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5
回覆列表
  • 1 # 林一Gerry

    說起曹操,在中國真可謂是婦孺皆知了,很多人都能說出一兩個故事來,或是一些名言、歇後語什麼的。比如“說曹操,曹操到”這句話,連不識字的老頭都會說。

    可是,要說起人們對曹操的印象,恐怕大多都是負面的。羅貫中的一部《三國演義》,把曹操“奸雄”的形象,烙進了無數人的腦子裡,而且人們腦中會尤偏重於“奸”字,“白臉的曹操”那可是人盡皆知的。

    但其實,《三國演義》裡的曹操,與歷史上的曹操,出入是很大的。歷史上的曹操非常傑出,而且功績卓著,《三國演義》的母本《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為“超世之傑”。偉大領袖毛主席也非常喜歡曹操,並多次作出正面評價,為曹操翻案。

    而作為我們又能從曹操的身上看到哪些優點並且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胸懷天下,維護統一

    曹操在這一點上至少有以下兩點表現:

    一是當董卓禍亂京都、殺太后及弘農王后,曹操拒絕與董卓合作,而是“散家財,合義兵”,積極起兵討伐董卓,並在戰鬥中奮勇當先,而且還捱了一箭,差點把命丟了;

    二是當袁紹拉攏曹操改立劉虞為帝時,曹操義正辭嚴予以拒絕,而是擁護現有的漢獻帝,維護統一:

    “董卓之罪,暴於四海,吾等合大眾、興義兵而遠近莫不響應,此以義動故也。今幼主微弱,制於奸臣,未有昌邑亡國之釁,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諸君北面,我自西向。”

    雖然當時實際上處於分裂狀態,但因有皇帝在,名義上還是統一的漢家天下。而不管曹操用意何在,其伐蜀伐吳,本質上也是追求國家的統一。

    秉公執法,不畏強權

    曹操第一個官職是在二十歲時當上洛陽北部尉,負責首都洛陽的治安。據易中天說,這個官相當於副縣級公安局長。

    洛陽乃是東漢首都,官宦豪強富商雲集,這些人都是有權有勢,不好得罪的。在曹操就任前,前幾任治安官都不敢輕易去觸犯豪強,因而首都北部地區治安很差。但曹操一上任,便先拿豪強開刀,“五色棒”名聞天下:

    造五色棒,縣門左右各十餘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強,皆棒殺之。後數月,靈帝愛幸小黃門蹇碩叔父夜行,即殺之。京師斂跡,莫敢犯者。

    後來,黃巾軍起義時,曹操當上了濟南國的國相。東漢時,封國的國相相當於郡守。在曹操到任之前,濟南國下轄的十多個縣的官員依附權勢,貪腐成風,而且之前的國相置若罔聞,使得這些官員無所顧忌。曹操到任之後,對治下有貪腐行為的官員,一律舉奏免職。於是“小大震怖,奸宄遁逃,竄入他郡”。

    志存高遠,積極進取

    曹操小時候的故事不多,史載其“任俠放蕩,不治行業”,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調皮搗蛋,不務正業。但頑皮乃男孩天性,何況其出身官宦之家,身邊又盡是袁紹這些紈絝子弟。不過,長大後的曹操確實是有遠大志向的:

    “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使世士明知之”,這是曹操一開始的志向,意思就是想當一個好郡守,一個名郡守。

    “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慾望封侯作徵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這是黃巾軍起義時,曹操的志向,就是要當一個為國平叛的將軍。

    而從董卓生亂後,曹操的志向就變成了“平天下”,一直到老。這在他的詩中有充分體現,比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等。

    熱愛學習,重視教育曹操曾說:“長大而能勤學者,惟吾與袁伯業耳。”袁伯業即是當時的山陽太守袁遺,當時有名的博學之人。關於曹操愛學習,引證裴松之注的《三國志》中下列材料:

    1.博覽群書,特好兵法,抄集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孫武》十三篇。——孫盛《異同雜語》

    2.於是權臣專朝,貴戚橫恣。太祖不能違道取容。數數幹忤,恐為家禍,遂乞留宿衛。拜議郎,常託疾病,輒告歸鄉里;築室城外,春夏習讀書傳,秋冬弋獵。——王沈《魏書》

    3.故以四時歸鄉里,於譙東五十里築精舍,欲秋夏讀書,冬春射獵,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絕賓客往來之望,然不能得如意。——《魏武故事》

    4.是以創造大業,文武並施,御軍三十餘年,手不捨書,晝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王沈《魏書》

