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自強不息的故事
-
2 # 村野小滕
先給自己定一個目標,把目標刻在鋼板上,他是不可以更改的,光有目標還不夠,還得一個詳細而可行的計劃,把計劃寫在沙灘上,可以隨時更改,因為計劃趕不上變化。
-
3 # 一起書店許新悅
創意和焦慮,還有大腦器官間到底存在什麼樣的關係呢?
《認識迭代》一書的第三章,透過作者的親身研究經歷,給出了有趣的觀點:
觀點一:大腦在走神狀態下,更容易激發出新的創意,這種症狀叫做“前額葉底功能”。如果想要掌控焦慮,順利切換到這種狀態下,研究者給出了三種方法。
1、竭盡全力的去工作。
其實創意,或者解決問題的方法,都不是憑空出現的。它們是在某種刺激下,大腦自動整合了那些零碎的想法,並和事物進行了連線。當你絞盡腦汁的使用理性,進入了死衚衕時,大腦會出現類似宕機或者離線的反應,短暫剝奪掉你的感官系統,讓你在“走神”中尋找到新的頓悟。
2、阿爾法眨眼。
和竭盡工作的原理相同,都是剝奪感官系統,“阿爾法眨眼”需要你主動的尋求一些“走神”的機會。例如冥想、潛入水中、塞上耳塞在浴室中沖涼等等。無非都是幫助你把注意力從外部時間完全轉入到自己的內心時間中來。
3、保持良好的心情。
研究表明,心情愉悅時大腦中的“前扣帶皮層”會特別的活躍,這個部位對於整理腦中的零碎想法極其重要。而焦慮則會抑制“前扣帶皮層”的活躍度,而致使我們無法探測到全部的想法,最終選擇大腦中“最強烈、最明顯”的方案。因此,焦慮不僅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甚至還會使我們將注意力集中到錯誤的地方。
觀點二:阿爾法眨眼或許透過理性就可以控制,但是保持良好心情,卻需要從瞭解一個物質開始,那就是“多巴胺”。過去許多研究者認為“多巴胺”是“愉悅”的神經遞質,當我們獲得讚美、認可,或者透過藥物,都可以使其增加。但是否真的“多巴胺”越多,我們就會越開心,因此就越容易獲得創意呢?
越來越多的研究中認為“多巴胺”其實代表的是“渴望”。只有當它含量較低時,我們才會擁有更多的渴望,才會促進大腦尋找更多創意的方法。想要測試自己的“多巴胺”含量,書中提到了一個有趣的測試叫“眨眼測試”。
獨自靜坐,盯著一米之外的牆壁,然後用攝像機對準自己的面部進行拍攝大約6分鐘。隨後你只需要觀看在6分鐘內你的眨眼次數,然後除以6,就可以獲得眨眼頻率的結果。一般來說,人平均次數為15次眨眼/分鐘,超過20次被視為頻率過高,低於10次,被視為過低。而頻率越低的人代表多巴胺水平較低,頻率較高者代表多巴胺水平較高。多巴胺水平較低,一方面令你焦慮,不開心,另一方面,能讓你開發出創意來。如果我們拼命去提升多巴胺,或許會克服焦慮的問題,但對你的創意卻毫無幫助,這樣的研究結果似乎無解。因此,我們還是隻有將更多的經歷,花費在其他的方法中去,在書中尋找更多的答案。
今天的分享,以上。
回覆列表
首先是主觀因素,夲人見多識廣,思維敏捷,善於發現問題,總結問題,有棄而不捨,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頑強拼博精神。有適於創意,創新的最佳外部環境。有親人,有部門,有政府的大力支援。有創意和創新的物質條件和其它必須條件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