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號哥
-
2 # 安小鍋
當代人這樣問倒也無可厚非,我發現,許多人對於歷史不感興趣。認為沒用。歷史無用,腦子裡有這種認識的人不在少數。
認識魯迅,首先就要了解民國時的歷史。那時利用社會條件實現個人目標的人,大有人在。但他們都是個人私心,是小利。作為周樹人,他也是有私心逐小利的權利。完全可以“躲進小樓成一統”。可是,他看清了那時的“社會條件”——人,以阿Q為代表的國民之愚昧;環境,內憂外患;整個來說,清王朝末,共和初興,隨即“城頭變幻大王旗”,天下難求太平。如此“社會條件”,今天的你如若穿越回去將如何利用?
周樹人把自己化身“魯迅”的那一刻,註定了,他把個人的人生目標調到了最高點。
金庸言: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我替魯迅言:文之大者,憂國憂民!
-
3 # 歷史寶鑑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超過常人的智慧還有滿腔熱血的激情實現了人生目標,不管是學醫還是從文,都是為了喚醒沉睡的東方巨人――中國。魯迅先生為國家為人民做出了巨大貢獻。
”魯迅先生是愛國主義者,不管是前期去日本學醫救人,還是後面棄醫從文。目標只有一個救國救民於水火中。
時局動盪,社會混亂,民不聊生,水深火熱,魯迅先生深知民之疾苦,本想懸壺濟世,普度眾生,醫者仁心救萬民於水火。後來才發現拯救的了強健的身體,卻無法改變當時很多人的麻木不仁的思想。無法完成偉大的人生目標。
棄醫從文,就是為了拯救萬千中國同胞,沒了喚醒麻木的世人,號召廣大的有識之士熱血青年,為國為家,奮鬥不息,嘔心瀝血死而後已。這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民國時期很多大文豪不是每個人都有魯迅先生的愛國熱情。
魯迅先生是利用文學這個武器,透過因勢利導在當時黑暗落後的社會現實,愚昧麻木的民風中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喚醒了廣大民眾的主人翁意識和愛國情懷。魯迅在實現自己的理想過程中是經歷了一個思想變化的過程,剛開始他看到廣大民眾深受鴉片的毒害而變得瘦骨嶙峋,虛弱不堪時,他決定學醫來醫治華人的疾病,提高華人的身體素質。可後來他發現即便是人有了健康的身體,而思想卻愚昧無知,麻木不仁,對國家民族漠不關心,中國的古人都知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而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清末民國初年的中國社會人民已麻木到十分危險的地步,同時內有軍閥混戰,外有資本主義烈強虎視眈眈,照此下去,離亡國滅種就不遠了。因此當務之急是喚醒廣大民眾主人翁的責任感和愛國意識,魯迅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棄醫就文的。他正是利用了當時人們渴望變天的歷史條件,因勢利導,發起了消滅八股文提倡白話文,並且寫了大量反映人民疾苦,喚醒人民意識的小說,散文,雜文等文學作品。從而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最能代表魯迅先生為人處世態度的一句話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毛澤東同志對魯迅先生的評價也很高,-他說魯迅先生是中國新民主革命時期的偉大旗手,魯迅去世後為了紀念先生在當時的革命聖地延安還創辦了魯迅藝術學院-簡稱魯藝。可見魯迅先生對中國近代文學藝術發展所產生的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