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行營老狼

    從魚鉤的製作材質來看釣魚的發展史

    石器時代的魚鉤

    人類的6000多年的文明史,經歷了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蒸汽時代和現在的資訊化時代。垂釣作為原始人類獲得食物的重要途徑,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

    中國的考古學家在發掘西安半坡的仰韶文化遺址,發現製作精良的骨質魚鉤,而在同屬於新石器時代的大汶口文化遺址、黑龍江的寧安遺址、河北唐山市的大城山遺址、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的阿善遺址都發現了骨質的魚鉤,這也說明了在當時釣魚已經成為原始社會的普遍現象,是人們日常生產勞動,獲取食物的重要途徑。

    青銅時代的魚鉤

    到了商周時期,中國開始進入青銅時代,人們用青銅鑄造各種器具,有生活用品、祭祀用品、勞動工具、刀劍長矛等,當然也包括魚鉤。1988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省的塔山遺址發掘中發現了鑄造於春秋戰國時期的一枚魚鉤,做工非常精細。

    從這一時期開始,垂釣也真正開始有了文字記錄,而舜就是進入人們視野中的第一個釣魚人。據說,但是舜為了調解雷澤地區的爭鬥,帶著魚竿和魚鉤,遊說各方,餓了就釣魚來充飢,最終平息了風波。姜太公釣魚幾乎是家喻戶曉的故事,渭水邊直鉤釣王侯,他也被視為釣魚人的祖師爺,姜太公釣魚對垂釣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自此後釣魚並不只是為了充飢而是賦予了更多的意義。

    鐵器時代的魚鉤

    到了東周戰國時期,中國進入鐵器時代,魚鉤的材質也進一步升級。1964年,在遼寧撫順市蓮花堡出土了完整的戰國時期鐵魚鉤。無獨有偶,1982年,湖北江陵南桓水門戰國遺址中也出土了一枚鐵魚鉤。此後的2000多年間,魚鉤的材質一以鐵質為主,一直沿用到現在。

    成本較低鑄造容易的鐵質魚鉤,促進了釣魚文化的蓬勃發展,釣魚也從以前的生產勞動上升為休閒娛樂的運動,甚至衍生出了許多文化內涵。東漢時期的嚴子陵在富春江邊隱而垂釣;唐朝的文人李白、杜甫、張志和、柳宗元等等,他們或以垂釣休閒怡情,或以垂釣寄託政治抱負;到了宋朝垂釣更成為了皇家與大臣們溝通感情的方式,每年皇帝都會舉辦“賞花垂釣大會”,受邀的大臣吟詩垂釣盛況空前。

    釣魚成為人們廣泛喜愛的運動

    宋代學者邵雍《漁樵問答》一文寫道:“樵者問漁者曰:‘子以何道而得魚?’曰:‘吾以六物具而得魚。’樵者請問其方。漁者曰:‘六物者,竿也,綸也,浮也,沉也,鉤也,餌也。一不具而魚不可得。’”垂釣的這六物,至今仍是釣魚人外出釣魚必備的器具,可見當時人們對垂釣已經有了很深的瞭解。

    三百多年前,世界聞名的釣魚大師愛扎克.沃你頓曾預言:釣魚將成為全世界人民廣泛喜愛的活動。時至今日,釣魚已成為許多人閒暇時休閒娛樂的戶外運動方式,僅在中國就有5000萬到6000萬的垂釣愛好者,這也促進了周邊產業的發展,釣具產品越來越豐富,休閒垂釣場所出現在各地,垂釣賽事百花齊放,人們在越來越便利、輕鬆的條件下盡情享受垂釣帶來的快樂。

    ——上弦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陰宅怎樣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