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帶刺的麵包
-
2 # 紅楓文史娛
大陸先後出品過兩個版本的電視劇《搭錯車》,一部是李雪健殷桃版,另一部是馬少驊關曉彤版,都是改編自臺灣同名電影,可看過的觀眾都知道,片名跟內容沒有任何關係,那就奇了怪了,為什麼這部電影當初會叫《搭錯車》呢?
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原來,1983年這部電影拍攝之初,名字叫《酒幹倘賣無》,沒錯,就是很多人都耳熟能詳、催人淚下的那首歌,同時也是這部電影的名字,可問題恰恰就出在這首歌身上。
當時,這首歌的詞曲作者侯 德 健跑到了大陸,那時兩岸還沒有開放,處於敵對狀態,哪像現在灣灣的各路歌手、影星如過江之鯽一般跑到大陸來發展。
小侯同學一跑,灣灣不幹了,所以《酒幹倘賣無》被禁。
眼看著心血要付諸東流, 這部片子的投資方——香 港新藝城影業臺灣分公司很是著急,使出渾身解數極力爭取,最終的結果是,歌可以放進電影裡,但片名必須改,於是,有人提出《歌女情》,顯然太老套了,《酒瓶與奶瓶》,又有點搞笑,《啞巴與歌女》,太直白,想來想去也沒想出什麼好名字。
可是,距離公映日期實在太近,最後劇組靈機一動,前冠後戴,將此前想拍卻沒拍成的另一部電影名字安到了這部上面,於是,陰差陽錯,《搭錯車》就這樣面世。那麼,前一部沒拍成的電影講了什麼呢?就如同片名一樣,是說一幫人從臺北搭錯車到高雄,在車內發生很多胡胡鬧鬧的事情。當時,這部真正的《搭錯車》劇本都寫好了,工作人員和導演也都已經請妥,只是老闆黃百鳴覺得這劇本很無聊,直接給斃掉,沒想到卻因為安在後一部電影上而名聲大噪。
按黃百鳴的話說,“本來沒有病的我,看完那個劇本,差點兒生起病來。本來是個父女倫理親情的故事,但劇本寫到中 美 斷 交,群眾示 威、暴 動……把它寫成一部政 治片……”
中途又換過一個編劇後,從導演到黃百祥還是都不滿意,寫得老氣橫秋,無奈,黃百鳴只好親自上陣,用了48小時,寫出了這部感動千萬觀眾的電影故事。
所以,大家都明白了吧,《搭錯車》就是一部純正的親情倫理片,是香港新藝城影業在臺灣成立分公司後要拍的第一部電影,起初因為侯德健的原因被禁,《酒幹倘賣無》原名不能使用,才改為現在這個片名。
至於後來人猜測的什麼女主人公在人生道路選擇上搭錯了車,還有什麼政治意義和象徵意義,純粹是主觀臆測,編劇黃百鳴自己都哀嘆:
“天啊!我寫劇本時,真從沒有想過這些啊!”
回覆列表
電視劇《搭錯車》是根據同名電影改編的
《搭錯車》電影原名是《酒幹倘賣無》但這首歌在臺灣被禁播。如果仍以這個名字命名,那電影也別想播了,所以只好改名。想來想去都找不到比《酒幹倘賣無》更貼切的名字來替代了,可能也是時間緊迫,乾脆就用上一個劇本的名字《搭錯車》好了,這個跟劇情毫無關係的名字至少不會誤導觀眾或者損害電影本身。於是《搭錯車》就陰差陽錯地成了這個電影的正式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