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戰於野888
-
2 # 行者本真
古人作畫為什麼鍾情于山水,而不喜歡人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回答
1.先說古人為什麼不喜歡創作人體畫:
(1)悉數中國數千年來知名畫作,寫意較多寫實的較少。作者常以畫作載體要麼言志,要麼言情。出於此母的的話,意境高遠的山水畫,或者說不那麼寫實的仕女圖更容易表現出來。可以給人極大的想象空間,另作者天馬行空,另賞悅者品味自己的感受。
(2)傳統禮教的束縛沒有生存的土壤:古人常講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能輕易損毀。在古代一個女性被人看了腳就有兩個下場要麼嫁與此人,要麼只有委屈自盡。如果一個女人穿著暴露,則會被人評說為行為不檢點,作風輕浮。在這種禮教束縛下莫說一個成年男子都很難做到袒胸露乳更何況一個女性。假如拋卻被畫人的因素不說,一個畫家鍾情於畫這些東西的話,通常會被冠以無恥下流的登徒子弟。很難被當時的主流文化價值觀的受眾群所接受,甚至可能成為禁作。如《紅樓夢》、《金瓶梅》等作品只是寫的露骨就沒成為淫書禁作,更別說更加直接的畫作了。所以很多畫家也不會耗心耗力的去創作對自己名聲有損,在當時社會不被接受的作品。
2.山水只是其中的一種主流表現形式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佳作了:如唐代畫家周昉作《簪花仕女圖》,鄭板橋的《竹石圖》等。
中國的傳統文化大多含蓄婉約,更富有深意。不像西方的直接有張力。就比如說現代的一些男歡女愛的歌曲在古代可能會成為淫詞豔曲,成為那個時代的下作物。
每一種文化風格都有根植的土壤。與其說中國古人多鍾情于山水畫作,倒不如說山水畫作在這種文化價值觀的影響下更適於當時的文化突然。反之人體畫作不適應於當時的生存土壤,而被一種更加婉約更能被接受的仕女圖等所佔據。
以山水為題材的中國畫興起於唐代吳道子的《三百里嘉陵風光圖》,興盛於宋元時期的山水畫。
這種以山水為題材的中國畫,它的興起發展與當時的政治、思想文化,以及人物內心的體驗息息相關。首先來看政治背景。山水畫興盛的宋元時期,由於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漢族政權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山河破碎,政局動盪,民不聊生。面對這樣的政治格局,失去了政治上優勢的文人士大夫們紛紛以山水為題材,他們往往透過廣袤無際的自然風光,寄情于山水,來表現政治面前的無可奈何,以及國破家亡的淒涼感。尤其像馬遠,夏圭的作品,往往給人一種殘山剩水的淒涼美,從而被譽為馬一角,夏半邊的繪畫風格。
其次來看思想文化領域。宋元時期理學思想不斷形成並逐漸佔據正統地位。理學融合了道教佛教的優點。它主張理是萬物的本源,從而引導著人們在自然當中去探究萬事萬物的真理。表現在繪畫方面,題材便以自然界的山水為主。
第三,從畫家個人內心體驗來看。政治上的失意,內心的苦悶,在無法宣洩的情況之下,只能透過寄情於自然,以表現自己超然於世俗之外的清高與孤傲。
正是特定的政治思想文化與個人體驗,造就了中國古代山水畫一度的盛行。而山水畫重視意境,重視格調,形成中國古代繪畫特有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