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精英記憶
-
2 # 象棋泰哥
馬曉春於1995年為中國圍棋接連奪取2個世界冠軍,時任中國棋院院長的陳祖德九段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這是中國圍棋又一次歷史性的重大突破。作為新一代棋手領頭羊的馬曉春接連取得如此令人矚目的成績,必將會鼓舞更多的年輕棋手去衝擊世界冠軍,從而帶動中國圍棋整體水平邁向一個新的高度。”馬曉春處於全盛期是在95至99年,這一期間合計有18項大賽,中國圍棋有所反彈,中國圍棋打進決賽成功率由過去的27%上升為50%,奪冠成功率為11%。
這一期間如果沒有馬曉春,那麼中國圍棋奪冠成功率將從11%降為0,如果沒有馬曉春,中國圍棋打進決賽的成功率將由50%降為11%,可見馬曉春對這一時期中國圍棋有相當強的支撐作用。和88-94年相比,95-99年期間馬曉春助力中國圍棋向前繼續進步,變偶爾爭奪冠軍為時常爭奪冠軍,變不能奪取冠軍為偶爾奪取冠軍。這就是馬曉春作為棋手對中國圍棋所做的貢獻之一。
馬曉春掛帥中國圍棋後主要抓了三個關鍵性的大事。一是,過去棋手要下訓練棋,就拍拍另一個棋手的肩膀說‘我們下盤棋如何?’或是有的棋手下午兩三點才到棋院,一看快要吃飯了,馬上湊合著下一盤超快棋。這種不繫統的、散亂的訓練徹底改之,把國家圍棋隊訓練的質量提升上去。二是,重新啟用老中國圍棋傳家寶—個人研究心得集體共享制,以小韓的大小李為突破目標。中國是大國,可圍棋卻一直被小韓打壓,媒體和棋迷們顯然是不能答應的,一線國手都明白如不能儘快突破都沒有好日子過。所以儘管收入差距拉開的情況下本不容易啟動棋手研究心得集體共享,但現在屬危機時期棋手們就只能把這一法寶拿來一試了,而馬曉春在集體研究的過程中憑藉他在棋上的造詣和經驗起到了較好的引導作用。三是,馬曉春重建中國早期擂臺賽的綜合備戰體系,在大賽期間在幫助棋手擬定對局策略時更為客觀、周全。
綜上所述,馬曉春在當棋手時,為中國隊贏得了巨大榮譽,在棋手和教練時,為中國圍棋的改革發將了巨大的代頭作用,馬曉春在中國圍棋史上發展上有著巨大的功勞的。
-
3 # 孜孜進取者
馬曉春確實是天才型的棋手,棋風輕靈飄逸,很有才氣。藤澤秀行曾說“論棋才曹薰鉉第一,馬曉春第二”,曹薰鉉曾說“和馬曉春下棋,感覺使不上勁”。當年馬曉春遇上苦手——小林光一,屢戰屢敗,經過和小林多年的磨練,終於跨越這座高山,馬曉春迎來的棋手生涯的春天。1995年,馬曉春奪得東洋證券杯和富士通杯冠軍,為中國首奪圍棋世界冠軍,一時風光無限,國內無人出其右!正當馬曉春躊躇滿志,意氣風發之時,圍棋史上另一位天才少年南韓人李昌鎬橫空出世!當年中國圍棋被韓流肆虐碾壓的時候,馬曉春苦苦支撐著中國圍棋大旗,他和李昌鎬苦鬥多年,以後又出任國家圍棋隊主教練,把多年對李昌鎬的失敗經驗傳授給中國年輕棋手,培養鍛鍊了一批大有前途棋手,為中國圍棋事業做出很大貢獻!
回覆列表
馬九段是在國內八九十年代奪國內冠軍最多的人,僅有聶衛平能略勝他幾分,奪兩次世界冠軍後六次亞軍成績也是別人當時達不到的好成績,遇大李處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