    其實,曹操寫下的諸多詩篇,就完全可以說明曹操是一個愛讀書愛學習的人。在同時期的政治家中,在文才方面,沒有人能超越曹操。文、武、政三者兼優,曹操在後世也是少有比肩之人。

    曹操不僅自己愛學習,還很重視學校教育。建安八年(203年)秋,曹操下令說:“喪亂以來,十有五年,後生者不見仁義禮讓之風,吾甚傷之。”因命郡國修建學校,興辦教學。

    崇尚節儉,不好華麗

    手握極權,在物質享受上,可以做到隨心所欲,但曹操卻“雅性節儉,不好華麗”,這一點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據《魏書》記載:後宮衣不錦繡,侍御履不二採,帷帳屏風,壞則補納,茵蓐取溫,無有緣飾……常以送終之制,襲稱之數,繁而無益,俗又過之,故預自制終亡衣服,四篋而已。

    《傅子》中說,曹操嘆惜併為扭轉當時嫁娶的奢侈之風,率先垂範,嫁女兒“皆以阜帳,從婢不過十人”。這對於曹操這樣的地位來說,實在算是“寒酸”了。

    曹操在自家實行嚴格的節儉制度,以至於三兒子曹植的妻子衣著較為華麗,被他看見後,竟以違反家規賜死。

    心繫蒼生,保護百姓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這句詩充分表現了曹操心繫蒼生的情懷。戰爭年代難免是要傷害到老百姓的,但曹操還是儘量地保護老百姓。割發代首的故事,歷來被用來說明曹操之奸,但其實不然。

    一方面,這個例子確實能說明曹操嚴於律己。要知道,在當時的觀念中,割發也是一種極大的恥辱,曹操能用這樣的刑罰對自己,是最大限度表明嚴於律己的誠意。另一方面,此例也表明曹操心中是愛護百姓的。曹操曾多次下令要善待百姓,下為《魏書》記載:

    去冬天降疫癘,民有凋傷,軍興於外,墾田損少,吾甚憂之。其令吏民男女:女年七十已上無夫子,若年十二已下無父母兄弟,及目無所見,手不能作,足不能行,而無妻子父兄產業者,廩食終身。幼者至十二止,貧窮不能自贍者,隨口給貸。老耄須待養者,年九十已上,復不事,家一人。

    意思是說,因為天災人禍(戰爭),對老幼這些不能自養的人,實行國家供養,對家有九十以上老人的,免一人徭役。其實,曹操打擊豪強,舉辦學校,提倡節儉,等許多措施,也間接地給老百姓帶來好處。

    其實,曹操身上的優點不止這些。比如他還尊重人才、求賢若渴,他曾多次發令,讓部下舉薦賢能之人。一句“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反映的正是曹操求賢若渴之心。像陳琳那樣罵他,他還是既往不咎,任用陳琳為文書。

    當然,曹操身上也確實存在許多不可取之處,尤其是被很多人耿耿於懷的“奸詐”,但我覺得生在那樣的時代,處在那樣的地位,如果老實敦厚,恐怕早就死幾百次了。

    劉備不詐嗎?諸葛亮不詐嗎?劉璋不詐,結果呢?孫權不詐嗎?把關羽頭送給曹操何意?袁紹袁術個個詐。所以那就是一個爾虞我詐的時代。從這一角度說,曹操的“奸詐”就是一種不得不有的生存智慧。

    只有這樣理解曹操的所謂奸詐,我們才能對曹操建立一個客觀公正的認識,才能充分發現曹操身上的可取之處。從而學習到他身上這些對我們有用的優點。

  • 2 # 一念君心

    曹操作為一個宦官之後,沒有顯赫的身世,但是他能夠在三國軍閥割據的亂世張繼擊敗其他勢力,甚至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當時實際掌權者,建立了三國稱霸一方的曹魏集團。

    1、愛惜人才

    人預成霸業,僅憑一己之力是不可能的,自己只是一個管理人才,必須招納人才為我所用。曹操愛惜人才是出了名的。就曾在《短歌行》裡就提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來表達出自己對人才的渴望。

    2、越挫越勇

    曹操也雖然手下人才眾多,兵多將廣,光手底下的謀士就有一百多人,但是他也不是百戰百勝。相反,他也打過很多敗仗。比如赤壁之戰、漢中之戰、宛城之戰等,比如歷史上很非常出名的赤壁之戰,曹操被孫劉聯軍打得落荒而逃。曹操的20萬人,幾乎全軍覆沒,

