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喜歡白糖泡白米飯
-
2 # 嘿呦喂哦
性格上的問題不是很容易改得。但是也有例外的情況。
我表哥在上初中之前就是比較內心的性格,話少,在班級裡從來不是那種會爭風頭的人物。不過自打上了初中,來到一個新的城市,換了一個新環境,表哥開始積極參加班級各種活動,主動和班級各個同學搞好關係,偶爾也去競爭一個班委噹噹。
我覺得當班委,尤其是經常要組織活動班委應該有蠻大的作用的,因為要經常和人接觸,不僅是同班的,還有外班的,可能還有其他老師,更加鍛鍊人的交際能力。
等到了高中,表哥甚至成為班級中比較耀眼的那個人,雖然成績不是頂尖,但是人緣特別好,有很多關係很鐵的朋友。大學之後還成了社聯的副部長。社聯我想大多數人都知道,更要經常出去跑關係的。
哪怕現在已經工作了,表哥也經常和他的初高中同學聯絡,而且他現在的工作是“銷售”,更需要和各種人打交道。所以我覺得他的變化很大的。
人有時候就是要突破自己,不要害怕和人交流,不要總覺得自己差。
而且家長也要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以下幾種行為:
1、漠視孩子的想法: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包辦一切,什麼事情都是父母說了算,教育觀念還停留在“父母讓孩子做什麼,孩子就得做什麼”這裡,無論孩子提出什麼樣的反對,都直接無視獲得乾脆了當的拒絕,根本不考慮孩子的意見,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不相信自己,因為自己的意見根本受不到任何的重視,故而會越來越不喜歡說話,變得越來越內向自卑。
2、在人前比較孩子:很多家長喜歡拿別的孩子和自家孩子作比較,那還請各位家長在比較的時候,不要當著孩子同學或者外人的面,因為孩子的自尊心是很強的,對於孩子來說,自己努力了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內心已經十分難過了,還要被父母用其他孩子和自己比較,甚至是當著別人面的批評,只會讓孩子變得消極,並不會起到激勵的作用,人後多鼓勵孩子才是家長應該做的!
3、缺少陪伴:像上面那位寶媽一樣,對自己的孩子缺乏陪伴,卻要說自己的孩子內向又自卑,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是成長過程中必要的精神養料,一旦缺乏,就會變得患得患失沒有安全感,對外表現出一種防禦姿態,不願意同外人交往,逐漸變得孤僻,慢慢的就會在別人眼中變成內向的性格,所以說家長還是要儘量抽出來時間陪伴孩子,給予高質量的陪伴,讓孩子逐漸開啟心扉。
更多早教育兒資訊,可以關注“小評果快樂育兒”。分享一個適合3歲以上孩子用得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家裡或者身邊有適齡兒童的話可以去下載一個試試哦,這裡面有豐富的童話故事,還有有趣的冒險任務,孩子可以和喜歡的童話人物一起學習漢字,不知不覺中對漢字產生興趣呢
回覆列表
性格問題不是很好改,內向的情商一般也不高。我也屬於這樣的內向人群,情商太低。前段時間剛剛參加面試,幸好透過。改變的話我想應該從三個方面解決。
第一,多鼓勵自己,從心態上改變,告訴自己沒關係大膽說,久而久之就敢開口了。
第二,豐富自己的知識面,讓自己的話充實起來,觀點明顯起來,這樣話語權更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讓自己更自信。
第三,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多去人多的地方主動擴大交際圈,讓自己有更多的機會開口。