承擔起照顧孫子的責任。
這就是父母,為了孩子付出所有。他們不期望孩子如何回報,只希望孩子有時間能常回家看看。
2、有時我在想,人性的特點可能就是健忘和同情弱小。我們不自覺地就會看淡或遺忘父母多年的辛苦付出,卻無法控制自己對孩子的愛。
再不孝順的人,當有了自己的孩子時,都會給他無私的愛。
這種愛彷彿永遠是無限向下傳遞的,而向上對於父母的愛,卻少得可憐。
如果可能,我想勸父母,即使有孩子,也別失去自我。
孩子終究會長大開始自己的生活,而我們要有自己的情感寄託。
3、養育孩子,教育是重中之重
在孩子幼年時,教育是最不能忽視的。
很多成年人的心性跟幼年時候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小時候能把父母辛苦工作看在眼裡的孩子,長大以後往往更能理解父母的不易。
能看到父母對長輩的孝順,從小耳濡目染,會把這種美德溶在骨子裡。
讓孩子從小懂得這些做人的道理,比給他一味的溺愛更有價值。
告訴孩子這些做人的道理,培養正向的三觀,就是留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
4、善待父母,就是善待自己
中國有句話叫“子欲養而親不待”,父母和子女的緣分只有一次,無論這輩子愛與不愛,來生都不會相見。
我見過很多人在父母去世後撕心裂肺地號啕大哭,他們自己也知道盡管聲音再大,再悲痛,對父母都於事無補了,只能透過哭一哭來放過自己。
趁父母還在,多回家看看。
趁父母身體健康,多帶父母出去走走,欣賞下四季美景。
有些嘮叨,只有在父母那能聽到。
只有在父母跟前,我們才有機會做回孩子。
你我共勉!
回覆列表
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老人。如今法律對於老人很照顧的,基本上這種情況找法律部門的話可以強制讓幾個兒子出錢,姑娘照顧,這樣姑娘也能減少負擔。法律對於不孝孩子有懲戒制度的,放心。雖然自己兒子不想告也覺得丟人。可仔細想想,面子重要還是自己姑娘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