    3、懂得審時度勢

    曹操後來越做越大,越做越強,他為什麼能笑到最後呢?要知道曾經很多人都比他強,比如袁紹、袁術、劉表等,他能笑到最後很大的原因就是自己能夠審時度勢。知道自己在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事兒。

    東漢末年,曹操官至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挾天子以令諸侯,實際上他才是大漢的實際掌權者,這時候,有不少人勸他漢室氣數已盡,丞相應該黃袍加身,改朝換代,但是他至死也沒有那麼做,因為他深知,當時還有蜀漢和東吳,若自己稱帝,必定引起群起而攻之,自己將身敗名裂,前期的袁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深知,皇帝只是一個名號,自己雖然不是皇帝,但是卻可以行駛皇帝的權利,這又何樂而不為呢。這真乃曹操的大智慧,事實也證明他是正確的。

    曹操這三點做人的道理確實很值得今天的人學習,學習他的居於高處而懂得處事之道,學習他不屈不撓,越挫越勇的氣概。曹操真不愧為一代梟雄啊!

  • 3 # 白衣書生說歷史

    曹操是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雖然出身豪門,但是他並沒有像其他的豪門子弟一樣整日無所事事。曹操在年輕的時候就酋的喜歡讀書,尤其是史學金典和軍事著作,這也是他的不平凡之處。

    中平五年,曹操被漢靈帝任命為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中平六年,董卓進京,曹操見眼前形勢不對,果斷的離開京城,前往陳留。

    在討伐董卓的過程中,曹操的軍事才能,顯露出來,打的董卓軍節節敗退。建安元年,曹操迎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時候的曹操,他已經不甘願做一方諸侯了,他要稱霸天下。建安四年,曹操終於取得河內郡,將勢力範圍擴充到黃河以北。

    建安二十一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位在諸侯王上。這也是曹操在政壇上的巔峰地位。放眼於天下,曹操、劉備、孫權三權分立,各自時常發生戰爭。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在洛陽終年66歲。

    有膽有謀

    歷史上的曹操有膽刺殺董卓,又有謀略成就一番偉業。現在的社會就缺乏這種有膽有謀的人才。

    善於用人

    曹操善於用人,非常厲害,能夠駕馭手下眾多的文臣武將。曹操不像袁紹,幾個謀士一起進言,結果腦子裡一塌糊塗,不知道聽誰的。

    心胸寬廣

    曹操的胸懷口味寬廣,下屬犯錯,自己不但能夠做到包容,還能讓下屬拼命為自己效命。真正的做到了大丈夫,不拘小節,只要你是人才,不犯重大過錯,有些小毛病或者小錯誤都不計較。

    知難而退

    曹操在多次軍事交戰中,知難而退。曹操並沒有覺得自己兵強馬壯,而貿然進攻對方。曹操一旦覺得自己沒有決勝的把握,便撤走軍隊。這不僅保護了士兵們的性命,也讓曹操的軍隊數量在三國時期的最多的。

  • 4 # 逍遙一生537

    文武兼備,有著常人沒有的忍耐心理。原因,赤壁之戰輸的那麼慘,但曹操能忍住,已經很了不起了。就這點很令人欽佩。

  • 5 # 零度Military

    成功都是相似的,失敗各有各的不同。《九州春秋》記錄了劉備的一段話,後來被《資治通鑑》引述:“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劉備的腹黑大家多有領略,這話實在是自賣自誇,不過“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也能從對手口中反映出曹操之失。實事求是,其失有三:一曰驕。以三次大敗為例。

    第一次是宛城之敗,當時張繡不戰而降,曹操得意忘形,強納其嬸母,好色不是大毛病,但也要按照基本法。張繡惱羞成怒,唱到:“你存在,我嬸嬸的腦海裡,我的夢裡,我的心裡,我的刀光裡。”遂起兵反叛,突襲曹操,殺其子侄,此事是曹操心中永遠的痛。

    第二次是赤壁之敗,當時曹操輕取荊州,以為江東唾手可得,不顧賈詡經略荊州穩中求進的勸諫,還裝逼下了一封戰書與孫權“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治史者多稱其豪邁,在我看來卻是集體嘲諷,至少我本人就非常厭惡這種張狂。赤壁之敗使曹操失去統一天下的最好機會。

    第三次是漢中之敗。起初劉璋本欲交好曹操,派別駕張鬆前去拜望,曹操心高氣傲,不待見張鬆,覺得他吃飽了沒事幹,張鬆不忿,回去就說曹操的壞話,建議劉璋迎接劉備入川,平白無故樹一大敵,後來曹操回過神來再徵漢中,劉備早已成勢。二曰疑。多疑是君王本性。

