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歡樂人生16888
-
2 # 書劍說三農
1.品種結構不合理,造成需求矛盾。我一直強調,目前中國農產品銷售難的根本問題是結構矛盾,不是供求關係和資訊不對稱等方面的矛盾。以2款產品來說明,1個是大白菜,去年的大白菜爛市,今天市場大白菜批發價1.3元一斤;另一個就是白蘿蔔,前幾天雲南白蘿蔔0.15元一斤還沒有人要。什麼原因,相反青椒,尖椒,無筋豆,西紅柿,蒜薹等產品居高不下,難道雲南現在就種不出這些東西?結構不合理。
2.天氣原因。去年年底持續的冷寒天氣和今年開春持續的雨水偏少,蔬菜量減少。還是那些主產區,還是一樣的規模,量減少就壓垮駱駝最後的一根稻草,蝴蝶效益很容易顯現。這類產品的代表就是大蒜,土豆,紅薯,西蘭花,荷蘭豆等。
3.市場推手。這個問題不詳細說明。意思就是說,蔬菜本身可以不漲價,可以溫和執行。市場力量藉助其他產品漲價勢頭,順勢推高價格。這個看不見的手很厲害,只是很少人的視角關注。
如果要對影響蔬菜等農產品的主要因素排序,我的答案是:結構,天氣,市場力量,物流成本及資訊分享。技術和規模都趨於成熟和穩定,對當前市場影響很小。
個人預估,至少還要15天左右的時間,蔬菜行情才有所緩解。青黃不接最難受,作為普通老百姓,如何管理好菜籃子這是經濟也是民生。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3 # zhang
我們平時所說的春淡期、秋淡期正是一年中蔬菜供應青黃不接的時候,每年的春分前後、秋分前後的一段時間內總會遇到的價格波動格外頻繁,今年只不過由於天氣原因和種植意向調節失諧而造成的春淡期延長,所涉及到的範圍更廣,從而引起菜價堅挺而已。
全國的蔬菜種植規模其實並沒有減少,蔬菜供給的總體過剩產能仍然如舊。今春菜價居高不下,應該與前幾年同期的蔬菜交易疲軟,種植戶利潤微薄連在一起研究,以致於大多數基地和散戶對春淡期的蔬菜收成收益希望降低,不約而同地種植春夏之交期的品種,到處可見瓜豆、茄果類大規模栽培,皆因這類作物往年經濟效益較好,大家競相仿效,似乎已經無可避免。顯而易見,即將到來的春夏之交,也一定是蔬菜供給格外充足的時候,屆時即使市場蔬果成交活躍,菜價必然不再堅挺,有些品種甚至於又會遭遇到滯銷的窘境。
蔬菜價格上漲的路有多長,下降的路也有多長,作為生產經營者,更要看重未來的農產品價格趨勢,儘量做到未雨綢繆,早作準備,適時調整種植結構,讓收穫的蔬果在市場最需要時上市,既保障了供給,又為自己獲得喜悅的收益,何樂而不為呢!
-
4 # 25825you
去年同期菜價跌的太狠,再加上去年秋冬蔬菜嚴重滯銷,兩種因素疊加,造成蔬菜種植面積急劇減少,進而導致今春菜大幅上漲,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對去年菜價的一種補償,屬於恢復性上漲,另外天氣因素也是助推菜價上漲的一個重要因素,綜上所述,如果中後期天氣壯況相對良好的話,越夏菜大跌的機率也就大大增加了。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夲人從事農業種植數十年,裡邊酸辣苦甜皆有,單從蔬菜方來說,辛苦勞累暫切不說,光投資方面年年增長,再加上現在環保查的嚴,大多人天事可作,都加入到種菜這個行業,產品多時嚴重滯銷,勞作一料也掙了多少錢,至於今年菜價高,是大面積沒下來,誰知道往後菜價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