    首先是曹操多任己能,自起兵以來,多是親征親討,極少拜將專伐,只是曹操自身能力強,一定程度上掩蓋了這一問題。曹操起自中原四戰之地,戰略態勢較差,親征親討的後果就是多線作戰顧此失彼,雖然對手的遲疑失誤屢屢帶來好運,但也嚴重拖延了統一戰爭的程序。

    其次是曹操有小圈子,多重用諸曹夏侯,他們確實有本事,也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這一問題,而對於外姓將領,無論是從官職上看,還是從信任程度上看,都有不小的差距。舉個栗子,曹仁為徵南將軍時徐晃為副將,夏侯淵為徵西將軍時張郃為副將,曹仁夏侯淵的本事真的比徐晃張郃高嗎?我看未必。

    其次是不容異見人士,孔融楊修就不提了,另舉三人為例。曹操加九錫時,荀彧以為不妥,曹操心中忌恨,從此不再信用,荀彧憂懼而死。崔琰舉薦的楊訓上表大拍馬屁,被士人譏笑,崔琰寫信安慰說:“表文我看了,寫得還不錯。只是時機不對罷了,不過時機總是會變的。”曹操以為其暗含譏諷,最終逼死崔琰。毛玠聽聞此事後,也十分不快,有人趁機誣告說,毛玠曾在路上看到有人因犯罪而使妻子籍沒,便隨口發了牢騷:“怪不得天氣乾旱,這是上天在示警。”曹操大怒,將毛玠逮捕下獄,最終免官,鬱鬱而終。三曰怒。憤怒害人終害己。

    《三國志》上屢屢可見曹操“大怒”,可見這個問題如影隨形,並非是一時一地而發。曹操其父曹嵩,在琅琊避亂時,被陶謙部將所害,報父仇本是天經地義,但不應殃及無辜。而曹操卻明目張膽地在徐州一帶屠城,狠狠地打了自己奉天討賊的臉,其它又有屠彭城、屠鄴城、屠宛城的記錄。

    曹操領兗州牧時,名士邊讓仗著自己是網路大V,多次妄議曹操,曹操怒而殺之,誅其妻子。因邊讓深得兗州官吏和士族的敬重,此舉造成了兗州士大夫的恐慌,不但曹操聲望受損,張邈陳宮反叛多半也是因為此事。

    曹操還化身醫鬧,因常年為頭痛所苦,由華佗為其鍼灸,舒緩病症。後來曹操想讓華佗做私人醫生,華佗推脫說慢性病一時半會兒治不好,又因思念家鄉,假託其妻病重,在家延宕不至。曹操大怒,派人把華佗抓來,在獄中拷問致死,還陰陽怪氣地說:“華佗故意不給我根治,才好多收醫療費,我就是不殺他,他也不會給我好好治。”後來愛子曹衝病危,曹操才追悔莫及,如果上天再給他一次機會,他一定會說“我有病,你有藥,有多少吃多少”。

    誠然,在三國群雄中,曹操出類拔萃,但這並不是說,他就超然絕俗了,他和那些“千古聖君”還有不小的差距,得天下就是得天下人心,曹操有此三失,難取天下,不亦宜乎?歷史上除了個別人能以一己之力扭轉乾坤,大凡得天下者,不僅要看他的能力有多強,還要看他的失誤有多少。學習古人不僅要取其所長,更要戒其所短:戒驕、釋疑、制怒。

    另外我再夾帶點私貨,某人推崇曹操,有他自己的考量,不要聽得風就是雨。歷史是活生生的人的歷史,而某些所謂歷史唯物主義者,把人看作冷冰冰的工具,想方設法為秦始皇、隋煬帝這樣的人翻案,鼓吹好大喜功,毫無原則底線。

  • 6 # java攻城獅

    成功都是相似的,失敗各有各的不同。《九州春秋》記錄了劉備的一段話,後來被《資治通鑑》引述:“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劉備的腹黑大家多有領略,這話實在是自賣自誇,不過“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也能從對手口中反映出曹操之失。實事求是,其失有三:一曰驕。以三次大敗為例。

    第一次是宛城之敗,當時張繡不戰而降,曹操得意忘形,強納其嬸母,好色不是大毛病,但也要按照基本法。張繡惱羞成怒,唱到:“你存在,我嬸嬸的腦海裡,我的夢裡,我的心裡,我的刀光裡。”遂起兵反叛,突襲曹操,殺其子侄,此事是曹操心中永遠的痛。

    第二次是赤壁之敗,當時曹操輕取荊州,以為江東唾手可得,不顧賈詡經略荊州穩中求進的勸諫,還裝逼下了一封戰書與孫權“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治史者多稱其豪邁,在我看來卻是集體嘲諷,至少我本人就非常厭惡這種張狂。赤壁之敗使曹操失去統一天下的最好機會。

    第三次是漢中之敗。起初劉璋本欲交好曹操,派別駕張鬆前去拜望,曹操心高氣傲,不待見張鬆,覺得他吃飽了沒事幹,張鬆不忿,回去就說曹操的壞話,建議劉璋迎接劉備入川,平白無故樹一大敵,後來曹操回過神來再徵漢中,劉備早已成勢。二曰疑。多疑是君王本性。

    首先是曹操多任己能,自起兵以來,多是親征親討,極少拜將專伐,只是曹操自身能力強,一定程度上掩蓋了這一問題。曹操起自中原四戰之地,戰略態勢較差,親征親討的後果就是多線作戰顧此失彼,雖然對手的遲疑失誤屢屢帶來好運,但也嚴重拖延了統一戰爭的程序。

    其次是曹操有小圈子,多重用諸曹夏侯,他們確實有本事,也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這一問題,而對於外姓將領,無論是從官職上看,還是從信任程度上看,都有不小的差距。舉個栗子,曹仁為徵南將軍時徐晃為副將,夏侯淵為徵西將軍時張郃為副將,曹仁夏侯淵的本事真的比徐晃張郃高嗎?我看未必。

    其次是不容異見人士,孔融楊修就不提了,另舉三人為例。曹操加九錫時,荀彧以為不妥,曹操心中忌恨,從此不再信用,荀彧憂懼而死。崔琰舉薦的楊訓上表大拍馬屁,被士人譏笑,崔琰寫信安慰說:“表文我看了,寫得還不錯。只是時機不對罷了,不過時機總是會變的。”曹操以為其暗含譏諷,最終逼死崔琰。毛玠聽聞此事後,也十分不快,有人趁機誣告說,毛玠曾在路上看到有人因犯罪而使妻子籍沒,便隨口發了牢騷:“怪不得天氣乾旱,這是上天在示警。”曹操大怒,將毛玠逮捕下獄,最終免官,鬱鬱而終。三曰怒。憤怒害人終害己。

    《三國志》上屢屢可見曹操“大怒”,可見這個問題如影隨形,並非是一時一地而發。曹操其父曹嵩,在琅琊避亂時,被陶謙部將所害,報父仇本是天經地義,但不應殃及無辜。而曹操卻明目張膽地在徐州一帶屠城,狠狠地打了自己奉天討賊的臉,其它又有屠彭城、屠鄴城、屠宛城的記錄。

    曹操領兗州牧時,名士邊讓仗著自己是網路大V,多次妄議曹操,曹操怒而殺之,誅其妻子。因邊讓深得兗州官吏和士族的敬重,此舉造成了兗州士大夫的恐慌,不但曹操聲望受損,張邈陳宮反叛多半也是因為此事。

    曹操還化身醫鬧,因常年為頭痛所苦,由華佗為其鍼灸,舒緩病症。後來曹操想讓華佗做私人醫生,華佗推脫說慢性病一時半會兒治不好,又因思念家鄉,假託其妻病重,在家延宕不至。曹操大怒,派人把華佗抓來,在獄中拷問致死,還陰陽怪氣地說:“華佗故意不給我根治,才好多收醫療費,我就是不殺他,他也不會給我好好治。”後來愛子曹衝病危,曹操才追悔莫及,如果上天再給他一次機會,他一定會說“我有病,你有藥,有多少吃多少”。

    誠然,在三國群雄中,曹操出類拔萃,但這並不是說,他就超然絕俗了,他和那些“千古聖君”還有不小的差距,得天下就是得天下人心,曹操有此三失,難取天下,不亦宜乎?歷史上除了個別人能以一己之力扭轉乾坤,大凡得天下者,不僅要看他的能力有多強,還要看他的失誤有多少。學習古人不僅要取其所長,更要戒其所短:戒驕、釋疑、制怒。

    另外我再夾帶點私貨,某人推崇曹操,有他自己的考量,不要聽得風就是雨。歷史是活生生的人的歷史,而某些所謂歷史唯物主義者,把人看作冷冰冰的工具,想方設法為秦始皇、隋煬帝這樣的人翻案,鼓吹好大喜功,毫無原則底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跟另一半的父母相處得像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